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程靚

編輯/ 董雨晴

在不少80、90後的記憶裏,街頭巷子裏曾經流傳過這麼一種玩具——四驅車,嗡嗡作響的齒輪聲與馬達聲,混雜着孩子們的口號聲,“旋風衝鋒龍捲風”、“巨無霸,衝!”,一度風靡不少人的童年。

當時,四驅玩具車生意搞得最紅火的一家公司來自廣東,創始人蔡東青,是一名典型的潮汕商人。他的四驅玩具車生意起意於一次香港之行,當時到香港遊玩的他,發現當地的四驅玩具車生意特別紅火,於是乎,他放下手頭正在做的小喇叭手工作坊,開啓了新的創業之路。

此後多年間,隨着這家新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每到傍晚黃金時分,電視機裏總會播放這家公司的廣告,slogan同樣朗朗上口:奧迪雙鑽,我的夥伴。

這就是曾經風靡一時的四驅玩具車廠商“奧迪塑膠玩具廠”的誕生故事。不過,隨着時代趨勢與公司戰略發展的轉變,近三十年後,“奧迪雙鑽”四個字幾乎銷聲匿跡,這家公司也開始以另一種稱號走紅大衆。

2007年,蔡東青帶領公司轉型更名,正式進軍動漫產業,“奧飛動漫”的名號也就此出現在大衆視野。2016年,奧飛動漫再度更名奧飛娛樂

2022年2月18日,奧飛娛樂將幾年前收購來的動漫製作平臺“有妖氣”,以6億元作價正式賣給了B站。奧飛娛樂特此公告稱,公司已完成相關資產交割事項以及四月星空股權工商變更登記工作,並累計收到上海幻電支付的全部對價款項6億元人民幣。

北京四月星空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正是原創漫畫網絡平臺有妖氣的母公司,旗下擁有《十萬個冷笑話》、《端腦》、《雛蜂》和《鎮魂街》等知名IP;而上海幻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則在B站麾下,此次股權交易對價的資金來源就主要包括了B站內部的資金支持。

在收購有妖氣的2015年,奧飛娛樂一舉創下54.85元/股的股價歷史新高。而在出售有妖氣的當天,奧飛娛樂則以5.62元/股報收。截至2月25日收盤,奧飛娛樂報價5.34元/股,總市值爲78.96億元。實際上,過去幾年間,奧飛娛樂效仿迪士尼開啓“買買買”之路,涉足影視、動漫與遊戲產業,但在這之後,其業績卻頻繁爆雷,空有迪士尼的夢,卻未曾實現迪士尼的成績。截至發稿,其市值較最高點時已經跌去了逾600億元。

四驅玩具車供養出的上市公司

1986年,在廣東汕頭的一個小村莊裏,初中畢業的蔡東青正面臨繼續讀書還是外出打工的抉擇。

對於出生普通農民家庭、又身爲長子的他來說,其實別無選擇,17歲的他便開始踏入社會謀生。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改革的春風吹遍潮汕大地,蔡東青所在的澄海區開始湧現出多個家庭手工作坊,專門生產塑膠玩具、塑膠製品等,銷路很好。善於學習模仿的蔡東青也通過四處籌錢建立起了一間專門生產塑料喇叭玩具的小作坊。

不出兩三年,簡陋的作坊已經做到小有規模,並且實現了可觀的利潤。正當蔡東青思考如何定位自己的工廠、準備開發更多玩具時,從日本傳來的、風靡市場的“四驅車”又一次給了他事業的指引。

1992年,在香港貨攤上親自體驗了一把四驅玩具車的蔡東青,回鄉就創辦了“奧迪塑膠玩具廠”,開始生產“奧迪四驅車”玩具。隔年,澄海奧迪玩具實業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自此,蔡東青的“奧迪廠”就與中國玩具市場深深地捆綁在一起,佔據了好幾代人的童年回憶。

隨着公司運作逐步成熟,蔡東青的野心也越來越大。爲將“奧迪四驅車”從廣東的小村莊推向全國各地,在那個月薪普遍還在幾百元的年代,他不惜砸下200多萬元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全國四驅玩具車大賽。

據報道,在當時,全國28個城市有近60萬人次參加,最後在廣東衛視直播的近百名四驅玩具車選手總決賽還被中央電視臺轉播,並得到了國家體委的認可,將該項目活動列入全國少年車模運動常設項目,奧迪四驅玩具車被指定爲比賽用車。

一時間,“奧迪雙鑽,我的夥伴”的口號開始響徹大江南北。嚐到甜頭的蔡東青,再乘勢而上,推出了“悠悠球”、“雷速登遙控車”和“陀螺”等新潮玩具。而2006年,標榜爲公司第一部原創動畫《火力少年王》的熱播才真正爲蔡東青打開了“動畫+玩具”的格局。

