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航天局空間碎片中心19日在其官微平臺通報了一起俄羅斯衛星碎片與我國清華科學衛星的“極危險交會事件”。

通報稱,這顆編號爲49863的空間碎片爲俄羅斯反衛星試驗所產生的解體碎片。其於北京時間18日與清華科學衛星(編號46026)“擦肩而過”,最近距離僅爲14.5米。空間碎片專家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這次公佈的數據顯示,俄羅斯的宇宙1408碎片(編號49863)與我國的清華科學衛星碰撞的概率很高,可以說是十分驚險,目前二者已保持安全距離,但不能排除未來二者會再度接近。

國家航天局空間碎片中心19日通報稱,國家航天局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預警計算發現,在這場發生於2022年1月18日10時49分29秒左右的“極危險交會事件”中,我國的清華科學衛星(編號46026)與俄羅斯的宇宙1408碎片(編號49863)碰撞概率爲3.71×10-4,最近距離14.5米,相對速度5.27公里/秒,交會角40.52°。

空間碎片專家劉靜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一般而言,空間碎片與航天器交會時,雙方間隔幾公里到十幾公里以內的情況很多,但是像這一次二者僅僅間隔十幾米的情況確實是很少見的,“1月18日,國家航天局空間碎片中心發現俄羅斯的宇宙1408碎片和清華科學衛星非常接近,空間碎片中心的研究人員查看此前觀測數據,發現兩者的距離從10公里到8公里再到5公里……二者每沿着軌道運行一圈都會更接近一點,距離在逐漸的縮小,到了1月18號晚上,二者的距離是最近的。可以說是十分的驚險,兩者碰撞的概率很高。”

劉靜介紹稱,當下,世界各國對空間物體的交會進行預測時,多少會有一些誤差,綜合考慮誤差等因素,一般國際會對碰撞概率達10-3 的空間碎片採取規避動作,對於一些比較重要的衛星,碰撞概率達10-4 也會採取規避動作,如果不避開就要承擔風險。這一次,俄羅斯的宇宙1408碎片與我國的清華科學衛星碰撞的概率爲3.71×10-4,理論上就需要採取規避行動了。但最新的數據顯示二者的距離又變遠了,相隔五公里以上,二者發生碰撞的概率又降低了,“但是不能排除未來二者再度接近。”

通報信息還顯示,這顆編號爲49863的空間碎片正是2021年11月15日俄羅斯反衛星試驗產生的解體碎片。據此前公開報道,去年11月15日,俄羅斯的反衛星試驗產生了估計1600多個尺寸大於10釐米的解體碎片,這些碎片大部分都分佈在400到1100公里軌道高度範圍內。

劉靜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這個軌道高度內,我國有幾百顆衛星,理論上,這些空間碎片有可能會對我國的航天器造成威脅。自從去年11月俄羅斯反衛星試驗後,我國一直在密切監測這些試驗後產生的空間碎片。並根據每天最新的數據去計算,然後預測這些碎片和我國衛星是否有碰撞的風險。“如果有的話,就需要趕緊通知我們國家的衛星,提前做一些規避機動的方案,把這些碎片避開,這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法。”

而隨着人類航天活動的愈發頻繁,太空垃圾和空間碎片問題已成爲全球各國廣泛關注的問題。一些前沿的航天技術也在嘗試着應用於空間碎片清理任務中。

“比如說使用航天器把空間碎片抓走,或者是激光技術把這些碎片清除掉,但是目前來看這些方法用於碎片清理還比較難,目前還尚無任何一個國家完全成功的實現這個方案,應該說這些技術還處於在研階段,離實際應用還是有一段距離。”劉靜稱。

航天專家黃志澄則表示,在空間碎片對人類正常航天活動的影響越來越頻繁的情況下,減少和清除空間碎片這兩方面的任務都應當要要提到相應的日程上來。這當中,不僅需要對清除空間碎片的實驗裝置或是航天器進行研究,還應當在聯合國的框架下,對空間碎片的產生制定相應的國際法律法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