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最開心的莫過於孩子,穿新衣戴新帽,喫好喝好玩好,還有大把的壓歲錢。這不,財叔一位朋友家10歲的孩子就說,自己春節“大發特發了”。

隨之父母的問題也來了:三五歲、十來歲的孩子,手握大把壓歲錢,應該怎麼花?能不能沒收孩子的壓歲錢?讓孩子自己管理壓歲錢,他們能做好嗎?

沒收基本是希望不大了,現在的孩子可沒有咱小時候“好忽悠”,早早就知道“壓歲錢媽媽幫你存着”是全世界最大的“謊言”之一。

但幾百上千甚至上萬元的壓歲錢,放任孩子自己處理,難保不會出現浪費甚至被騙的情形。這幾年,有孩子拿着壓歲錢給自己喜歡的主播刷跑車,也不是新聞了。

財叔想說,其實,如果方法得當,花好壓歲錢,也是一個培養孩子金錢觀、提升財商的絕佳機會。

遠離陷阱,從娃娃抓起

“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將來會有其他人取代你。其他人是誰?也許是債主,也許是奸商,也許是警方,也許是騙子。”美國作家羅伯特·清崎的這句話,某種程度上值得所有家長警醒。

事實上,我國兒童和青少年普遍缺乏金融常識,尤其在移動支付日漸普及的當下,孩子平日很少見到現金,對於金錢的感知度很低,對於父母賺錢、貨幣流通更是沒有概念,這就可能導致孩子缺乏理解和使用財富的能力。

而隨着金融科技、消費信貸的發展,一些過分誘導年輕人消費的信貸產品已經造成一部分年輕人超前消費,過度消費。

“現金貸”“裸貸”“校園貸”引發的惡性事件時有發生,在這個“觸手可貸”的時代,教會孩子們管理自己的慾望和財富,不過度消費、陷入債務泥潭的財商,已經成爲與智商、情商並列的現代社會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質。

財商教育,從表面上看,是在教孩子如何花錢、賺錢。實際上,是培養孩子的財富思維,從小學會認識、理解、使用、管理和創造財富,從而建立起一套面對物質生活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壓歲錢承載着長輩對孩子健康成長的祝福,又是在情理和法理上都屬於孩子的一筆較大資金,家長從娃娃抓起,幫助孩子管理好這筆資金開始,培養他們使用、管理和創造財富的能力,確實不失爲提高孩子財商的好機會。

學會花錢、存錢和賺錢

面對蜜罐裏成長起來的“吞金獸”,應當如何培養他們的財商呢?

諸多專家分析,財商是認識、管理和創造財富的能力,所以教育孩子就是要從這三方面入手。

首先是認識財富,學會花錢,分清需要和想要。

隨着經濟水平提高,孩子們在父母照顧下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多數父母長輩也會盡可能去滿足孩子,孩子便無法區分哪些是生存必需的需求,哪些是在此基礎上提高生活品質的需求。

如此積累,就可能導致孩子成年後,沒有節制和規劃,一味追求自己想要的,支出大於收入,形成負債,也就是現在很多年輕人所說的“精緻窮”。

也因此,從小就需要讓孩子明白,讓自己生活過得更好的東西,這就是想要,想要的東西並不是不可以,但需要做好規劃,在自己財力允許的情況下,合理安排。

比如,上學要用到的鉛筆、橡皮是需要的,買玩具和去遊樂園是想要的,應該優先滿足需要後,再考慮是不是要購買想要的商品。

在這方面,相關專家有很好的建議:3-7歲的孩子,家長要教會孩子區分“我想要”和“我需要”;7-12歲的孩子,要學會查看價格,引導孩子獨立做出購買決策;8-13歲的孩子,鼓勵孩子通過勞動賺錢,去支付一些平時買不起的物品,並教會孩子貨比三家,買性價比高、物有所值、自己真正喜愛的物品。

其次,學會積累和儲蓄,讓小錢變大錢。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人愛儲蓄的特點在年輕一代身上發生了變化。90後超前消費、借貸消費甚至過度消費現象明顯。一些年輕人,工作後有了自己收入,但每個月收入是固定的,除去開支總是“月光”,一方面可能沒有理財意識,另一方面往往感覺“無財可理”。

事實上,所有的大錢都是小錢積累出來的,不斷積累本金,是理財投資的重要一步。讓孩子從小學會儲蓄,是提高財商,提升財富管理能力的重要一步。

再次,學會賺錢,讓“錢生錢”,走上財富自由之路。

賺錢當然不是讓孩子去上班,而是讓孩子從小明白,賺錢的來源並不是單一的。除了主動收入,去工作以外,還可以產生被動收入,讓錢生錢,通向幸福生活。這樣會積累也會花,對孩子在錢的方面也不用擔心了。

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隨着家長們教育觀念的變化,理財從娃娃抓起漸成共識,壓歲錢理財熱度不斷走高,金融機構也紛紛瞄準了孩子們的壓歲錢。

壓歲錢理財具有額度小、週期長、風險承受力弱的特徵,保本、穩定收益和孩子參與度強是比較明顯的需求。很多家長選擇爲孩子在銀行開戶,以孩子的名義存起來,所以不少銀行推出了面向16歲以下未成年人的兒童專屬銀行卡來滿足這種需求。

這些兒童卡具有存取現金、轉賬、結算、消費等功能,家長還可以設置支出條件,包括地點、時段、渠道、交易類型、日累計限額等,及時關注孩子的消費行爲,指導孩子合理使用併科學管理零用錢。

此外,相信很多寶媽的朋友圈裏都少不了勸你將壓歲錢給孩子存起來做教育金、婚嫁金的保險營銷員。

終身壽險、年金險等儲蓄型理財險產品可以鎖定利率,保險營銷員會重點強調連續存幾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後孩子上大學、婚嫁時會有一個可觀的金額。

不過,儲蓄型理財險的週期長、流動性差,如果中途急需用錢,只能通過退保拿現金價值,會損失較大比例本金。相比之下,銀行儲蓄流動性更強,即使定期存款提前支取也不會損失本金。

當然,也有家長想讓孩子更深入地參與投資,爲了滿足這類需求,也有基金公司面向未成年人開設基金賬戶,通過開設賬戶購買基金孩子可以認識基金,更深入地體會投資的風險和收益。也有家長會以自己的名義爲孩子單獨開設股票賬戶。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不管是哪種方式,家長帶孩子瞭解金融產品、投資理財的同時,都要深入瞭解產品類型、條款、風險等級、告知警示等信息,根據自身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