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春節即將來臨,卻有上百萬的快遞小哥、外賣騎手們決定留守在工作崗位上,繼續爲人們提供服務。他們中有人是因爲顧慮疫情,有人是爲了方便他人,還有人是出於責任感。更多人因此在春節期間也能享受到便利,這讓他們覺得留下來很值得。

撰文/ 《財經天下》週刊作者 周享玥

編輯/ 陳芳

年越來越近了,29歲的美團騎手段成明看着路上提着行李箱的人,總是會猜想他們會去向何方。他說:“那些步履匆匆,拉着行李箱從小區裏往外趕的,大概率是回家過年。”

段成明很羨慕這些能回家過年的人,算上今年他已經有三個春節沒回甘肅張掖老家了。看着手裏的外賣訂單,他一遍遍勸慰自己:“好好工作,春節後就能回家看看父母。”

像段成明這樣選擇不回老家,過年也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外賣騎手、快遞小哥有很多,多年來人們已經習慣了他們的配送服務,很難想象少了這些身穿各色工作服的騎手小哥們,會給大家的生活帶來多大不便。

欣慰的是,從業人數有上千萬的快遞小哥、外賣騎手們,有不少選擇留下來,具體原因多種多樣,有人是顧慮疫情,有人是爲了方便他人,還有人是出於責任感。爲了讓留下來的騎手們也能安心過好年,據《財經天下》週刊不完全統計,春節期間包括美團、京東、順豐在內的企業準備拿出超過13億元進行補貼。

(圖源:視覺中國)(圖源:視覺中國)

不回家過年的騎手

順豐快遞員孫宇鵬常年奔波在北京的東三環,最近一段時間他忙得團團轉轉,因爲過年用快遞送禮、買年貨的人太多了,他已經做好過年不回家、留下來繼續送快遞的決定。孫宇鵬告訴《財經天下》週刊,不止他一人,他們站點有三分之一的快遞小哥選擇留下。

有着一頭自然捲短髮的韻達快遞員趙易偉,今年二十多歲,老家在湖南衡陽,虎年春節也選擇留在北京。他說,他所在的站點平常大約有六七十人,今年春節有十七八個快遞員選擇留下,人數比上一年要多一些。

這不是個例,《財經天下》週刊採訪的快遞小哥、外賣騎手中,十有八九都選擇留守工作崗位。擁有三四十萬快遞員的中通快遞透露,虎年春節他們每個網點預留30%到40%的快遞員留守。

快遞小哥們選擇留下是爲了保障春節期間的配送服務。此前,包括中通、順豐等多家快遞公司以及美團之類的外賣平臺等都已對外宣佈春節照常提供服務。即使按照最小10%的留守比例計算,春節期間也有上百萬的快遞小哥、外賣騎手將奔波在配送的路上。僅京東物流春節期間留守的一線快遞員就有20萬人。

(圖源:視覺中國)(圖源:視覺中國)

生於1983年的美團騎手張勇強,在北京打拼了十幾年。他告訴《財經天下》週刊,自從2020年以來,自己已經習慣了過年不回家,留在北京送外賣的日子。

老家在山西的張勇強曾做過廚師,也開過兩次餐廳,第一次因爲經驗不夠,生意不景氣,開了一年多就關門了,第二次生意倒是不錯,但遇到了拆遷,最終也關門了。這之後他覺得太累,沒有繼續開店,一邊找了一家咖啡廳上班,一邊在美團上兼職做騎手。

這份兼職工作很快就改變了張勇強的人生軌跡,沒做多久他發現兼職的收入每天有100多元,快趕上他上班做廚師的工資,外加看到同行一個月能跑1.3萬元,他乾脆辭職,專心跑起外賣。

“最開始跑得不行,因爲路不熟,各種規則也不太懂,一天只能跑個300多元。”張勇強回憶說,“後來慢慢就跑成了活地圖,現在平均每月能賺一萬三四,比原來5000多元的死工資高不少。”

也是在這個逐漸熟悉的過程中,張勇強咬咬牙在老家山西長治買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將來小孩上學方便一點”。房子首付是之前開飯館存下的,40多萬的貸款全靠這幾年跑外賣還,“現在還有兩年就還完了,要是沒有這份工作,我不會有這個底氣敢在市裏買房。”

當所在站點開始報備春節留守人數時,張勇強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反正過年也不讓走親戚,還不如留下來送外賣。”他的同事們與他有着相同的想法,約有180人選擇留下,佔比有60%,站長也特意留下來陪他們一起。

