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军事家的李先念,在抗日战争前,只是开国将领徐向前队伍里的副班长。几十年的战争磨砺后,他的地位一跃超过老领导。然而难能可贵的是,李先念自始至终都把徐向前看做自己的良师益友。两人的革命友谊并没因为官衔改变而改变。

早早从军,投身革命

1909年,李先念出生于湖北大别山里的一户贫苦人家。虽然只读过两年私塾,李先念却有着不服输的进取心,他边跟着当地木匠做学徒,边不断了解外界的新鲜事物。那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上惨状无数,深深刺痛了李先念的心。因此,在无意中了解到共产主义思想后,李先念便毅然决然加入了革命组织。

领导过农民起义后,1927年,18岁的李先念担任了高桥乡苏维埃主席。然而不久后,国民党就开始大肆镇压、屠杀共产党人及其亲属,企图让恐怖笼罩中原大地。李先念带领当地的党员们连夜转移革命家属,可他自己的家人却没来得及转移走,这怎么办呢?

李先念灵机一动,决定演出蒙混过关的戏来骗过敌人好尽可能的保住家人。李先念让乔装过的党员装作土匪把他绑走,因为闹得动静挺大,倒让周围的乡亲们都信以为真。传开来后,敌人果然没来他家找麻烦,只是把李先念的母亲吓得不轻,提心吊胆了好几年,收到儿子报平安才放下心来。

李先念自知没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因此除了自个儿研读兵书、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也会经常听取周围军官的建议。

当时作为副班长的李先念,十分崇拜师长徐向前,渴望有天能像他一样立下赫赫战功。但那时李先念籍籍无名,在徐向前根本挂不上号。于是他便按照徐向前的带兵方法严格要求自己,当做激励。

结缘红四军,亦师亦友

1931年红四军成立,李先念作为红军第十一师三十三的政治委员,和总指挥徐向前的接触机会终于多了起来。此时,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反动派对我方根据地发动了三次大围剿。虽然敌我双方人数差距巨大,但众志成城之下,红军最终重创了敌军,获得胜利。

每次战役李先念他都身先士卒,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战绩亮眼,渐渐让徐向前看重起来。而李先念也不负他的期待,仔细揣摩作战部署后往往还能提出自己的建议。这让徐向前觉得李先念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也愿意多费心点拨。在你来我往的交流中,两人渐渐产生了浓厚的友谊。

在红四军艰苦卓绝的数次战役后,国民党的围剿计划颓然失败。在此期间,徐向前对李先念的军事才能极为欣赏,经常会惊艳于他的一些想法。李先念对徐向前更是如老师一般看待,从他身上学到了不少知识和经验。晚年时李先念无数次对人感慨,徐帅是他在军事上最好的老师,感激之情可见一斑。

岁月漫长,荣光不敢忘

抗日战争爆发后,徐向前带领八路军,李先念则率领新四军,两人虽然没能在一处工作,但从未断了联系,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两人才得以重逢。

即便成了国家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哪怕徐向前作为元帅长期待在军部,两人的工作内容已八竿子打不着关系,李先念却仍将徐向前视为自己的老师。李先念担心自己做不好财政工作,徐向前就鼓励他,既然能在战争中学会打仗,那么自然也能在工作中搞好财政。徐向前的话让李先念吃了剂定心丸,此后在经济领域做出不少贡献。

徐向前比李先念大八岁,两人与其说是师生,不如说是挚友来得更贴切些。共同经历了炮火的洗礼,对于李先念的成就,徐向前自然没有分毫嫉妒。年纪大了之后,两人经常聚在一起回忆过去,感慨他们这些幸存者获得的荣誉,其实应该属于那些牺牲了的战友们。

1990年徐向前逝世,两年后,李先念也与世长辞,临终留下遗言,要像徐帅那样把骨灰撒在他们曾经奋战保卫过的大别山、祁连山和大巴山。因为共同的革命理想,当年那些战友们汇集于此。如今天下安定,他们的骨灰也要和战友们相伴长眠。

​结语:

李先念很早就加入共产党,有幸遇到了徐向前这个良师益友,两人在并肩战斗中进步成长,不断加深革命友谊。他们相识相知于战场,死后也要共同守卫那方深沉热爱的土地。不留恋身后虚名,这种精神可歌可敬。

曾为祖国疆域抛头颅洒热血的,除了像李先念前辈这样有赫赫功绩的,还有数不胜数的默默做好自己岗位工作的无名之辈。在享受当下美好生活的同时,我们别忘了先辈们为此付出的一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