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樊瑞

編輯/朱弢

虎年春節前夕,互聯網行業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環境定調。

1月28日下午,中央網信辦會同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召開促進互聯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工作座談會。

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網信辦主任、國家網信辦主任莊榮文,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工信部黨組成員張雲明,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秦宜智出席會議並講話。

另外還有27家互聯網企業負責人蔘加會議,人民網、京東、快手、小米、美團等5家企業負責人就新形勢下互聯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提出對策和建議。

這次會議旨在確立互聯網企業積極穩定的發展預期,釋放鼓勵互聯網企業積極創新的信號。同時,會議提出未來一年監管重點,包括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加強和改進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執法,強化平臺經濟領域基礎性制度供給,優化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水平等。

再釋放鼓勵發展的信號

莊榮文指出,近年來中國互聯網企業快速發展,形成一批規模較大、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企業,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變革、優化社會公共服務、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日益成爲建設網絡強國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

中國信通院發佈的《平臺經濟與競爭政策觀察(2021)》報告披露,在新冠疫情之下,平臺經濟仍然保持着高速增長態勢。從國內來看,截至2020年底,市場價值超10億美元的數字平臺企業較2019年有所增加,價值規模達3.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56.3%。報告還顯示,2017至2020年,中國Top5 數字平臺市場價值從約1.14萬億美元增加到約2萬億美元,增長率爲75%。而美國 Top5 數字平臺市場價值從近 2.53萬億美元增加到 約7.53萬億美元,增長率達 200%,中美差距越發明顯。

在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薛軍看來,此次四部委座談會釋放了促進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政策信號。“整體上來說,中央層面對於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是持支持鼓勵的態度”,他指出,近期受到監管加強和疫情防控等疊加因素影響,中國互聯網產業的投資佈局、市值等都在一定程度受到影響,競爭力削弱,與國際上其他互聯網產業強國相比,差距明顯拉大。此時需要對政策導向及時回調,否則從長期來看不利於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對外經貿大學數字經濟與法律創新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欣指出,近年來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監管趨勢漸強,在近兩年的一連串監管重拳之下,四部委希望通過此次會議明確互聯網領域法治不斷健全、監管不斷完善是大勢所趨,是保障互聯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題中之意。她認爲,“此次會議可以爲互聯網企業確立積極穩定的發展預期,鼓勵互聯網企業積極創新、勇於變革,走出一條高質量健康發展之路。”

此外,張欣還表示,近年來數字經濟的國際競爭加劇,世界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數字經濟成爲國際競爭的主賽道。如何在日益激烈和充滿挑戰的全球競爭格局之下將中國數字經濟“不斷做強做優做大”,需要各方協同探索。在此背景下,此次會議也是監管機構對互聯網企業加以政策指引,爲中國互聯網企業增強國際競爭力尋找着力點、突破點和制高點的措施和努力。

莊榮文強調,當前,中國互聯網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和挑戰。

薛軍認爲,困難和挑戰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其一是當下中國與美國互聯網企業的實力差距明顯拉大,中國頭部互聯網企業的活力受到抑制。近日,美股公司陸續公佈財報,2021年第四季度蘋果的淨利潤爲346.3億美元,微軟爲187.65億美元。而中國代表性的互聯網平臺企業,例如美團、拼多多、快手還在持續虧損的狀態。有分析指出,蘋果或微軟的任何一家的淨利潤,可能超過全部互聯網中概股板塊的利潤之和。

另一大挑戰是部分監管中出現理解片面、執法可能欠妥當的現象。薛軍以互聯網企業赴美上市爲例指出,某些監管措施使得中國融入國際經濟,與國際不脫軌的努力效果打折,不利於中國互聯網產業有效利用國際資本市場,這對於產業的長遠發展會產生不利影響。

加強新業態勞動者保護

莊榮文在會議中指出,要“加強政企對接交流,創新監管方法手段”。

薛軍指出,目前對互聯網企業的某些監管措施,存在任性和武斷的問題,有的監管措施並沒有經過認真的調研和適應性分析。“監管權力的行使,不能任性,同樣要遵守法治原則,不能侵犯互聯網企業的經營自主權”。他建議,相關部門在出臺監管政策之時,要尊重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要尊重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規律,不能以行政命令來代替市場競爭。

林念修表示,要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讓數字經濟發展惠及更多人民羣衆。根據人社部等八部委在2021年7月發佈的《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新就業形態是指依託互聯網平臺就業的網約配送員、網約車駕駛員、貨車司機、互聯網營銷師等勞動者。近期,就業形態勞動者數量大幅增加,維護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面臨新情況新問題,需要進行規範管理。

