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廣東國資再加碼:2025年資產翻番,“十四五”力爭10家國企進入世界500強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黃浩博 實習生吳澤鉅 廣州報道 1月26日,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鞏固國企改革發展成果,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新聞發佈會,總結2021年度廣東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進展成效,並部署2022年重點改革工作。

廣東省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王曉昀在會上表示,2021年廣東國企改革重大舉措層層落地,三年行動任務完成率超90%,超額完成國家確定的年度工作任務,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和重要成果。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廣東全省國有企業資產總額達15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三;2021年營業收入31098億元,位居全國第三,利潤總額2768億元,位居全國第二。資產超千億元企業29家,營收超千億元企業7家、超百億元企業42家,4家國有企業進入世界500強,15家企業進入中國500強。

推動國資從“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

“加快國有資本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是推動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一個重要抓手。” 王曉昀表示。

據介紹,在國有資本優化佈局上,廣東聚焦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推動國有資本進一步向關係廣東省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支撐領域集中,向民生和公共服務領域集中,向創新和戰略性產業集中。

具體來說,在區域佈局上,圍繞“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以省屬國企下沉地市爲抓手,示範帶動各級國企;在產業佈局上,強化國有資本在交通、能源、水利、環保等基礎設施領域投資佈局,加大對普惠型養老、醫療健康、托育等民生領域佈局,加快推動基礎設施“六張網”領域的建設。

“我們主要是通過以企業爲主體、市場爲導向,持續深化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促進國有資本市場化、法制化合理有序流動,從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王曉昀表示。

目前,廣東全省國有企業已完成176組406家集團層面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殭屍企業”處置、降槓桿減負債、壓層級減法人等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國有企業功能定位進一步明確、主責主業更加聚焦。

與此同時,廣東加快推動國資監管機構實現從“管企業”向“管資本”全方位、深層次、根本性轉變。

通過有序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廣東省級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比例達到98.73%。同時,加快數字國資、數字國企建設,強化“粵企匯”“粵資匯”“粵易租”“粵採易”等爲代表的信息化監管平臺運用,全面提升國資在線監管能力水平。

這些舉措也使得廣東國有企業風險防控能力明顯提升,據瞭解,目前全省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低於全國4.85個百分點,主要經營風險得到妥善化解,國有資產流失底線進一步築牢。

推動10家左右國企進入世界500強

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攻堅之年、收官之年。

王曉昀表示,按照“三步走”的思路,2022年第一季度廣東將基本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第二季度開展國企改革“回頭看”行動,二十大召開之前全面完成改革三年行動任務。

具體來說,一是服務“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助力構建廣東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重點推動國有企業進一步建設好軌道交通、高速公路、機場航空、港口航運、天然氣管網和水安全保障等基礎設施“六張網”。

在優化調整國有資本佈局上,繼續推進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組建人才集團、種業集團。開展國資下沉地市行動,在基礎保障和引領性產業領域強化省市國企合作,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主動對接央企,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形成央地國企共同服務廣東發展新格局。

二是做強做精主業,打造一流企業集羣,力爭到“十四五”末,全省國有企業資產規模、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實現大幅增長,其中省屬企業資產規模基本實現翻番;力爭全省10家左右企業進入世界500強、25家左右企業進入中國500強;推動一批國有企業進入全國行業系統前列,打造一批專精特新標杆企業和領軍企業,形成一流企業集羣。

三是激發企業活力,着力打造國企改革廣東樣板。圍繞“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推動企業董事長、總經理掛點下屬企業,“一包到底、一抓到底、責任到底”,切實推動三項制度改革真落地、真見效。圍繞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重點健全董事會運行規則,明確董事長的職責權利,普遍建立董事會、戰略與投資委員會、薪酬與考覈委員會、審計與風險委員會,配齊配強配優專業化外部董事,形成董事會內部權力的制衡約束機制。

四是以提高國有企業產業創新力和核心競爭力爲目標,着力培育一批創新型龍頭企業。加快構建“有機構、有人員、有經費、有產業、有項目、有機制”綜合創新體系,確保到2025年,國有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超過全國行業平均水平,重要製造業企業不低於5%;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000家,研發機構超過1000個,形成一批創新型龍頭企業。牢固樹立人才引領發展戰略定位,確保國家級、省級人才工程入選人數大幅提升,研發人員數量佔職工人數比重逐年增長。

五是堅決當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穩定器”“壓艙石”。健全覆蓋國資監管全部業務領域的出資人監督制度,推動國有企業健全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既穩妥把握“做大”這一要求,又突出“做強”“做優”這一重點,切實走好內涵式發展的路子。利用數字化技術,搭建完善“粵企匯”“粵資匯”“粵易租”“粵採易”“粵易招”和集團財務共享中心六大數字平臺,將資本融資、物業出租、物資採購、工程招標、財務運行置於公開透明監管之下。主動對接全省應急安全、風險防控等工作,繼續在保就業、保民生、保供給、保安全、保穩定等各方面發揮主力軍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