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故事分享會現場。張學民攝

3名殲擊機特級飛行員,3名軍齡30年的戰鬥員,3名空軍首批改裝國產某型三代戰機的親歷者,達齡停飛了。

南部戰區空軍某基地隆重爲他們舉行“告別藍天”儀式和“雲劍航跡”飛行故事分享會,表彰他們的功績,聆聽他們的故事。

3名“老飛”貢獻卓著、屢立軍功——

孟凡升,因成功處置發動機空中停車重大特情,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榮立一等功,被授予空軍功勳飛行人員金質榮譽獎章、空軍英模紀念章;陳彥廷,多次帶隊執行重大戰訓任務,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聶建華,曾與所在部隊一起創造了某型戰機作戰訓練領域的100餘項第一,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

故事分享會現場,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喚起三位飛行員共同的記憶,一句句真摯的話語訴說着空軍飛行員對使命的理解。

從孟凡升還原自己處置發動機空中停車重大特情的故事中,官兵們看到了生死抉擇面前,一名共產黨員“寧可付出生命、絕不虧欠使命”的忠誠與大愛;從陳彥廷分享的赴邊境機場駐訓的故事中,官兵們看到了飛行員“祖國和人民利益重如山”的壯志與無畏;從聶建華講述自己與團隊不斷突破禁區、不斷填補空白的故事中,官兵們看到了一名戰鬥員“使命面前敢擔當、困難面前敢壓倒”的堅定與勇毅。

“老飛”的故事在部隊引發熱議,戰友們紛紛在微信朋友圈發出感慨,產生更多共鳴:“這片海天,‘老飛’剛剛飛過,我們又將飛臨;航跡無痕,誓言有聲,且看未來梯隊加力起飛的敬禮”……

48秒3次生死抉擇,19天后重返藍天——

孟凡升眼中的“關鍵時刻”

關於孟凡升的英雄壯舉,基地官兵們早已耳熟能詳。但當他在故事分享會中還原那驚心動魄的48秒時,現場400多名官兵還是被深深震撼了。

2009年7月26日,孟凡升在華北某機場駐訓。10時01分,他收拾好裝具、登上飛機、駕機升空。

一切,都跟往常一樣。

2分鐘後,孟凡升發現飛機發動機轉速下降、溫度下降,推拉油門時,飛機沒反應。他立即再次活動油門,觀察儀表,發現轉速和溫度一直在緩慢下降,飛機推力在逐漸減少,動力在逐漸消失。

孟凡升意識到發動機出現了重大故障,馬上向指揮員報告。指揮員下令:“立即返場!”

此時,飛機在轉向過程中,動力已經完全喪失,無法保持平飛,高度急速下降至300米。

講到這裏,坐在沙發上的孟凡升向前挪了挪,用手勢給現場官兵進行演示。

該型戰機駕駛守則規定:高度2000米開車不成功應視情進行場內迫降或跳傘。300米已經大大低於規定高度,孟凡升測算離機場的距離大概15公里。他判斷不可能返回本場迫降,只能選擇跳傘!

時間稍縱即逝,飛機高度已經降爲200米,情況非常緊急。指揮員果斷下令:“跳傘!”

當孟凡升準備跳傘時,本能地向外觀察,發現飛機正處於城市上空,地面是人員密集區。飛機剛剛起飛,是滿油狀態,飛機還有彈藥,墜落後結果不堪設想。

孟凡升果斷操縱飛機,滑出了這個區域,準備找一個空曠場地跳傘。此時,飛機高度已下降到130米。然而,前方是一片村莊,他還是沒有跳,繼續全神貫注地操縱飛機。

講到這裏,孟凡升頓了頓,現場官兵緊張的心情也提到了嗓子眼。

當孟凡升第3次準備跳傘時,發現地面上是一個集市,依然不能跳!他再次推拉油門,試圖恢復飛機動力,但未能如願。

飛機,仍在迅速滑落。此時,飛機高度已經低於100米。“明顯能感覺到大地的綠色撲面而來。” 孟凡升說。

“必須跳了!”幾乎在指揮員命令傳來的同時,孟凡升拉了彈射拉環,實施跳傘!

