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子威、谷愛凌、蘇翊鳴、徐夢桃……他們經過了本屆北京冬奧會,就多了一個頭銜,奧運冠軍。

然而誰也不能否認,手握4個奧運冠軍的王濛是本屆冬奧會中除運動員外,最出彩的那一個。

從2月5日冬奧首日短道速滑混合團體接力比賽,到2月16日女子短道速滑1500米決賽,短短11天的時間,王濛徹底完成了從運動員到現象級頂流的蛻變。

金句、熱搜、流量,風趣幽默激情四射的王濛,與體育解說員黃健翔的合作更是被網友親切稱爲“拍案組合”,爲冬奧會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

她的專業判斷和霸氣評價,讓人們真切感受到了體育運動的魅力,也讓自己的光芒在退役8年後再次綻放。人們從等比賽到等王濛,她爲中國短道速滑隊乃至冰雪項目帶來了巨大的關注度和流量紅利。

“請把王濛焊在解說席上”這是很多被王濛圈粉網友的呼聲。

事實上,本屆冬奧會上王濛的表現,相較優秀的體育解說員,還有距離。

金句的正反面

“我的眼睛就是尺”,這是王濛在本屆冬奧解說臺上爲觀衆獻出的第一個金句,也正因爲這句話,爲王濛的解說首秀完美地開了一個好頭。

2月5日短道速滑混合團體接力的決賽,在武大靖以微弱優勢率先衝線時,王濛大喊“我的眼睛就是尺,不用看回放了!我告訴你們,肯定贏了!首金誕生了!”

在觀衆們都爲武大靖的衝線捏一把汗的時候,王濛的話彷彿給人們喫了一顆定心丸,自信的表達,專業的判斷,讓人們不得不相信她的判斷。

事實上,那場比賽,第二名意大利隊僅落後中國隊0.016秒。

就在中國隊拿下首金之前的混合團體接力半決賽中,王濛就曾通過自己的判斷先於裁判長做出了美國隊犯規的結論。

“這個鏡頭給我看十遍!美國隊絕對犯規了,我們能進決賽。”

不久後的2月11日,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半決賽中,中國隊與加拿大隊發生碰撞,王濛第一時間表示“大家別慌,踢刀了,能判進”。正處在沮喪情緒中的觀衆被王濛的話重新振奮了精神,在裁判觀看錄像的過程中,王濛反覆提起自己曾經帶隊時遇到的判罰,認爲和這次的情況相同。

“我爲什麼能坐在這裏?是因爲我曾經向國際滑聯技術代表請教了兩個小時,我翻譯都沒帶,我跟她說,你必須把我整服了,不然我沒法給我的隊員講明白。”很快,裁判長的判罰證明了王濛的判斷,因發生“踢刀”碰撞,中國隊被判進決賽。

專業的判斷和幽默的語言,以及短道速滑瞬息萬變的場內情況和驚心動魄的賽場表現,讓王濛的解說在互聯網中迅速發酵,王濛的解說彷彿和短道速滑這項比賽融爲一體。

這些天裏,據《黑龍江日報》統計,“王濛解說”這個詞條在微博熱搜中掛了2100多分鐘,有50餘條相關話題,近10次熱搜榜登頂,足以說明人們對於王濛的喜愛程度。

但在11天的短道速滑解說過程中,從體育解說的專業視角上來看,王濛並非完美,甚至還有不少硬傷,這些暴露出來的問題,在王濛的高人氣高流量高熱度下,不應該被忽略。

解說中,王濛不止一次對他國運動員的摔倒或是出局流露出主觀情緒,但這些言論是否適合在解說席中表達?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這是誰啊?自己摔倒了沒辦法哦,我也不知道怎麼同情他們,來讓我們再好好看一看回放,他們是怎麼摔倒的?”

“我的天,這真是一個令人意外的驚喜啊!”

北京冬奧會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半決賽比賽當中,孫龍的表現遭到了王濛的質疑,“這是把自己當大哥呢?你怎麼就不拼命滑了呢?他這個狀態就應該下場,直接一個大嘴巴子踢去隔離!”隨後,王濛還爆料了自己任教練時,自己用一張機票將孫龍送回了省隊反省的故事。

當網友將王濛送上頂流之後,我們是時候探討一下體育解說究竟是怎樣的工作了。

體育解說,一個控制的藝術

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體育播音主持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徐力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

“體育解說是賽事轉播期間唯一在發聲的人,他們的聲音會被觀衆視爲對比賽中某些人、某些事的權威判斷。”

在徐力看來,體育解說是賽事轉播中公共話語的組織者、參與者、表達者,肩負着重要的意見交流、詮釋和把關的任務,體育比賽是真實發生的社會事件,因此體育解說在某種程度上承擔着新聞現場報道的功能,而且是即時同步的報道,在尚未統觀事件全過程的情況下,在表達上更需嚴謹和慎重。

王濛在本屆冬奧會中主要承擔解說嘉賓的工作,就是人們常說的B角,在專業範疇中,“解說嘉賓”或者“解說顧問”一般邀請對該運動有豐富理解的準專業人士來擔任,或爲前職業運動員,或爲長期研究該領域的體育評論員。

