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觀新聞 作者:樊江洪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研究學部近日召開2022年度國際問題研討會,發佈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形勢報告(2022)》。《報告》稱,2022年全球經濟增速預計將降至4.5%左右,並在未來3—5年逐步迴歸3%—3.5%的中低速增長軌道。

報告指出,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走勢仍將直接影響全球經濟表現,人類社會將在較長時間內與新冠肺炎病毒共處。與疫情之前相比,生產成本上升、供應鏈脆弱性上升,這些確定性的變化,都將在供給側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此外,在應對疫情衝擊過程中,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國債餘額佔GDP比例大幅攀升,利率也處於極低水平。在經濟恢復、通脹壓力上升的背景下,發達經濟體宏觀政策進一步寬鬆的必要性下降,其政策的縮量寬鬆甚至逐步轉向將成爲趨勢。這在需求端會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抑制。

同時,經歷了2021年的快速修復之後,全球經濟增長的基數已經比較高,尤其是全球貿易在2021年增長強勁。在此基礎上,全球經濟增長的動能將出現衰減。許多掣肘全球經濟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的中長期因素也在日益凸顯。

報告認爲,從歷史經驗來看,重大疫情持續兩年左右之後,病毒的毒性便會開始下降。隨着防治技術的進步和防控策略的不斷成熟,疫情受到控制或演化爲普通流感的概率將逐步上升。但是,如果不能消除發達經濟體與貧困國家在疫苗接種率上的巨大差異,全球經濟復甦將受阻,並將導致全球經濟總量在未來5年累計損失達到5.3萬億美元。即便疫情衝擊逐漸消退,世界經濟復甦仍將面臨各種非疫情因素的掣肘,其中有些因素甚至由於應對疫情而變得更加嚴重了,例如,各國結構性改革遲緩、主要經濟體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加劇、科技進步對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作用減弱、經濟民族主義特別是資源民族主義抬頭等。

報告還指出,全球供應鏈陷入困局值得關注。新冠肺炎疫情擴散蔓延,導致產業工人確診病例迅速攀升。在生產環節,疫情導致關鍵原材料產能下降,不能滿足市場需要,由此引發下游產業斷供的連鎖反應;在儲運環節,疫情導致檢驗檢疫壓力上升,物流阻礙加大,生產物資的運輸得不到保障;在銷售環節,產品的供需對接不暢,尤其是線下零售企業面臨貨源不足和客戶下降的雙重擠壓,加劇了供應鏈的畸形化。同時,一些國家近年來出於短期利益考慮,推出了許多加速世界走向分裂的“本土化”政策,世界開放水平明顯下降。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經所等機構發佈的世界開放指數顯示,10年來“世界開放指數”不斷下滑,全球開放共識明顯弱化。大國之間供應鏈和產業鏈局部脫鉤趨勢加強,這在科技領域表現得更加明顯。

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國際研究學部、國家全球戰略智庫理事會主辦,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中俄戰略協作高端合作智庫承辦,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協辦。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