彈出去的一瞬間,巨大的載荷讓孟凡升的眼睛出現了黑視。他什麼都看不見,只聽見耳邊呼呼的風聲。傘剛一打開,孟凡升就着陸了。

後來判讀飛行參數才知道,孟凡升跳傘時飛機高度只有97米,是允許跳傘的最後極限。從發現特情到實施跳傘,總共48秒。爲了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他冒着生命危險4次嘗試空中開車、3次放棄跳傘,與死神擦肩而過。

孟凡升的講述一次次衝擊着官兵們的內心。大家從故事的細節中感受到了當時的緊張和兇險。

在這次事故中,孟凡升胸骨、肋骨受傷,躺在病牀上連翻身都成問題。“我要繼續飛!”孟凡升讓醫生採取一切能用的辦法幫他恢復身體,只爲儘快重返藍天。

故事分享會邀請孟凡升的家屬張冬梅來到現場。主持人黃佩琪問:“孟凡升作出重返藍天的選擇時,您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

張冬梅哽咽地說:“我懂,老孟就是這麼一個人。作爲他的‘鐵桿僚機’,我尊重他的選擇,支持他重返藍天。”

19天后,孟凡升穿上一身嶄新的飛行服,利索地戴上頭盔,又一次駕駛戰機融入摯愛的藍天。

英雄鑄壯舉,豈在一瞬間。一個人的執着追求,必然蘊含着一種深沉的愛。孟凡升說:“‘人民送我學飛行,我學飛行爲人民’,這是我們全體飛行員的莊嚴承諾。關鍵時刻,哪怕需要付出生命也毫不猶豫,這已經化爲我們的本能!”

單機迎戰4架“敵”機,進駐邊境機場只用3天——

陳彥廷詮釋的“硬核精神”

“作爲飛行員,一項關鍵素質就是要有強健的體魄。執行7小時的大航程訓練,沒有好身體,能頂得住嗎?空中高強度對抗,承受9個G的載荷,沒有肌肉保護,承受得住嗎?”陳彥廷的開場白擲地有聲,說話的時候眼神犀利、腰桿筆直。

去年年底,48歲的陳彥廷在上級組織的體能考覈中拿到滿分,更是在2分鐘內做了113個俯臥撐。當主持人向觀衆“爆料”時,很多年輕官兵豎起大拇指!

從體能這個話題說起,陳彥廷分享了自己在對抗演練中一場“單刀赴會”的故事。

2006年,完成國產某型三代戰機改裝後,陳彥廷赴空軍某試訓基地進行2對4對抗,驗證該型戰機的作戰性能。他知道這項任務不簡單,自己駕駛的是國產新型三代機,對方同樣是三代機,而且數量比己方多一倍。準備階段,陳彥廷和僚機進行深入的戰術戰法研究,針對“敵”機特點制訂了多種對抗方案。

演練當天,碧空如洗。全副武裝的陳彥廷正在座艙中等待起飛命令,突然傳來僚機突發故障的消息。此時,“敵”方4架戰機已經抵達預定空域。

時間緊急,“敵情”就是命令。面對必須單獨迎戰4架“敵”機的不利局勢,陳彥廷沉着冷靜,緊急單機起飛。

“規避‘敵’方雷達,伺機攻擊!”塔臺指揮員的指令剛剛下達,空地通信突然中斷。

沒有地面指揮,沒有僚機配合,陳彥廷駕着戰機在空中就像一葉孤舟,危機四伏。4架“敵”機有的開着雷達,有的開着干擾,將陳彥廷團團圍住。

陳彥廷一邊保持電磁靜默,一邊通過大角度機動規避“敵”方雷達,迂迴到“敵”機側後方,將4架“敵”機各個擊落……

講到這裏,陳彥廷聲音裏難掩自豪:“革命戰爭年代,英雄先輩發揚‘空中拼刺刀’精神,寧可前進一步死,絕不後退半步生。我們作爲英雄傳人,更應有‘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信念。況且,我對自己有信心,對我們國產戰機有信心!”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主持人適時問陳彥廷:“您帶隊執行過很多任務,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陳彥廷跟大家回憶起他帶隊赴邊境機場駐訓的故事。

那年,時任空軍航空兵某師參謀長的陳彥廷接到命令,赴邊境某機場駐訓,3天時間進駐完畢!

