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芮

保險行業正奏響綠色主題進行曲。

面對氣候變化、資源短缺、人口老齡化等多樣化的挑戰,全球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成爲共識,中國也提出了“3060雙碳”願景,頂層設計隨之落地。碳中和大時代已經開啓,大背景亦引領着投融資的行爲導向,發展綠色金融成爲金融行業的主旋律,保險業亦在積極探索。

投資端保險資金巨頭正不斷加碼。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等保險公司在綠色板塊投資上均有涉獵。根據相關測算,截至2021年末,保險資金投資綠色發展相關產業的規模較上年末已近翻倍,超過萬億。

承保端保險行業也在持續探索。近日發佈的《保險碳中和系列報告》顯示,傳感器、5G、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數字通信技術正在改變社會經濟中能源的使用與消耗方式,產業積累及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奠定了綠色保險高質量創新發展的基礎。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晶體硅光伏組件承保驗廠評估規範》標準,提高光伏領域綠色保險承保能力和水平。保險行業協會表示,“該標準的發佈實施,是保險行業適應新時代發展,積極助力國家“碳達峯、碳中和”戰略目標的切實舉措。”

投資端:將加大綠色低碳項目投資力度

保險資金是長期資本,與綠色項目長期融資需求契合度很高。

近日,平安產險發佈最新公告稱,投資平安創贏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平安創贏”)發起設立的嘉興卓瑞壹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嘉興卓瑞壹號”),總投資金額爲人民幣14.995億元。

嘉興卓瑞壹號基金的儲備項目包含國家電投集團江西電力有限公司,按照平安產險在基金的認購比例,平安產險間接投資至國電投江西公司的金額爲人民幣10.5億元。數據顯示,平安產險僅通過股權和債權方式,參與投資水電類、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項目已超過5.7億元。

平安產險的投資只是險資佈局綠色板塊的一角。根據中國保險協會統計,截至2020年末,保險資金運用於綠色投資的存量規模有5615億元,較2018年增長了40%以上。另據中國銀保監會資金運用監管部主任袁序成去年年底透露的數據顯示,初步統計,保險資金通過債券、股票、資管產品等方式投向碳中和、碳達峯和綠色發展相關產業達1萬億元左右。

構建ESG投資體系,積極佈局綠色投資已經是當前保險資金綠色運用的清晰導向,保險資金的綠色運用愈發受到監管和保險公司的重視。

據財聯社記者瞭解,2021年前三季度,中國人壽已新增綠色投資約378億元。

新華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弛近日亦公開表示,公司作爲金融市場重要參與方,正努力加大綠色低碳項目投資力度。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應主動融入綠色發展大局,直面挑戰,把握新的投資機遇。

在投資方向上,新華資產主要聚焦低碳行業的投資機會。一方面,該公司逐步降低高碳排放等項目資產的比例;另一方面,投研部門積極發掘各行業低碳轉型中清潔能源、環保節能、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等領域的綠色債券、綠色股權、綠色資產的投資機會。

據一位大型保險資管投資部人士透露,“養老金、保險、社保等具有一定社會屬性的長期資金進入ESG投資市場,加大力度佈局綠色板塊是大勢所趨。”

據陽光財險投資部人士介紹,“以陽光財險爲例,綠色主題投資的產業覆蓋節能環保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生態環境產業和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產業,投資形式採取了股權、股票、債券、公募基金等多種方式。”

從險資參與的形式來看,綠色債券、債權計劃、股票投資(ESG)、直接股權投資、設立信託計劃等方式都是綠色金融投資佈局的主要方式。從險資感興趣的板塊來看,節能環保、清潔能源、清潔生產相關領域都是焦點。

承保端:綠色保險前景可期

零壹財經的研究顯示,綠色保險產品以污染環境風險保障類、綠色資源風險保障類、綠色產業風險保障類、綠色金融風險保障類、巨災/天氣風險保障類以及鼓勵實施環境友好行爲類等10類產品爲主。綠色保險服務以企業環境污染風險管理服務以及病死牲畜無害化處理聯動等2類產品爲主。保險資金的綠色應用以綠色投資及普惠金融(支持綠色產業項目)等2類產品爲主。

《保險碳中和系列報告》認爲,保險是市場化碳排放治理的重要參與方之一,通過創新的保險產品和服務,能夠以較低的社會成本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當前,行業各界已經關注到綠色保險在促進低碳轉型、提供風險保障方面發揮的獨特槓桿作用。

近年來,我國綠色保險的發展成果已經初步顯現,但與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的保障需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需要在產品供給、保障覆蓋廣度與深度、風險數據積累、創新激勵機制等方面持續發力。

保險業一直在做關於綠色保險方面的探索,平安產險相關負責人表示,綠色保險作爲服務綠色發展的保險解決方案,可有效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促進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尤其對財產保險而言,短期健康險、責任險、農險等險種,可以覆蓋各式各樣的風險,在支持綠色經濟發展方面是最有想象空間的部分。平安產險的綠色保險產品已形成環境污染、綠色資源、綠色產業、巨災或天氣風險保障、鼓勵實施環境友好行爲等五大類。

創新性的產品亦在不斷落地。2021年,中航安盟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主導的首單森林碳匯價值保險落地,爲馬爾康國有林區230多萬畝森林提供風險保障。作爲項目牽頭人員,中航安盟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總裁阮江表示,這將對保障國有林區森林固碳能力、改善區域生態環境、促進綠色發展發揮積極作用,也是國內保險行業的創新之舉。

衆安保險常務副總經理王敏近日對財聯社表示,“對於綠色保險,保險公司一方面須藉助於新興技術來提升承保解決方案風險定價的精準性與可擴展性,另一方面需要積極建立夥伴關係,應對綠色轉型帶來的風險管理挑戰,幫助保險客戶把握綠色經濟的發展機遇。”

保險公司之外,保險科技也在尋找新的機遇。車車科技張磊在和財聯社記者交流時表示,“雙碳目標制定也加速了綠色車險進程。傳統保險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和新能源汽車重構車險產業鏈,使綠色車險成爲可能,爲我們助力雙碳做好了技術、生態和市場規模等方面的準備。作爲保險科技公司,我們站在保險數字化和車險產業鏈重建的風口,更要把握雙碳這一歷史機遇,助力雙碳目標,服務綠色金融。”

根據中國保險業協會統計,2018年至2020年保險業累計爲全社會提供了45萬億保額的綠色保險保障,支付賠款534億元,發揮了綠色保險的風險保障功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