從“一隻雞”看預製菜產業轉型升級

作者/DorAemon

近期,預製菜越來越多出現在媒體,融資事件開始增多,百度指數與微信指數近30天的數據都呈“暴漲”狀。

預製菜貌似成了一個新風口。去年的社區團購風口基本上團滅了,元宇宙爲時尚早,會有越來越多的資本和巨頭湧入預製菜嗎?

什麼是預製菜?

其實預製菜並不包含高深複雜的概念,它就是運用工業化標準化流水作業,將菜品原料前期預加工製作,經過密封包裝後流入市場。消費者購買後,只需在家通過簡單的加熱、蒸煮等方式,即可直接食用。

就像方便麪一樣,買回家後開水一泡就能喫。只不過預製菜菜品更豐富,口味也比方便麪更好。

目前,在電商平臺上售賣的預製菜品種類可謂五花八門,有川菜粵菜,也有各式湯點;包括梅菜扣肉、魚香肉絲、佛跳牆、海鮮、雞湯等。

價格方面,有的商家銷售單品預製菜,價格從二十多元到五十多元不等;有的商家則打包出售,消費者一次可以買七八個菜,價格爲兩百多元到五百多元不等。

預製菜爲什麼會火?

疫情影響以及人們生活方式改變

雖然性質上和方便麪食品有相似之處,但是方便麪雖然“方便”,卻無法替代正餐;而預製菜品則是既“方便”,本身又是“正餐”,能讓消費者省去做飯的時間成本喫到可口的食物,因此預製菜的市場潛力遠超方便麪類食品。

當然,僅此一點還不足以支撐起預製菜火爆的邏輯,其能成爲新的“風口”主要有兩個方面:

1.疫情

2.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

首先就是疫情對餐飲業的嚴重影響。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線下餐飲業就一直處於受影響最嚴重的第一梯隊。此後雖然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一直以來局部地區零星疫情也讓餐飲行業飽受困擾。

消費者擔心健康安全問題,減少線下餐飲就餐次數。那麼,在這種背景下,預製菜就自然而然成爲消費者的第二選擇。

而且臨近春節,受限於就地過年的倡導,很多人無法回家與親人團聚。在外過年年夜飯就成了需要解決的大問題,所以購買預製菜做年夜飯成爲很多原地過年人羣的首選。

其次,現在很多在打拼的年輕人平時工作忙,少有時間能自己買菜做飯或者不會做飯。那麼,預製菜也就成了這批年輕人最合適的選擇,下班後只需簡單地熱一下即可。告別每天“下館子”或者天天喫泡麪度日的生活。

另一方面,對於一些常年在家做飯,又覺得前期食材處理非常耗時耗力的人羣也較爲友好,這批消費者也對預製菜青睞有加。

預製菜市場現在有多火呢?

市場規模超3000億 預製菜概念股大漲

據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預製菜市場規模爲3459億元,之後將以20%左右增長率逐年上升,預計2023年中國預製菜市場規模將達到5165億元。

2021年4月,味知香登陸資本市場,成爲“預製菜第一股”。該公司一上市便出現10次漲停板,最高市值接近140億元。據該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營收5.7億元,同比增長24%;淨利潤1.02億元,同比增長9.02%。

根據同花順數據顯示,目前A股“預製菜概念股”一共有42家,總市值9477.35億。1月12日至1月14日,預製菜概念股大漲近15%,今年以來累計上漲17%。

這些預製菜概念股中,不乏有很多大衆耳熟能詳的公司。比如獐子島,開發了很多圍繞海鮮方面的預製菜品;得利斯公司開發了牛肉系列、速凍米麪系列預製菜品;雙匯發展推出了自熱米飯、丸子、酥肉等預製產品;步步高推出壽司飯糰、盒飯、滷菜等預製菜品。