指揮塔臺缺、氣象條件差、起降距離短,跑道盡頭就是懸崖,稍有不慎就會機毀人亡……緊急進駐完畢,一系列問題擺在陳彥廷面前。

在不具備條件的地方創造條件,在極端的環境下把工作做到極致。沒有塔臺,陳彥廷用牽引車拉着導航臺,戴着草帽在跑道盡頭露天指揮;天氣不好,他把當地氣象部門的專業人員叫來,一起分析氣象規律,找準可飛間隙進行飛行;起降距離短,他帶着飛行員從速度、着陸點、地標、放傘時機等進行一一細化,並同步做好特情處置準備。

在邊境機場駐訓的日子裏,作爲帶隊領導和指揮員,陳彥廷與任務飛行員一次次升空,高標準完成巡航任務。

分享會上,陳彥廷堅毅而自豪地說:“巡航藍天之上,看着祖國大好河山,守護人民幸福安寧,那種驕傲難以用言語來形容。”

任務結束後,陳彥廷聽當地機場的工作人員說:“老鄉們都講,飛機一響,睡到天亮。”

“這是因爲解放軍到了,因爲人民空軍到了,因爲祖國先進的戰機到了,老百姓心安,所以睡得踏實。” 陳彥廷說。

羣山依舊靜默,江水奔騰如昨。談起過往的經歷,講到奮飛的航跡,陳彥廷臉上浮現出欣慰的神情。

執行100多次重大任務,創造作戰訓練領域的100餘項第一——

聶建華尋求的“一路突破”

“忽然間要告別藍天,不能再駕駛朝夕相處的戰機升空了。有傷感,但沒有遺憾,我完成了祖國和人民交給的任務,應該說是一名合格的戰鬥員!”講述自己的心聲時,聶建華說得謙虛而動容。

分享會現場,主持人給戰友們展示了一組數據——

安全飛行3514小時,執行100多次重大任務,創造某型戰機作戰訓練領域的100餘項第一……

順着這組數據,聶建華開始講述自己作爲戰鬥員“一路突破”的故事。

那年9月,聶建華所在部隊奉命遠赴雪域高原,填補空軍史上一項空白:駕駛三代機征服高原某機場。由於氣候惡劣、人跡罕至、航線陌生,此次任務具有很高的風險性。

時任副團長的聶建華主動請纓。

任務當天,聶建華和戰友們天沒亮就來到外場。高原的風在太陽出來之前,總是猶如夾雜着冰針。儘管已經全副武裝,寒風還是瘋狂地從衣物的縫隙裏鑽進來。雙頰被凍得發紅的聶建華做着登機前的最後準備,一團團從嘴裏哈出的霧氣被吹散在空中。

隨着指揮員一聲號令,聶建華與其他3名戰友駕駛戰機騰空而起。

1小時後,機場的戰友隱約聽到遠處傳來的發動機轟鳴聲。大家一邊注視着跑道延伸方向的天空,一邊緊張得屏住了呼吸。

高原空氣稀薄,氣流所產生的阻力小,戰機正常着陸重量已經接近輪胎使用極限。此時,如果飛行員的操作稍有偏差,或者風向突變都會導致輪胎爆裂,發生事故。

正當大家爲飛行員擔心時,聶建華駕駛戰機平穩着陸,巨大的摩擦力使輪胎着地的一剎那騰起一股青煙。一道難關就此攻克。

談起自己的飛行故事,聶建華目光中透出勇者的無畏,一向沉穩的他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

新機改裝不久,需要開展夜間突防突擊訓練,這又是一個全新領域,聶建華再次與團隊一起發起衝鋒。

新機特殊的氣動佈局讓飛慣了原有機型的飛行員有些不習慣,加之夜航訓練,飛行員生活規律被打破,大腦反應有些遲鈍。

爲攻下這一難關,聶建華與戰友們論證試飛後,先地面演練後空中帶飛,先單機後編隊,先分練後合練。在日常訓練中設置“雲中編隊”“低空、超低空編隊”,打牢夜間飛行基礎。

一切準備充分。一天夜晚,飛機轟鳴聲打破了夜的寂靜。聶建華與幾個先“喫螃蟹”的飛行員一起,駕駛新型戰機輕快地在跑道上滑出,隨後消失在茫茫夜空……數小時後,他們對模擬目標實施了精確打擊,新戰機夜訓難點取得突破,開創了新機下半夜訓練的先例。

