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們梳理了9家上市航司與機場,2021年復甦能力哪家強?

2021年,國內民航市場在疫情衝擊中復甦,全行業旅客運輸量、貨運量同比小幅回升,分別恢復至疫情前的66.8%、97.2%。

春秋航空客運量恢復率、客座率表現最佳

2022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披露,2021年民航全行業完成旅客運輸量4.4億人次,同比提高5.5個百分點,恢復至疫情前的66.8%。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六家上市航司2021年共計完成旅客運輸3.28億人次,佔行業總量的75%,整體恢復率爲63%。

六家上市航司中,春秋航空的客運量恢復率最接近疫情前水平。2021年,春秋航空的旅客運輸量恢復至2019年的95.14%;其次是吉祥航空,恢復率爲83.77%;南航、東航、國航的恢復率均保持在60%左右的水平;海航的客運量恢復率最低,爲50.56%。

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的旅客運輸量恢復速度也比其他上市航司優異。有分析指出,與這兩家上市航司國際航班佔比相對較低有關。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也注意到,六家上市航司國內航線旅客運輸量的恢復率要優於航司總體恢復率。

從各家航司的國內航線恢復情況來看,除擁有特殊情況的海航的旅客運輸量恢復率仍保持在50%左右外,南航、東航、國航的恢復率已提升至70%以上,春秋航空已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旅客運輸量保持高恢復水平的春秋航空,客座率也保持在82.87%的水平,雖然較2019年仍有一定差距,但與2020年相比提升了3.2個百分點。此外,以南航、東航、國航爲代表的三大航,客座率保持在68%-71%的水平,但相較於2019年、2020年都有不同程度下滑。

南航運力投入最高,東航貨運量增速最高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雖然2021年航司發展環境並不理想,但除國航、海航外,另外四家航司仍在不斷加大以飛機爲代表的固定資產投入。2021年,東航飛機淨增量最多,達27架;其次爲吉祥航空,飛機淨增量爲12架;南航、春秋航空的飛機淨增量均爲11架;國航淨減量最多,爲10架;海航減少了2架。

從客運運力投入來看,南航投入最多,達2139億座公里;吉祥航空投入最少,約359.2億座公里。同時,吉祥航空的投入增速最高,達15.25%;南航的投入增速最低,約-0.37%。從恢復率來看,春秋航空的客運運力投入恢復率最高,達94.91%;海航的客運運力投入恢復率最低,約48.09%。

2022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發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民航全行業完成貨郵運輸量732萬噸,同比提高8.2個百分點,恢復至疫情前的97.2%。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六家上市航司2021年共計完成貨郵運輸量412.29萬噸,佔行業總量的56%,整體恢復率爲83%,略低於行業整體的平均恢復水平。

從各家航司表現來看,南航以144.17萬噸的貨運量領先其他五家上市航司;其次是國航,貨運量爲118.67萬噸。值得注意的是,春秋航空貨運量的恢復率最高,2021年貨運量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除海航的恢復率保持在66%的水平外,另外四家航司的恢復率均在80%-95%。此外,從增速看,東航的貨運量增速最高,達29.03%,其次是海航,增速達24.96%。

海航預計2021年盈利至少4.5億元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2021年10月發佈的報告,受疫情影響,預計2021年全球航空業預計淨虧損518億美元。中國航空業也面臨嚴峻挑戰,儘管2021年國內航空旅客運輸量較2020年有所回升,但受海外疫情及國際旅行限制的影響,國際航空客運需求持續處於低位。此外,燃油價格的持續上漲、匯率波動等因素,加重了航空公司的成本負擔。

目前,國航、東航、南航、吉祥航空均發佈了2021年業績虧損預告,其中,國航預計淨利潤虧損145億元至170億元,同比變動幅度爲-0.63%至-18%;東航預計淨利潤虧損110億元至135億元,同比變動幅度爲-14%至7%;南航預計淨利潤虧損113億元至128億元,同比變動幅度爲-4.2%至-18%;吉祥航空預計淨利潤虧損4.2億元至3.3億元,同比變動幅度爲10.6%至29%。

值得關注的是,春秋航空與海航預計2021年淨利潤扭虧爲盈,其中,春秋航空預計盈利3500萬元至5200萬元,海航預計盈利4.5億元至6.2億元。上述兩家航司2021年淨利潤實現正向發展,除了得益於經營業務的出色表現,與投資、重組也有一定關係。海航在公告中明確表示,業績扭虧爲盈主要是重整事項所致,影響金額約160億元至176億元。

白雲機場最繁忙、深圳機場恢復最快

據飛常準數據,2021年中國實際出港航班量約390萬班次,全球佔比17.88%,同比增長5.12%;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恢復航班量超八成。2021年,20家千萬級機場年度榜單中,廣州白雲機場出港航班量最多,爲16.00萬班次,再次成爲年度最繁忙機場;北京大興機場和武漢天河機場航班量同比恢復最明顯,均增長57%以上。

在三家上市機場中,白雲機場2021年旅客吞吐量最多,達4025.7萬人次。同時,白雲機場2021年的航班起降架次最多,達36.25萬架次。

從恢復水平來看,深圳機場表現亮眼,無論是旅客吞吐量還是起降架次,都取得最高的恢復率,分別爲68.69%、85.87%;上海機場的恢復率在三家上市機場中最低,旅客吞吐量和起降架次恢復率分別爲42.3%、68.29%。

從業績來看,上海機場、白雲機場、深圳機場均發佈了2021年業績預虧公告。其中,上海機場淨利潤預計虧損16.4億元至17.8億元,同比變動幅度爲-29.44%至-40.49%。白雲機場淨利潤預計虧損3.81億元至4.65億元,同比變動幅度爲-52.18%至-86%。深圳機場淨利潤預計虧損2550萬元至5080萬元,同比變動幅度爲-190.84%至-280.98%。

三家上市機場在公告中均表示,業績虧損與2021年受到疫情持續影響有關,國內多地散發疫情限制了國內航線業務量的恢復增長。受限於全球疫情狀況,國際航線業務量仍受較大影響。

日前,《“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印發,預計到2025年,民用運輸機場數量將達270個以上,保障航班起降1700萬架次,旅客運輸量9.3億人次。Qunar航旅大數據研究院分析指出,2022年民航客運市場將延續2021年的特徵,仍然是疫情防控下受到約束的市場,但預計整體會得到改善,其中旅客運輸量會在2021年的基礎上實現較大提升,甚至有可能接近2019年的水平。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王真真

編輯 李錚 校對 劉軍

圖片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王真真 製圖(除標註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