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有意願生三孩家庭不足5%?委員建議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

上觀

近年來,逐漸放寬的生育政策爲改善我國人口結構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年輕夫妻“不想生、不敢生、生不起”仍是普遍存在的現實問題,中國人口學會的調查數據顯示,有生育三孩意願的家庭佔比不足5%。

在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看來,“生”“養”“育”是“三孩政策”的三大難點,其中“育”尤爲重要。“子女教育問題已成爲當前家庭的沉重負擔,這使得大多數家庭對於‘三孩’望而卻步。”

以學前教育爲例,葛均波發現,我國學前教育入園貴的問題依然是困擾絕大多數家庭生育“多孩”的原因之一,公辦幼兒園的名額少,許多家庭不得不尋找合適的民辦幼兒園,但民辦幼兒園的費用普遍較高,許多普通收入家庭承擔不起。學前教育資源也面臨着總量不足的問題。葛均波提供了一組數據:2019年,全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爲73.1%。農村地區、少數民族地區資源不足,全國還有4000個左右的鄉鎮沒有公辦中心幼兒園,個別地區的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還在50%以下。

學前教育還存在着辦學質量差、師資短缺的問題。葛均波在提案中提到,截至2020年,我國幼兒園園長和專任教師中擁有專科學歷的佔57.73%,擁有本科學歷的佔27.72%,擁有研究生學歷的僅爲0.30%。2020年,全國幼兒園教職工總數達519.82萬人,按相關配比標準存在近200萬的師資缺口。

在高中教育方面,葛均波認爲,目前的高中教育升學率爲適齡學生家庭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父母對於子女未來發展表示憂慮,間接影響到了家庭“多孩”需求。此外,由於高中教育不是義務教育,因此學費相對較貴,也是影響鼓勵“多孩”政策落實不可忽視的原因之一。

“無論是學前教育還是高中教育,其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兩者皆未被納入義務教育。”葛均波說,自1986年4月我國開始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以來,近40年間國家取得飛躍式發展,但在義務教育領域始終沒有迎來大的變革,隨着社會進步,12年甚至15年義務教育成爲必須推進的重要工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