聶建華說,改裝國產某型三代戰機以來,他與所在部隊一起,幾乎參與執行了所有重大任務,創造出第一次海上突防、第一次超低空突擊、第一次空中加油、第一次高原夜訓、第一次高原實彈訓練等多項第一。

聽着聶建華的講述,官兵們更加懂得新機改裝初期面臨的艱難,不由自主地用掌聲給聶建華和全體“老飛”們點贊。

三個人,三代機,三十年,宛如一首歌。分享會最後,3名“老飛”把對藍天的眷戀、對戰鷹的不捨、對事業的摯愛和對年輕官兵的囑託,化爲一個莊嚴的軍禮。現場官兵全體起立,高唱《我愛祖國的藍天》——

金色的朝霞在我身邊飛舞

腳下是一片錦繡河山

要問飛行員愛什麼

我愛祖國的藍天……

偉大事業需要接力奔跑

■高 翔

習主席發表2022年新年賀詞時說:“無數平凡英雄拼搏奮鬥,匯聚成新時代中國昂揚奮進的洪流。”今天,當目睹殲-20、運-20、空警-500等一大批新型戰機列裝部隊、形成戰鬥力之時,我們更加體會到了習主席重要講話的深刻內涵。

穿過歷史之河,我們依稀可以看到,人民空軍組建之初,一架架破舊的飛機在冰封雪裹的大地上艱難起飛。從地面蹣跚起步到空中振翅高飛,從不會空戰到一戰驚人,從單一兵種作戰到多兵種體系制勝,從國土防空到空天一體、攻防兼備,人民空軍的建設發展創造了“加力騰飛”的奇蹟。

“加力騰飛”的背後,是一代又一代人民空軍官兵的“接力奮飛”。王海、劉玉堤、孫生祿、趙寶桐、張積慧、嶽振華等一大批戰鬥英雄,“航空兵英雄中隊” “紅色前哨雷達站”“模範空降兵連”等英雄羣體……人民空軍將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爲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建立了不朽功勳。

有榮耀,必定有犧牲。在空軍航空博物館英雄紀念牆上,鐫刻着爲人民空軍事業英勇犧牲的空勤人員名字。每逢人民空軍成立紀念日,空軍官兵都會隆重舉行向空軍英雄紀念牆敬獻花籃儀式,向爲人民空軍建設發展作出卓著功績的英雄模範致以崇高敬意,向爲人民空軍偉大事業英勇獻身的先烈們表達深切緬懷。

飛行,是勇敢者的事業;飛行員,是刀尖上的舞者。一款先進戰機的定型,需要航空工業科技人員的精心研製,也需要飛行員不斷的試飛反饋;空軍戰鬥力的提升,需要作戰裝備的不斷更新換代,更需要飛行員在空天不斷搏擊探索。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作爲我國航空工業“爭氣機”的某型三代戰機,是人民空軍裝備自主創新的一個重要標誌。然而,列裝之初尚未完全定型,首批改裝的飛行員既是戰鬥員,也是試飛員,始終伴隨着巨大的風險挑戰。他們把生命融入使命,用忠誠守衛藍天,填補了作戰訓練領域多個空白、創造了空軍史上多個第一,爲該型戰機定型更新和戰鬥力躍升作出了突出貢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加快建設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強大人民空軍,是時代賦予空軍的重大使命,也是空軍將士的共同夢想。

現在,這副重擔歷史地落在當代人民空軍官兵肩上,我們必須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主動擔當、奮勇作爲,不斷把藍圖變爲現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建設世界一流空軍目標邁進。

偉大成就需要接續奮鬥,偉大事業需要接力奔跑。在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每一名軍人都不是匆匆過客,都有責任爲歷史書寫、爲未來拼搏。我們要始終做到信念如磐不動搖、枕戈待旦不鬆懈、披荊斬棘不停歇,保持“一錘接着一錘敲,一年接着一年幹”的勁頭,在各自的崗位上執着堅守、默默奉獻,爲國防事業的滾滾洪流接續奮鬥、奮楫前行,真正在火熱軍營、在強軍實踐中成就一番事業,創造輝煌業績,做到不負時代、不負夢想、不負青春。

責編:莊鵬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