這一比例還不算多的,今年30歲的騎手顏折愛在天津跑了三年美團外賣。她告訴《財經天下》週刊:“我們小組有30多個人,今年選擇留下來的比往年多了不少,往年能有一半的人留下就算不錯了,今年我們組有接近80%的人留下。”

(圖源:採訪對象提供)(圖源:採訪對象提供)

段成明其實一開始並沒有打算留下來。連續兩年沒有回過甘肅老家的他,歸心似箭,早早買好了1月22日的票,打算在家過完元宵節再回來。但聽到春節站點配送人手不太夠時,他把票退了,“我是美團通州騎手流動黨支部的書記,應該做個表率。”

面對失落的父母,他許下承諾,年後等其他騎手回來,他就回鄉與父母團聚。“我們站長也說了,年後人手夠了,就給我們放假。”

原因多種多樣

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留下的原因多種多樣,有人是顧慮疫情,有人是爲了方便他人,還有人想趁着過年多送幾單,增加些收入。

顏折愛加入美團送外賣,是因爲這個職業比在工廠上班自由,能方便她照顧孩子。她春節留守下來有幾個原因,一方面是孩子小,帶回湖南衡陽老家太折騰;另一方面疫情倡導就地過年;還有一個原因是留下來工作,收入也會多些。

韻達快遞員趙易偉此前沒有春節留守的經歷,但他聽前輩們說,春節留守的待遇很不錯,“單量不多,卻有3倍底薪+流水提成,除夕還有加餐。”最關鍵的是,春節過後,韻達還會給過年沒回家的快遞員10天帶薪假。“我想回家,春節過了再回去也一樣”。

對衆多快遞小哥、外賣騎手來說,留下來確實能獲得一份不錯的收入。張勇強直言,“美團過年留崗薪資不錯,這都第三年了,我每年都能拿到不少錢。”他透露,春節期間他接觸的騎手最多能拿兩三萬元,最差也能拿到上萬元。

這對很多人來說,很有吸引力。張勇強說:“人是相互影響的,別人看到你去年掙錢了,他就想今年我也留下來試一下,畢竟,這2萬元要放平時得跑多少單啊。”

美團抽樣調查數據也顯示,在就地過年的騎手中,有六成多是主動選擇留下的,原因是春節期間送外賣能獲得更多收入。

(圖源:採訪對象提供)(圖源:採訪對象提供)

爲了讓留下來的騎手們也能安心過好年,據《財經天下》週刊不完全統計,春節期間包括美團、京東、順豐在內的企業準備拿出超過13億元進行補貼。

1月20日,美團表示春節七天假期將爲留崗騎手發放5.5億元補貼,這一補貼金額在目前公佈的企業裏是最高的。緊接着是京東物流和菜鳥,它們對一線快遞員的補貼分別是4億元和3億多元。申通快遞方面預計春節期間將投入億元補貼一線快遞員。

雖然順豐和中通等其他快遞公司沒有公佈具體的補貼數額,但順豐表示會爲春節留崗的一線員工提供高於國家法定標準的福利補貼,並派發春節大禮包、特殊激勵、返崗激勵等。中通則強調,會爲留守工作的一線員工和快遞小哥,提供完善的激勵政策和福利保障。

(圖源:視覺中國)(圖源:視覺中國)

快遞員們已有切實感知,順豐快遞員孫宇鵬告訴《財經天下》週刊,“春節期間每天值班會有200元的值班費,再加上3倍或者5倍的派單費。”

外賣騎手方面,以北京爲例,一名美團騎手預計春節七天平均會增加1000-2000元不等的收入。而春節後返工期間,北京、上海、廣州、西安等一百多個城市的騎手還將獲得金額不等的開工紅包。

“我們站點說的是大年三十到初三,除了自己跑單賺的錢之外,每天還有200元的獎勵,初三到初七每天是100元。”段成明向《財經天下》週刊算了一筆賬,春節七天的出勤獎,加上年後的開年紅包,以及在元旦之前的積分活動中拿到的錢,加起來能多賺七八千元,“再加上跑單的錢,到下個月發工資時,最少也能領到1.5萬元”。

收入之外,責任感是促使段成明留下的一個重要原因。今年春節受疫情影響有很多人無法回到家鄉過年,有些甚至只能居家隔離,沒了外賣他們喫什麼會是一個難題。段成明說,春節留下來送外賣也是一份責任,自己留下來能爲美團春節期間的運力出份力,讓更多的人早點喫上美食。

陌生人溫暖了他們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節留守的騎手們,雖然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決定放棄回家過年,但總還是難免會在某一刻,被濃濃的思鄉情緒所縈繞。

