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經營空前艱難,32歲的佳能相機珠海工廠正式停產

文/萬連山

2022年1月19日,是柯達公司申請破產保護的10週年。

這家世界膠片巨頭,早在1975年就發明首個數碼相機,卻在商業化時猶豫了,把機遇拱手讓人,最終成爲“時代的眼淚”,在2012年飲恨收場。

數碼相機的出現顛覆了傳統膠片相機,這是索尼、尼康和佳能三巨頭的時代,卻唯獨不見老大哥柯達的身影。

來源:《回眸30年 照相機的發展與變遷》、國泰君安證券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時光流轉,匆匆十載。在智能手機的衝擊下,數碼相機似乎也即將步入終焉,正如前輩膠片相機故事。

1月13日,落戶珠海32年之久的佳能珠海,正式宣佈“終止公司生產”,目前正與員工商量處置方案。

珠海工廠的關閉,不僅意味着佳能數碼相機生產大幅萎縮,也代表其在中國的相機生產業務,畫下了一個不甚圓滿的句號。

當時代拋棄你時,連一句再見也不會說。

就好像,當你突然想與許久未曾聯繫的前任,說兩句話,卻發現自己已被拉黑。如此猝不及防,驚怒、疑問、悔恨……這一刻,你百感交集,但也必然會不自覺想起往事的點點滴滴。

我們懷念的,究竟是曾經擁有過的人,還是那難以釋懷的悸動呢。

聽聞佳能在中國落幕,曾經愛好過攝影的人們,感受莫過於此。

數碼相機,或許真的走到末路了。

頂峯

佳能珠海,成立於1990年,正是國內合資企業最輝煌的年代,承載了一代人的青春時光。

此項目共佔地20萬平方米,共投資15億元,是佳能在中國大陸唯一一家相機生產基地,大部分影像傳感器和鏡頭、數碼攝像機、數碼相機都由此銷往全世界。工廠生產的卡片數碼相機,曾佔佳能全球銷量的一半。

最初,佳能珠海只有100多名員工,年銷售額僅200萬美元。巔峯時期,它已發展成擁有一萬名以上員工,年銷售額近13億美元,每年納稅超過1億元的大型企業。

雖然佳能還在中國臺灣、中山、蘇州和大連有其他廠,但這些工廠主要以生產複印機和打印機爲主。而高端產品線的單反相機,則都在日本本土生產。

思緒溯流而上,在數碼相機無比輝煌的那些年,智能手機方興未艾,想拍一張清楚的照片何其艱難。

2000年初,數碼相機在國內流行,帶動了卡片機的巨大銷量。那個時候,數碼相機的櫃檯前,搶購的人排着長隊,每個人還要限購。

彼時,擁有屬於自己的數碼相機,是一件很有範兒的事,用現在的話形容,就是街上最靚的仔。不論你拍照的技術怎麼樣,總會自帶一些藝術家氣息。

每逢長假,攝影愛好者們在準備遠行前,總會盤一盤一年的積蓄,更新一下相機裝備,這是一種儀式感。

在這股普遍風潮的推動下,佳能相機一度引領了國內數碼相機的潮流,炙手可熱。

2008年,博秀PowerShot系列和伊克薩斯IXUS系列大賣,讓佳能成爲全球第一個小型數碼相機銷量突破一億的廠商。

其中,佳能珠海正是當時小型數碼相機的主要生產線,是佳能相機能往全球源源不斷輸送產品的保障。

到2010年,數碼相機市場的銷量達到頂峯,全球年銷售超過1.2億臺,僅中國市場的年銷售就超過4000萬臺。

即便是在數碼相機式微的當下,愛好攝影的發燒友依然不少,這是時代留給所有人的美好。

就像曾驚世的大明宮,現在儘管只剩殘磚瓦礫,也依然有人記得它的過去。

窮途

市場中流傳着這麼一句話,“打敗你的往往不是同行,而是跨界。”

數碼相機完美印證了這句話。

正如佳能自己所說:擊敗佳能的不是其他相機企業,而是智能手機。

縱橫江湖數十載,最後竟會敗在初出茅廬的手機攝像頭手上,不免令人感嘆英雄遲暮。

2010年後,中國智能手機產業迎來井噴式增長期。樂視、小米、vivo、OPPO、酷派、中興、華爲,諸多廠商鏖戰,手機影像系統快速迭代。

今時今日,一部廉價、輕便的手機,基本都安裝有專業級光學模組。於普通用戶而言,手機與相機的成像結果,幾乎沒有差異。隨着時間推移,小型相機漸漸成爲明日黃花。

更重要的是,手機拍的照片,可以隨時分享到諸如朋友圈等社交平臺中,沒道理不成爲大家日常拍照的首選。

佳能停產並非個例,在大家未曾關注的角落,另一家數碼相機巨頭——尼康,早在2017年,就宣佈關停江蘇無錫的數碼相機生產子公司。

2020年,經營相機業務84年的奧林巴斯,將深圳工廠停產,拆分相關業務,並退出相機市場。

據日本相機映像機器工業協會統計,最近11年,全球數碼相機出貨量降幅高達93%,從1.2億臺跌至888.6萬臺,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更是不足300萬臺。

