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馬亮(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春運期間大量人員跨地區密集流動,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期,但是不少地方出現了對返鄉人員“一刀切”拒之門外、對防疫措施“層層加碼”的“硬核”抗疫,給人們的出行帶來極大不便;除了防疫措施過當,一些基層幹部語言粗暴,也引發輿論譁然。比如,某縣縣長宣稱,對中高風險地區“惡意返鄉”的人員,要“先隔離再拘留”。還有一些村幹部通過大喇叭“土味”喊話,勸導人們少串門聚集,話糙理不糙,但是也在無形之中傷害了很多人的感情。

這些做法與中央政府的精神背道而馳。1月22日召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強調“春節臨近,人員開始返鄉,對於來自不同風險區域的返鄉羣衆,各地要分類、分區精準落實防控措施,防止政策執行簡單化、一刀切,防止層層加碼。”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毛德智在談到農村地區疫情防控時指出,“在具體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做到精細有溫度,防止簡單粗暴的方式。

應該說這些基層幹部的出發點是好的,其良苦用心和煞費苦心也可以理解,但在做事方式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更重要的是,這些問題的出現,凸顯了地方防疫的政策困境。

防疫政策上的模糊、衝突和多變,有違政策一視同仁的基本原則,也難以令人心服口服,形成了令人費解和無所適從的“政策迷宮”。

一方面,疫情防控政策的名與實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背離,網上查詢的和實際執行的往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政策,上級規定的和基層執行的也存在明顯差別。比如,省市政府白紙黑字的明文規定,到了縣鄉村具體執行的政策措施卻五花八門,使返鄉人員進退兩難。

另一方面,目的地政府的防疫政策朝令夕改,對風險等級、人羣類別、隔離要求等的判定標準不同、解釋不一,使返鄉人員陷入左右爲難的政策迷宮。以鄭州市爲例,各個區的防疫政策不盡相同,同樣一個返鄉人員,可能因爲返回的市轄區不同,就會面臨完全不同的防疫要求。

與此同時,上下級之間防疫政策的解讀不同,也使形式主義的防疫現象捲土重來。比如,一些返鄉人員回家團圓多日,卻又被社區工作人員要求居家隔離或集中隔離。這種美其名曰的政策執行,卻只是爲了完成上級任務要求的形式主義,也和真正的防疫目的漸行漸遠。

疫情防控堅持屬地管理原則,誰出問題誰負責。在這種高壓問責之下,各地政府的理性選擇就是嚴防死守,避免疫情發生在本地。因此,我們在苛責基層政府不作爲或亂作爲的同時,可能也要推動上級政府部門有所作爲。

首先,我們需要少一些冠冕堂皇的因地制宜,多一些實事求是的一視同仁。目前的“一刀切”政策,意味着只要是返鄉流動人員,就要毫無例外都進行嚴格管控。但是,防疫政策真正需要的是另一種“一刀切”,即根據各種實際情況明確透明地做出判斷的政策。比如,中央政府可以明確不同風險等級的地方防疫政策上限和範圍,各地可以在此基礎上執行或放鬆,但是卻不能隨意加碼或變相加碼。

這意味着關於風險等級、出行軌跡、核酸檢測等每個方面的規定及其解讀應該是全國統一的,而不應留給各地太多的解釋空間。比如,返鄉人員出發地的風險等級不應擴大化規定,而應按照其所屬的某個層級的轄區範圍(如街鄉鎮、區縣或地級市)來加以規定,並能夠在全國各地得到普遍認可。

再如,行程碼上標記星號的,不應“一刀切”地視爲中高風險,而應明確以健康碼爲主要依據。行程碼往往直接對北京、上海等直轄市全市標記星號,給很多人的出行帶來不便。考慮到行政級別和轄區範圍,工信部等部門可以考慮以更小範圍的區縣或街道進行標記,方便流入地政府覈驗有據。

與其讓各地政府“一刀切”,中央政府更應該“一刀切”。這樣一種“一刀切”,就像一個“政策計算器”一樣,可以根據輸入的參數自動輸出需要執行的政策。在給定地區風險等級、出行軌跡、核酸檢測等主要因素的組合,每個人都可以明確需要遵循什麼樣的防疫政策。這樣一來,防疫政策的可預期性和透明度就會明顯增強,因爲政策模糊和衝突而帶來的糾紛、矛盾和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與此同時,目前對各地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缺少必要的合法性審查,也沒有明確和嚴格執行防疫政策的最終解釋權。一些地區違反政策規定,並沒有切實追究地方政府的責任,反倒是要求羣衆企業予以配合。長此以往,違規無罪,守規有責,那麼遵守規則的人就會越來越少,規則的合法性也會喪失殆盡。

要建立對各地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的合法性審查機制,對於同中央精神、國務院政策和上級要求相違背的政策措施要責令限期整改,確有必要的也要提供合理確鑿的解釋。與此同時,羣衆企業也應有權利和渠道進行監督和向上反映,通過政策反饋來推動政策糾偏和優化。

經過了整整兩年的疫情防控,我們對新冠肺炎的理解越來越深入,防疫政策也應更加追求理性、科學和循證。我們期待能夠更加科學、合理和明確的“一刀切”,而不是層層加碼和亂作爲的“一刀切”。拋棄人們所唾棄的政策“一刀切”,追求我們所期待的“一刀切”政策,或許是防疫政策走出困境的道路選擇。

最後想說的是,疫情防控也反映了各地的包容性和開放程度,以及對疫情防控態勢的能力和信心。把返鄉的親人當作敵人來圍追堵截,不是熱臉相迎,而是冷臉相對,這樣的防疫態度顯然是要不得的。防疫過當會傷了返鄉人員的故鄉情,也不利於未來吸引人們返鄉創業、推動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

反過來說,如果能夠真正以人爲本地科學防疫,歡迎和善待返鄉人員,那麼則會藉助疫情防控而贏得民心和獲得讚譽,不啻於爲自己打造了一塊招才納士和招商引資的金字招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