後來,《巴啦啦小魔仙》、《鎧甲勇士》等多部出品作品接連爆紅的運勢,則讓蔡東青堅定了要做中國動漫文化產業領導者的信心。

就當時看來,一切似乎都發展得很順利。

2007年,蔡東青將原來的“奧迪玩具廠”改造爲“廣東奧飛動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並下轄四家子公司和三個事業部,分別爲廣州奧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廣東奧迪動漫玩具有限公司、廣州迪文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北京中奧影迪動畫製作有限公司,以及形象管理事業部、海外事業部和製造事業部。

從造玩具,到做動漫和周邊,以玩具產業過渡到動漫文化發家的奧飛開始向它的偶像“孩之寶”看齊,通過併購等方式加強渠道和平臺建設並逐步打通全產業鏈。這一雄心壯志下描繪出的文化產業藍圖也讓資本動了心,2009年,奧飛動漫成功登陸深交所上市。

看上了“迪士尼”的生意

作爲“國內動漫第一股”,奧飛動漫暢享着資本的熱情。效仿海外標杆迪士尼,它撒下重金,開啓了風光豪氣的收購征程。

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至2013年,奧飛動漫收購了嘉佳卡通,買下了主營嬰童用品的執誠服飾51%股權,購入了明星創意旗下的“開心超人”IP;最值得一提的是,在2013年,除了收購方寸科技和愛樂遊佈局遊戲業務外,奧飛動漫耗資5.4億元拿下了原創動力的“喜羊羊與灰太狼”IP。

如果說動畫《火力少年王》是奧飛從玩具向動漫產業進發的轉折點,那麼《喜羊羊與灰太狼》的併入,則可以看做是奧飛進入泛娛樂文化產業的開端,也就是它“迪士尼夢”的起點。

當蔡東青有了資本偶像,他的收購之路也走的越來越快了。

根據Wind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6年期間,奧飛先後進行了13次併購,耗資27.98億元。其中,在2015年,它憑藉9.04億元的交易價購得有妖氣漫畫平臺100%股權,還成就了當時中國動漫行業最大的一宗併購案。

此外,公司開始涉足國內外電影投資製作及遊戲開發業務,曾投資周星馳導演的《美人魚》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主演的《荒野獵人》,同時擁有《魔天記》、《雷霆戰機》、《水果武士》、《英雄OL》等手遊。蔡東青甚至還以個人身份投資了A站、鬥魚等互聯網公司。

在瘋狂“買買買”的同時,奧飛喊出了對標“迪士尼”的口號。

爲了和“迪士尼夢”更匹配,全情投入到泛娛樂文化產業,在2016年初,奧飛動漫再度更名爲“奧飛娛樂股份有限公司”;又於2017年底,開設了旗下首個主題樂園“奧飛歡樂世界”,那時的奧飛娛樂副董事長蔡曉東還曾透露會在3年內開出50家兒童室內樂園。

不過,以往擅於把握時機的奧飛卻開始接連不斷地在“東方迪士尼”的路上栽跟頭。

據瞭解,2016年奧飛的投資總額超過了公司全年總營收,高達36.25億元,並且因衆多溢價收購而形成的鉅額商譽開始在奧飛的報表中默默埋雷。

財報顯示,2016年至2017年,奧飛娛樂的歸母淨利潤從4.98億元驟降至0.9億元,而到了2018年,公司甚至出現了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虧損高達16.3億元,同比下滑了1908.72%。

根據奧飛娛樂披露,除了一系列投資失利、海外玩具反斗城破產等原因外,2018年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高達14.95億元成爲虧損不可忽視的大頭。其中,包括商譽減值準備的9.4億元、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的8825萬元、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準備的1.34億元、存貨跌價準備的1.2億元和應收賬款及其他應收款的壞賬準備的2億元。

再看近年來其旗下被收購的不少品牌,也是囿於各種窘境。

2019年,公司曾發佈公告稱,在奧飛娛樂投資的8家子公司中,共有六家遊戲子公司面臨核心團隊解散、遊戲上線失敗等問題,其餘兩家子公司也出現債務纏身、資金短缺的困局;收購後的“喜羊羊與灰太狼”IP也在大電影市場上逐年走弱,甚至一度揮別春節檔,闊別7年後,在今年春節以《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筐出未來》迴歸,無奈被同類“熊出沒”系列IP超出好幾億元的票房。

而在2020年虧損4.50億元后,公司預計2021年將繼續虧損,額度最高達3.98億元。在說明原因時,公司解釋在受疫情反覆及海運費、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情況外,還存在近1億元的計提減值損失,並表示將終止開發部分不符合未來產品經營方向的影視項目。