其中,2021年11月的出貨量同比下降約30%,較2019年同期降幅爲48.7%。

市場無情,令人唏噓。

據佳能珠海官網數據,至2020年底,佳能珠海員工1317人,全年實際生產數碼攝像機9.4萬臺,數碼相機102.9萬臺,鏡片1229萬片,僅有巔峯時期十分之一的水準。

曾有佳能珠海員工在社交平臺發佈視頻,曬出自己的工資單,可以看到2020年的薪水甚至比2012年還低。視頻中,佳能早已褪下輝煌,員工被裁七成,工廠裏幾乎看不見人,員工宿舍也多出租給了大學生。

而在收入方面,整個佳能公司的淨銷售額,從2017年的4萬億日元降至2020年的3.2萬億日元,連續三年下跌;經營利潤,也由2018年的3425億日元降至2020年的1105億日元,連續兩年下滑。

其中,近50%營收都來自辦公產品業務,是影像系統業務的兩倍。

市場的抉擇,是無奈之舉。而持續兩年之久的疫情,則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據文旅部數據,2021年前三季度,國內旅遊總人次26.89億,同比增長39.1%,但僅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58.5%;旅遊總消費2.37萬億元,同比增長63.5%,爲2019年同期的54.4%。

旅遊的人少了,攝影器材自然賣不動。

此外,疫情導致的全球芯片供應緊張,也使得數碼相機上游零部件出現短缺。但這個影響因素,似乎影響不到數碼相機。

產業鏈的下游客戶都無了,又何來上游需求呢?

扎心了,老鐵!

“普通相機行業最多再存活五六年,市場可能就不再存在了。”

這是業內普遍的看法。

當然,高端機除外,發燒級的攝影愛好者,總還會有。

後路

實際上,佳能珠海廠的關閉,早有端倪。

據內部員工透露,早在5年前,佳能就有撤出珠海的計劃,這是淘汰低端產能的策略。

長久以來,珠海工廠只是承擔中低端產品的生產,單反和無反生產都在日本本土。然而,目前低端微單和卡片機的市場大幅萎縮,這部分產能,早就成爲了累贅。

撤出中國後,這部分中低端產能或許會向東南亞轉移。

但是,就算撤走,在數碼相機市場大幅縮水的環境中,已經老邁的舊時代巨頭,究竟該何去何從?

1.往更高端走。

早前,時年85歲高齡的佳能董事長御手洗富士夫,在接受日本媒體《讀賣新聞》採訪時,就曾表明態度,“未來幾年將停止對旗艦數碼單反相機的生產、開發,1D X Mark III將是最後一款旗艦數碼單反相機,今後佳能將全力專注無反相機領域。”

就目前來看,智能手機的拍照功能,還是有很大侷限性的。對有一定自我要求和攝影功底的消費者而言,特別是相關工作者和攝影愛好者,數碼相機,尤其是無反相機依然是必需品。

當然這個市場已經不大,也很難容下更多的品牌和品類。

2.積極轉型。

2017年,佳能正式宣佈啓動B2B新業務,向醫療設備、安防監控、數碼印刷、辦公室方案等領域發力。

幾年下來,辦公打印已成爲公司的核心業務,佔總營業額的55%。

正如網友們調侃的那樣,“佳能實際上是一家辦公用品公司”。

3.順應時代。

比如,現在手機相機用到的傳感器,幾乎都由三星、索尼生產。而且伴隨各個手機品牌在手機拍照方面的競爭不斷,這兩家大廠的圖像傳感器銷量也取得了明顯增長。

即便是做不了傳感器的,也能利用自己的技術,在其他方向尋求合作。

1月16日,佳能官宣,將進軍汽車自動駕駛系統中的車用攝像頭。

目前,佳能已與Tier IV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利用自身的光學鏡頭技術爲其生產汽車專用攝像頭。

從新能源車大行其道的趨勢來看,佳能的這個轉型方向,似乎是個不錯的決定。

數碼相機落幕了,其背後的廠商卻不一定會終結。

只要轉型成功,或許還能守得雲開見月明,走向不一樣的未來。

尾聲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佳能珠海工廠關閉,是數碼相機時代落幕的縮影。

但這並沒有引起太多關注,因爲還在堅持用數碼相機的人,真的太少了……

不過,佳能的一紙員工補償方案,人們卻駐足圍觀。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補償共有五部分,分別是經濟補償金、特別慰問金、就業支援金、感懷銘記獎金和春節慰問金。

按其標準,若某個在佳能工作30年的老員工,月薪爲2萬元,其遣散費最高將達150萬元。可謂是非常豐厚。

就這一塊來說,佳能不愧是世界級大廠,體體面面地來,堂堂正正地走,給許多國內企業上了一課。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一個行業,乃至一家企業,終究有興有衰。

佳能,感動常在!

再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