張勇強所在的站點在北京南站附近,總是能看到來來往往的行人。他平時在這裏見慣了迎來送往,從來不覺得有什麼,但真正到了春節那幾天,卻還是會感受到一種濃濃的思鄉情緒,“到那個點,心裏就只有一種想法,能回家還是好的”。

第一次張勇強一個人留在北京送外賣的那個春節,正好是疫情發生後的第一個春節,他也因爲疫情不得不留在北京。那年由於舅舅和弟弟都留在了北京,張勇強雖然不能回家,卻沒有感到孤獨,除夕是在舅舅家過的。

第二年,隨着防疫力度的加強,張勇強沒敢走親訪友。除夕當天,從早晨9點多一直跑到晚上7點多準時下班,然後在自己的出租屋裏做了頓飯,喫飯的時候與家人發視頻一起雲過年。

(圖源:採訪對象提供)(圖源:採訪對象提供)

美團騎手周正軍則直言,不回家過年的這些年,自己很少爲春節特意做準備,“還是缺少一種歸屬感”,而妻子每次一提起過年不能回家陪老人和孩子就會流淚。雖然不回家有遺憾,但幸運的是,這兩年春節都有妻子陪在他身邊,除夕當天晚上兩人9點多回去做飯,一起喫到11點多,然後規劃着春節後回家的行程安排也不算孤單。

春節送餐期間,留守的快遞員、外賣小哥時常能收到來自陌生人的善意,這讓他們覺得留下來很有價值。

“2018年春節,我送一份外賣到海軍總醫院,要從北京西站騎過去,顧客那邊突然打電話來說,騎手小哥春節你特別辛苦,這個餐是爲你訂的。”聽到這個,周正軍的眼淚當時就流了下來。

段成明至今仍然記得自己第一次春節留崗送外賣時的場景。那是2020年春節,疫情開始後的第一個除夕。那天,段成明提着一份外賣敲開顧客的家門,剛準備離開,突然被對方叫住,“小夥子,你稍等一下”。他愣了愣,看見對方迅速從冰箱裏拿了一瓶水和一個蘋果,又取了一個紅包,連帶着一句新年祝福,一起塞給了他。

“我當時非常驚訝,我們之前並不認識,他的祝福讓我感覺到了溫暖。”這樣的溫暖,段成明每年春節送外賣都能感受到。“去年春節,我除夕當天只接了16單,之後幾天每天也只有十來單,跑得特別少,但光現金紅包就收了300多塊錢,10元、20元,甚至100元的都有。”

陌生人的善意讓段成明覺得自己留下來的決定是對的,“我們雖然互相不認識,但想想能在這裏陪着這麼多和我一樣回不了家的人一起過年,能夠通過自己的這份勞動爲他們帶來一點心理上的慰藉,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張勇強同樣在春節送外賣的過程中遇到過類似的事情,“經常是我剛一敲門,人家就塞過來一個新年紅包,又或者給我拿一瓶熱好的飲料,當時就覺得特別溫暖”。

但更讓張勇強大呼“值得”的,還是春節過後拎着沉甸甸的禮物,帶着幾萬元回家的滿足感。“我家兩個孩子的生日都在農曆2月,剛好春節過後返鄉能趕上。”他回去時,很多返鄉人員還未全部返回城市,還能感受到年的氛圍。

去年春節過後不久,眼看快到女兒生日了,張勇強立即請了假,帶着剛發的2.5萬元工資,和一大堆大包小包的禮物,回家待了兩個星期。今年,他打算將自己返鄉的日期定在3月5日兒子生日的時候,回去之前會挑好禮物,給媳婦買個金鐲子,給父母和孩子也買好。“回去給他們分一下,氛圍感一下子就上來了。”

段成明自從決定春節留守後,已經開始準備起年貨,他訂了海鮮、買了飲料,又在網上買了春聯、老虎頭、福字,計劃大年三十那天先把春聯貼上,晚上再和同事聚個餐,初一跑完單回來再自己做點飯,請幾個平時關係比較好且同樣回不了家的同事來喫飯聊天。

“大年三十晚上還會和父母視頻聊天。”段成明笑着說,即使回不了家,也可以來個雲守歲,等到晚上12點一過,老家那邊就會響起噼裏啪啦的炮仗,這時候再和父母拜個早年,大家相互問候一下,“畢竟,生活還是需要點儀式感”。

段成明決定年後等疫情基本平息後,就請假回家,在老家待20來天,好好陪陪父母。周正軍也打算春節過後,找個時間回一趟家走親訪友。另一個讓他高興的事情是,對於留下來的騎手,公司方面表示,節後返鄉可以報銷來回車票。

這個春節,騎手們雖然不能回家,但他們過得更安心了。

(應受訪者要求,趙易偉、孫宇鵬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