北京科技大學副教授張凌寒指出,關於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的制度建設和配套措施,已經進入推行的深水區,“國家定調完成,相關部委文件已經出臺,如何在平臺運行中落實這一政策精神與制度細化,成爲了2022年的重點。”她表示,加強權益保障,人身安全、勞動安全首當其衝,這需要通過更爲精細的保險制度設計與責任分擔機制實現。此外,勞動報酬機制、績效考覈標準是實現勞動價值的根本途徑,如何讓勞動者多勞多得,公平分配,是下一步需要實現的目標。

張欣認爲,未來應當多舉並進,協同治理,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就平臺企業而言,其兼具經濟性和公共性,既作爲獨立運營的主體、數字經濟運行的平臺,又發揮着社會資源配置的功能。平臺企業應當合理承擔維護勞動者權益的責任,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具體而言,應當依據相關的規範性文件,在平臺內部治理層面採取措施健全勞動者的權益保障機制。

張欣指出,相關的舉措已有實踐,有的平臺企業圍繞職業傷害的特點爲靈活就業者購買保險,提供相應的工傷保障。還有平臺爲勞動者提供技能培訓,幫助勞動者提高技能並加強關愛。此外,在平臺利用算法進行勞動資源調度的場景,也應當優化調度和派單機制,完善平臺訂單分配、報酬構成及收入支付、工作時間、獎懲等相關算法。

在監管層面,張欣出提出具體建議,應當積極構建科學高效的監管框架,補齊制度短板,加強監管的同時也要創新權益保障方式,例如展開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即從職業傷害風險較大的出行、外賣、即時配送、同城貨運等行業入手,選擇部分省市先行試點,暢通平臺企業和平臺靈活就業人員的職業傷害保障渠道。

2022年1月1日,新修訂的《工會法》實施。此次修訂明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使其在工會支持下,逐步通過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增強面對平臺企業時的談判能力。

持續強化平臺經濟監管

秦宜智在會上肯定平臺經濟的作用,稱其“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發揮着重要的積極作用”,是服務人民羣衆生產生活的重要力量,也關係着中國國際經濟競爭力和影響力。

秦宜智表示,要強化平臺經濟領域基礎性制度供給。

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院長、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諮詢組成員王健對此表示,2021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明確提出,堅持監管規範和促進發展兩手並重、兩手都要硬,明確規則,劃出底線,設置好“紅綠燈”,引導督促企業服從黨的領導,服從和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鼓勵支持企業在促進科技進步、繁榮市場經濟、便利人民生活、參與國際競爭中發揮積極作用。王健指出,這是對平臺經濟領域監管規範化的明確要求,“監管規範的本質是強化制度建設,以此提高監管的可預期性,‘強化平臺經濟領域基礎性制度供給’是監管規範的必然要求。”

王健指出,“平臺經濟領域基礎性制度供給”並非首次被提出。2021年12月30日,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工在全國市場監管工作視頻會議中就明確提出,“把握市場監管發展規律,加強基礎性制度供給”。就中國平臺經濟領域基礎性制度供給而言,總體上正在逐步強化。2021年出臺了《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和《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而《禁止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爲規定》《互聯網平臺分類分級指南》《互聯網平臺落實主體責任指南》等規範性文件已經在2021年完成了徵求意見,預計將陸續出臺,這些都是平臺經濟領域的基礎性制度供給。

那麼未來應如何強化?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教授韓偉認爲,監管部門可以聚焦市場準入和公平競爭,兼顧國家安全,在互聯網平臺主體責任、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進一步開展制度探索。

2021年是官方定調的反壟斷大年,反壟斷監管不斷強化。秦宜智在會上指出,“加強和改進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執法”,這意味着2022年的反壟斷等競爭領域的監管會不斷強化。1月27日,市場監管總局負責人透露了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監管的重點領域,包括平臺經濟、科技創新、信息安全、民生保障等。王健表示,除了上述領域,醫藥和公用事業領域仍將是執法重點。

會上還提到要“優化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水平”,應如何實現?王健建議,要加強全鏈條競爭監管執法,統籌線上線下競爭監管;強化數字化監管支撐;強化部門協同、央地聯動;在個案監管的基礎上完善市場競爭狀況評估制度,完善預防性監管措施;綜合運用行政指導、約談警示、附條件批准等梯次監管工具。

韓偉則建議,執法部門可以通過嵌入監管科技、豐富監管手段、完善內部知識管理、優化中央地方協調機制、健全政企業溝通渠道,以及前瞻性市場調研,來改進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監管,提升市場預期。

韓偉還認爲,應注意事前、事中與事後監管的有機銜接。在現行法律框架下,處理好不同部門與機構之間的關係,避免監管的過與不及,警惕多部門監管中的“合成謬誤”。尊重行業自律機制,重視監管合力,充分釋放社會、媒體與公衆的監督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