去年年底,針對投資者就“迪士尼宣佈搭建‘主題公園Metaverse’,奧飛是否跟進”的提問,奧飛娛樂方面給出的回應是,“公司目前沒有跟進迪士尼的相關計劃。”

崩壞的下半場

2021年初,有投資者憤懣地對奧飛提出過這樣的質疑,“奧飛應該是一家值1000億的公司,目前70億的市值是對超級飛俠的侮辱,是對喜羊羊的侮辱,是對全體奧飛員工的侮辱!”這位投資者認爲,奧飛的管理層需應該深刻思考,如何借力資本市場實現長遠的發展。“這些年,奧飛最大的戰略失誤就是自認爲什麼都可以自己做,影視、遊戲、教育、線下游樂場,全部親自在做。奧飛缺的不是錢,是佈局、是格局、是戰略合作伙伴!”

的確,對於蔡東青而言,當下奧飛娛樂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十分出乎預料。

以2009年爲分界線,那時候,40歲的蔡東青正爲奧飛的“前半生”畫上靚麗的分號,但在進入資本市場後,奧飛迎來了接連萎靡的“後半生”開場。

是迪士尼魔咒還是奧迪雙鑽的宿命呢?不得不說,幾乎每一家涉足文娛產業的公司都曾夢想成爲迪士尼,但目前全球範圍內,能把娛樂生意做到全產業鏈閉環,並且業績表現還不錯的,也只有迪士尼了。

迪士尼的創始人華特·迪士尼和蔡東青一樣,也是貧苦出身、白手起家,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後建立起自己的動漫王國,並進一步形成家族企業。但與蔡氏集團不同的是,迪士尼擁有羅伯特·艾格這位資本運作奇才和任何併購交易負債率不超過5%的黃金線。

縱觀迪士尼近百年的歷史,可以說沒有羅伯特·艾格就沒有迪士尼的今天。當初只是好萊塢無名小卒的迪士尼頻頻面臨被收購的絕境,而自羅伯特·艾格掌舵後,它開始全面擴張直至成爲全球的娛樂巨擘。

從耗資190億美元收購ABC,到買下皮克斯和漫威工作室,再到後來把盧卡斯影業也收入囊中,羅伯特·艾格每一次審時度勢的高瞻遠矚和謹慎權衡下的大膽出手都是資本市場上可遇不可求的神來之筆,這自然能給迪士尼創造出意料中的驚喜和可觀的營收。和羅伯特·艾格相比,僅作爲一位優秀商人的蔡東青可能還遠遠不夠。

同樣是大肆收購、完善產業鏈,奧飛娛樂的好幾次接盤似乎都“差點意思”。在此前收購有妖氣時,就有投資者曾質疑到目前爲止都還沒有證明自身盈利能力的有妖氣是否能助力奧飛帶來“1+1>2”的效果。

此外,奧飛娛樂自身存在的基因和迪士尼也有着天壤之別。依靠玩具起家的奧飛是從下游往上游走,而憑藉內容崛起的迪士尼則是上游向下遊延伸,上至下還是下至上順序或許無關緊要,但是缺乏IP開發積累及運營經驗的奧飛,在相對薄弱的中國動漫IP產業土壤上就不可能舉重若輕了。

從當年奧飛剛收購完大熱IP喜羊羊後,因首次出現票房下滑、敗走春節檔,就轉而將重心投射到遊戲業務上,也可以看出相比長期的孵化培育,奧飛更看重短期的變現收益,這也因此給外界帶來了戰略搖擺不定的形象,而這種情況卻很少甚至不會出現在對內容有着極高要求的迪士尼身上。

令人唏噓的是,奧飛娛樂的許多收購都有着信心滿滿的開局,卻最終以黯然神傷收場。

2015年,時任奧飛動漫高級副總裁、互動娛樂CEO的陳德榮曾在“十七顧茅廬”拿下9.04億的“中國動漫第一併購案”後表示,和BAT等互聯網公司相比,奧飛和有妖氣互爲最佳選項,“奧飛最可能像迪士尼一樣做動漫、消費品等產品,一切都是基於現有的品牌進行延伸。”

而在與有妖氣攜手7年之際,奧飛娛樂最終以低於收購價3億多的價格“甩賣”了這個曾經承載了自己東方迪士尼夢的重要角色。

對此,奧飛娛樂解釋稱,“公司近年來逐步調整經營戰略方向,有妖氣在用戶定位等方面與公司內容業務戰略規劃存在一定的偏離;對於有妖氣而言,如能獲得互聯網頭部平臺的用戶資源和流量支持,有望開拓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當下,對於奧飛娛樂而言,徜徉在迪士尼樂園的“公主夢”,似乎也是該醒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