除此之外,還有金龍魚、永輝超市、金字火腿、三全等知名上市公司都在做預製菜。

板塊內的上市公司,近日股票都出現連續漲停。比如得利斯5天5次漲停,領漲4次;國聯水產領漲2次;獐子島3天兩次漲停。

資本正在湧入:高瓴、百度、IDG等頭部機構青睞

據媒體報道,2021年“雙11”期間,預製菜已成爲各電商平臺銷售爆款之一,成交額同比增長近2倍。目前,全國內有7.2萬家預製菜企業。另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顯示,90%以上餐飲企業發力外賣食品,其中91.6%的企業出售半成品和預包裝食品。

目前,已經有大量資本湧入預製菜領域,例如厚生、紅杉、高瓴等頭部大咖。

知名海鮮深加工企業亞洲漁港,涉足海洋預製菜領域,曾獲得厚生資本、美團和新希望等投資,目前正謀求上市;

海底撈下屬的餐飲食材B2B公司蜀海供應鏈初始股東就有云峯基金和永輝,2020年3月又迎來高瓴資本投資。2021年4月,蜀海供應鏈與步步高簽署協議,雙方將在淨菜、預製菜工廠場景達成合作。

2020年12月,永輝旗下食材供應平臺彩食仙獲得10億元A輪投資,由中金資本旗下基金和騰訊領投,景林投資、招商銀行、民生股權投資基金跟投;

2022年1月17日,中餐預製菜連鎖品牌“銀食”獲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爲險峯K2VC;

2022年1月18日,新中式預製菜品牌“珍味小梅園”完成數千萬元B+輪融資,由百度風投領投,鼎翔資本和零一創投跟投;2021年10月,該品牌已完成數千萬元B輪融資,兩輪融資金額累計過億元。

此外,還有很多預製菜領域品牌獲得資本青睞,近來,尋味獅、鍋圈食匯等公司頻頻融資,融資金額亦達千萬級,背後則是IDG資本、源碼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

雖然預製菜目前受到資本市場接二連三的追捧,但是卻不得不忽視其仍然存在一定風險。

市場缺乏相關標準:重資產模式,入行容易做強難

預製菜市場固然火爆,並且進入門檻相對不高,但是行業整體格局分散,主要以中小企業以及加工商爲主。還沒出現具備一定規模的大單品和龍頭型企業。而新入局的品牌也只有能力做一兩種系列產品,難以覆蓋全系列、全渠道。

很多公司要麼處於剛起步階段,要麼則只着重發力某一品類預製菜品。比如獐子島以海鮮生鮮爲主;金陵飯店的子公司預製菜業務尚處於起步階段;同慶樓也同樣是子公司涉及預製菜業務,處於起步階段。

此外,預製菜實際上是一種重資產模式,這對企業前期投入要求很高。對於小公司,想要做大做強,如果以“貼牌”模式找代工廠發展可能無法走的很遠。

三言財經查看電商平臺上售賣的各種預製菜評價發現,基本上呈好評、差評參差不齊狀。有的消費者表示很滿意,尤其是處在疫情管控地區,在隔離期間預製菜解決了喫飯問題;也有的消費者評價稱口味不錯,準備將預製菜作爲年夜飯食用。

當然,也有不少消費者認爲預製菜不好喫,而且“偷工減料”。根據該消費者曬出的照片顯示,其購買的肉菜多爲肥肉,瘦肉較少;還有消費者差評稱口味不好,而且量並不多。

阻礙預製菜發展的另一個因素還包括目前缺乏相關標準。雖然預製菜涉及的材料有標準可依,例如油、鹽、各類食材要求等,但是缺乏整體標準。

所以有的預製菜品出現食材沒問題,但是量少或者“全是肥肉、邊角料”這種情況,造成消費者對預製菜品的接受度有所下降。

因此,預製菜市場需要更多頭部企業參與,以更高質量、更安全的食品滿足消費者;同時也需要強有力的監管手段和相關標準約束行業,促進預製菜能夠更穩固地拓展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