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鍾煜豪

這幾天,江西贛州的“孩子喊父母回家上班”工作牽動多方神經。

光明網評論文章對於這項引導留守兒童父母返鄉就業的工作評價道,從致留守兒童父母的公開信到拍攝微電影,運用短視頻平臺,形成強勁的宣傳態勢,再到舉辦“孩子喊父母回家上班”專場招聘會,當地曉之以情、導之以利,開展了一系列行動,以破解留守兒童安全失保、學業失教、親情缺失難題。

文章認爲,啓動“孩子喊父母回家上班”,可以說是一項良心工程。

“但是想要‘喊父母回家上班’,真不是憑藉親情的呼喚就能實現的。父母們之所以離別了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是爲了獲得更高的收入,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只不過更高的收入和更持久的陪伴無法兼顧。”這篇文章指出,“喊父母回家上班”,關鍵在於當地能否提供足夠多的高質量崗位,取決於當地的產業發展狀況以及創業就業環境。在這一點上,當地也有不少舉措,比如,推動實施“五個優先”,即創業擔保貸款優先、技能培訓優先、就業崗位優先、權益維護優先、關心關愛優先,打造良好創業就業條件。這些舉措能否留住外出打工的孩子父母,關鍵還是看能否真正解決他們的顧慮。每個人心裏都有一本賬,其中的得失必然十分清晰。

文章稱,只有讓父母們看到留在家鄉也能獲得較高的收入,通過努力奮鬥也能擁有幸福的生活,才能真正讓留守兒童父母留得住。而這顯然需要系統、持續地發力,不僅關涉婦聯,更需要區域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作爲支撐。

極目新聞評論文章指出,算賬要算經濟賬,也要算大賬。單從收入上講,外出務工掙的應該是比在家門口掙的多,要不然,誰願意捨近求遠。常言道,若不是被生活所迫,誰願意背井離鄉、拋妻別子,去外面打拼。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無奈,在異鄉打拼,要克服人生地不熟帶來的種種困難與生活不便,要承受漂泊與思親的精神孤獨。如果家門口有好的掙錢機會與營商環境,也不會有那麼多在外奔波的。

同時,光明網評論文章指出,勞務輸出地營造良好創業就業環境,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就業,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一個思路。另外一個思路則是,人口流入地掃除隨遷子女入學障礙,讓隨遷子女能夠在父母上班就業的地方就近便利入學。保障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是守護教育公平的要求,也是適應我國城鎮化發展戰略、促進社會公平的迫切要求。

在文章作者看來,人口流入地往往經濟發展較快,就業機會多且就業質量高,對勞動者更具吸引力,解決隨遷子女入學問題顯然更具緊迫性,也更具現實意義。

極目新聞文章也提到了類似問題。文章稱,人往高處走,人口流動往往是經濟理性的選擇,怎麼對實現人生價值有利就怎麼流動,光一味地勸家鄉子弟返鄉工作,不一定就能解決問題。解決留守兒童與空巢老人的問題,要靠在城市與鄉村的兩端發力。在城市方面,通過配套政策與措施,讓外來務工者能融入城市生活,爲其子女就讀提供方便,爲其家人團圓提供支持,這樣也能減少親人兩地相隔的情況。於鄉村端,就是大力推動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以家門口就業的吸引力,留住遊子的腳步,選擇效力家鄉,爲家鄉的發展與家人的團聚盡心。

《南方都市報》文章則指出,應該看到的是,留住家長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牽涉到政策、資本、營商環境等方方面面,需要舉一市之力,其影響也不僅僅是給留守兒童更好的未來,也包括一市的經濟發展,應該有更多部門協同進來,共同完成這一目標。

文章同時指出,服務好小趨勢,並不代表要抗拒大趨勢。向大城市聚集是經濟規律、歷史規律,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產生留守兒童問題。政府應該幫助留守兒童,保障隨遷子女就學,爲家人團聚創造方便的制度之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