從本屆冬奧會中王濛的表達來看,她以豐富專業的運動知識、獨特的表達方式、快速敏捷的專業判斷,以及站在運動員身份對於其他運動員的評判,是非常出色的,可以說她超額完成了一個“解說嘉賓”可以做到的所有。

根據上述的觀點,解說員肩負着重要意見的把關的任務,王濛顯然沒做到最好,她率真直爽的性格特點,同樣也收穫了人們的點贊,但也暴露出了不少問題。

一位常年參與大型體育賽事轉播的解說顧問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自己多年實踐後認爲,“體育解說,是一個控制的藝術。”

“由於我常年擔任B角,我雖然不用時刻思考要如何引導觀衆,但是我同樣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甚至於對自己說出的每句話字斟句酌。”

“在一次直播過程中,我通過做功課,瞭解到一位運動員,年幼家境貧寒,最終是運動隊用一頭牛、幾頭豬從他家中將他換到了運動隊裏。在解說中我剛說出這個故事,就被旁邊的搭檔攔住了。”

比賽結束後,搭檔對他說,這個故事雖然真實性沒有問題,但是仍然會讓觀衆產生與比賽無關的思考,甚至會爲該運動隊和運動員及其家庭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這樣的問題在解說國際性賽事的時候就更爲明顯,從搭檔到導播,再到直播監督,都會非常謹慎地對待解說員和嘉賓的話。

“很多觀衆認爲我們面對鏡頭就是解讀比賽,但實際上,我們通過信息傳播和擴散,承載的是一個媒體的工作和任務,在體育解說中,儘可能地要讓觀衆的注意力迴歸到賽場上,而非其他的地方。”

“職業體育解說員,是要通過自己的解說讓精彩的比賽成爲人們心中的藝術品,久久回味,而不是讓自己成爲藝術品被人們津津樂道。不得不說,王濛確實是一個做體育解說的好材料,或者說,她距離最好的體育解說並不遙遠。”

“王濛應該感謝提供她解說的平臺,假如換一個平臺,第一次解說後,她也許就被拿下了。”

爲王濛提供解說平臺的咪咕,顯然不會拿下王濛,根據數據顯示,自2月5日起,咪咕視頻的單日下載量,從84637迅速飆升至316937次,僅次於央視頻,位列iPhone下載榜第二位。

王濛的爆紅不僅爲在賽事轉播這條賽道上的新入局者提供了流量樣本,也讓他們在未來的體育解說工作中,有了更好的參照標準和改進方向。

王濛的啓示

王濛究竟給中國體育解說留下了一個什麼樣本?

這個樣本的核心,是一個充滿自信和專業性,以及優秀表達能力的B角,當A角完美實現其方向控制功能的時候,二者疊加就會出現極強的化學反應。

尤其是在解說非足籃球這樣國際上高市場化的賽事時,專業性和表達能力會讓觀衆得到很好的觀賽體驗。

反觀我們職業運動員退役後轉型解說員的情況,縱觀所有賽事,轉型成功的無外乎“宮磊、徐陽、王仕鵬、馬健……”即便是人們通常認知的轉型成功,也沒有達到王濛的高度。

絕大部分本土職業運動員在嘗試賽事解說員的時候,都會出現表達不暢,詞不達意,最終呈現話少甚至沉默的狀態。

前述受訪的解說顧問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王濛對於短道速滑的理解和做職業運動員所達成的成就,是絕大部分中國職業運動員不能比擬的,她曾站在過世界之巔,達到過絕大部分運動員和其自身從事的運動沒有達到的高度,她的表達和自信的狀態,也都是國內運動員中鮮見的。”

想要在解說臺上複製王濛的成功,並不容易,這和我們多年來的體教分離有關,大部分國內運動員在少年時期就遠離社會和家庭,在體校環境內或者職業運動隊的梯隊中封閉生活,文化知識儲備和社會閱歷都有所缺失的情況下,職業運動員想要有個好表達能力和控制能力,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與此同時,在退役後的多年,王濛就在短視頻平臺或是綜藝節目中進行過嘗試,這個過程讓她對於傳播和表達有了深入的理解和體會,這些闖出來的機會,也同樣是本土運動員缺乏的。

徐力認爲,體育解說必須要遵從它的創作規律,要在完成體育解說任務的基礎之上進行有色彩的發揮。如果沒有前者做基礎,只有後者是不可行的,“正如水是用來解渴的,現在在水裏加點糖,讓它好喝,但是如果不要水,只要糖,誰還會用它來解渴呢?”

短短11天的賽事解說中,王濛不斷在過程中調整自己,可以看到後期她已經在自己的表達和情緒上進行了極大的控制,這樣短時間的調整和變化,同樣可以說明王濛的能力和情商,她正在向體育解說的實質靠近。

某些運動和運動員,從成績到經濟水平都從未達到過世界之巔,對於很多頂尖賽場中會遇到的複雜局面沒有應對經驗,這樣的運動員同樣不具備王濛在解說席中的能力和底氣,從這些因素看來,王濛是個偶然案例,不具備批量“生產”的能力。

從目前體育產業發展狀況來看,我們與世界優秀的體育解說範例相比較,需要提高的地方還有很多,這同樣是王濛帶給我們的啓示。

16年前在解說席上吶喊過的黃健翔,就這麼靜靜地看着拍着桌子的王濛。

“你說的都對”成爲了黃健翔爲冬奧會留下爲數不多的金句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