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最高法:對性侵、拐賣等嚴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爲零容忍

2022年3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佈了九起未成年人權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工作辦公室負責人就有關問題接受了專訪。

問:請您介紹一下,與以往發佈的典型案例相比,這次發佈九起案例有哪些特點或特色?

答:今天發佈的九起未成年人權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是從全國各級法院審理的未成年人刑事、民事及行政案件中精心篩選出來的,與以前發佈的各類典型案例相比,這次發佈的九起案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類型多樣。這九起案例既有嚴懲性侵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也有延伸幫教未成年被告人重回正軌的特色審判案件;既有涉及未成年人的變更撫養權、發出家庭教育令等民事案件,也有未成年人入住賓館、向未成年人出售菸酒等新型侵權案件;還有涉及未成年人社會保障給付的行政案件。這些案例體現了人民法院堅持給予未成年人特殊、優先保護和雙向保護、綜合保護的立場理念,是貫徹最有利於未成年人原則的生動實踐。二是關注度高。案例的選取着眼於社會普遍關注的涉及未成年人的多發案件或典型案件。例如,案例一是利用教師身份強姦女學生的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對這類行爲的從嚴懲處,彰顯了司法機關從嚴從重打擊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堅定決心。案例五和案例六,是未成年人高額購買網絡遊戲賬號被判返還,以及未成年人同意文身不構成侵權免責事由的案件,涉及到新生效的《民法典》《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準確實施,社會各界普遍關注。三是意義重大。這九起案例中,大部分案件都是在《未成年人保護法》《家庭教育促進法》生效後審判的,對於有效貫徹落實新法具有重要的示範、指引意義。例如,案例三是在今年1月1日《家庭教育促進法》實施後,發出全國首份《家庭教育令》的典型案例,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反應良好。案例七和八,一個是餐廳向未成年人出售菸酒,一個是賓館對未成年人未嚴格落實入住程序,均屬於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相關規定、依法要承擔責任的案例。有關案例的審理、發佈,不僅對其他人民法院審理類似案件具有參考意義,更有利於敦促有關經營者嚴格履行法定義務。

集中發佈這些典型案例,一方面是爲了彰顯人民法院堅持依法嚴懲各類侵害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不手軟、堅持依法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不鬆懈的鮮明立場和堅定決心,另一方面也希望全社會更加關心少年兒童事業,共同爲未成年人安全、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法治和社會環境。

問:請您介紹一下,隨着民法典、新修訂的未成年人“兩法”以及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實施,人民法院在貫徹落實這些法律、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方面,具體採取了哪些舉措?

答:人民法院始終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權益保護和犯罪預防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多次專門下發通知,要求各級人民法院通過組織開展學習培訓等方式,深入貫徹落實涉未成年人的相關法律法規,嚴格落實法律要求,確保法律有效實施。

一是依法審理涉未成年人權益的各類案件。對性侵、拐賣、虐待、暴力傷害等嚴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嚴重違背社會倫理道德的違法犯罪行爲,人民法院堅持零容忍態度,堅決依法從嚴打擊。通過依法嚴懲,讓爲非作惡者付出代價,讓受害的孩子及其家庭得到撫慰,讓社會公衆感受到公平正義。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人民法院從有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綜合運用社會觀護、心理疏導、訴訟教育引導等制度,依法給予未成年人特殊、優先保護,體現了司法的人文關懷。二是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全面、綜合司法保護。既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刑事保護,也重視對未成年人民事、行政權益的保護。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原則,依法妥善審理涉及未成年人監護、撫養、探望等各類民事案件,以及受教育權、社會保障給付、徵收補償安置等行政案件,確保未成年人的正常學習和生活。在辦理涉及未成年人的各類案件過程中,人民法院還會根據情況及時採取司法救助、轉學安置、家庭教育令等措施,讓未成年人感受到司法的溫度。三是強化少年審判監督指導。最高人民法院單獨或會同有關部門,適時出臺司法解釋和指導意見,貫徹落實特殊、優先保護未成年人的原則,對法律適用和政策把握的具體標準作出明確規定,織細織密保護未成年人的法網。例如,爲準確貫徹實施《刑法修正案(十一)》,依法嚴懲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我院正在起草《關於辦理強姦、猥褻未成年人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爲貫徹落實教職員工犯罪從業禁止制度,我院會同最高人民檢察院、教育部起草了《關於落實從業禁止制度的意見》;爲確保《家庭教育促進法》準確、統一、有效實施,我院正在綜合各地法院的經驗,着手起草實施細則,等等。四是積極參與綜合治理。創新工作機制,豐富宣傳教育形式,充分利用微信公衆號、微博等新媒體,通過充分發揮法治副校長作用、發佈典型案例以及推動法官進校園、進社區、進家庭等喜聞樂見的方式,深入開展好對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普法宣傳和法治教育,提升未成年人遵紀守法,自我保護和尋求幫助的意識和能力。積極延伸審判職能,與其他相關部門協作配合,建立聯動工作機制,形成合力,落實好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各項措施。針對未成年人保護的漏洞盲區和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向有關部門和單位提出司法建議,促進完善社會治理體系,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問:新時代的人民法院,在加強少年審判專業化建設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將如何更好地發揮其職能作用?

答:少年審判三十多年的探索實踐充分證明,機構專門化、審判專業化、隊伍職業化,是加強對未成年人這一特殊羣體司法保障的重要舉措,也是中國特色少年司法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面對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堅持少年審判專業化發展方向,加強少年審判專業化建設,是貫徹落實新修訂的未成年人“兩法”,全面加強新時代少年審判工作的重要保障。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加強少年審判工作的重大意義。三十多年以來,少年法庭從無到有、由少到多,不斷發展壯大。少年審判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是人民法院的一塊“金字招牌”,被譽爲“特殊的希望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更加重視、關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加強少年兒童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人民法院將進一步深刻認識新時代加強少年審判工作的重大意義,提高政治站位,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推動少年審判工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發展進步。二是深化少年司法改革,完善少年審判制度機制。去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發佈了《關於加強新時代未成年人審判工作的意見》,強調要堅持並鞏固少年審判專業化發展方向,就加強少年審判的組織領導、機制建設、隊伍建設、審判管理等作出全面部署。3月,最高人民法院成立少年法庭工作辦公室,負責綜合統籌全國未成年人審判指導工作,同時在六個巡回法庭分別設立“少年法庭巡迴審判點”。爲精準分析涉未成年人案件規律,完善了專門的統計指標體系。在最高人民法院的示範、帶動下,截止目前,全國法院獨立建制或通過加掛牌子方式設立少年法庭共計2181個,開創了全國少年審判工作改革創新的新局面。

三是堅持問題和需求導向,深化少年審判專業化建設。目前,全國少年法庭建設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審理未成年人案件的專門法官和審判團隊,有時不得不同時審理其他案件,影響了延伸幫教等未成年人審判特色工作的有效開展。下一步,我們將立足現實條件,積極推動實踐創新,進一步落實少年審判專業化、制度化、規範化的發展目標,推進實現少年法庭統一歸口管理,建立適應少年審判特點的績效考覈體系,鼓勵具備條件的法院,成立專門審判庭負責審理少年案件,保障少年案件由專門法官辦理、少年法官專審少年案件,通過專業審判,更加有效地貫徹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法律原則,更加有力地守護未成年人健康、安全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