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真正實現租購同權,很多剛走出校門的學生,就沒必要着急借錢去購房,他完全可以通過租房來實現自己的安居樂業。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李豔豔

編輯|米娜

“我希望國家能夠出面,干預房租漲幅。”鏡頭另一端的姚勁波在接受《中國企業家》專訪時這樣強調。稍早前,作爲全國人大代表,他向今年兩會提交了一份“加快落實租購同權”的建議,其中提出,“住房租金年度漲幅不超過5%”。該建議公佈後,引發熱議。

作爲58同城CEO,今年也是姚勁波作爲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履職的第五年。今年兩會,他一共帶來了五份書面建議,內容聚焦“精準幫扶小微企業”“提升職業教育水平”“家政行業提質增效”“加快落實‘租購同權’”“促進汽車全生命週期流通”話題。值得關注的是,跟去年一樣,姚勁波今年繼續跟“租購同權”磕上了。

我國住房市場長期存在“重售輕租”“租購不同權”的傾向,具體來看:一方面,租賃雙方權利義務不平等,出租方隨意提價、剋扣租金,甚至無理驅趕租客的現象頻發;另一方面,一些租房的弱勢羣體,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務時還存有很多政策門檻,一系列現實問題亟待解決。

“所以我希望,一定要加快落實,實現真正的‘租購同權’。”姚勁波說。

“住”是民生之重。姚勁波認爲,在中央“租購併舉”的頂層設計和“房住不炒”的總基調下,“租購同權”政策已具備重要的落地推廣的前提條件。

那麼,建議“租金年漲幅不超5%”的依據從何而來?

姚勁波告訴《中國企業家》,這與國內目前經濟整體增速和居民收入增速有關。此外,續租時限制房租漲幅,不是中國獨有的規定,“在歐洲、美國都有類似規定”。在相關建議中,姚勁波這樣解釋道:目前大城市的新市民70%以租房爲主,房屋租金佔到收入的30%~50%,把年度租金漲幅率控制在5%以內,可以讓新市民和年輕人更安心。

除了控制租金漲幅,他還建議,希望穩步推進租購同權:確保購房者和租房者享受同等的權利,逐漸推進租賃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保證租房弱勢羣體在合同範圍內合理使用和佔有住房的權利,以及其他相關服務和權益,特別是承租人在享受教育、醫療衛生、就業等方面。

此外,姚勁波建議加強司法保障,設置專業高效的租務法庭,設計專門處理租房糾紛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解決司法救濟最後一公里的阻隔。如遇租房者拖欠房租等損害房東利益的行爲,應倡導雙方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解決。

“租購同權最大的意義不在於對市場的影響,而在於解決年輕人的剛性居住需求,引導健康的置業觀,讓租房也能成爲一種體面的、積極的生活方式。”姚勁波說。

除此之外,作爲國內知名本地生活服務平臺,58同城與小微企業也有着天然的緊密聯繫。姚勁波對《中國企業家》說,還要“精準幫扶中小微企業”,“現在中小微企業的生存狀況真的很艱難。”自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小微企業的發展就成爲姚勁波重點關注的議題。

以下爲對話實錄(有刪減):

談“加快推進租購同權”

《中國企業家》:今年您所提的所有建議中,您希望最先實現的是哪些?

姚勁波:兩個。一個是租購同權,因爲這真的影響到千千萬萬的租戶,而且很多是剛剛走出校門買不起房的年輕人。我們希望每年租金漲幅能夠真正控制在5%以內,不超過年收入的增幅,同時真正實現租購同權。尤其是在教育方面,以後沒有學區房這個概念,租購用戶的待遇是一樣的。

第二,中小微企業。它們現在非常艱難,但它們對中國經濟和就業非常重要,希望國家能夠把一些實實在在的動作,儘快落地到每個城市,每個城市能夠把一些補貼、補助或減稅降費的措施,真正落實下去,讓這批中小企業能夠活着或活得更好。

《中國企業家》:今年您提出了加快落實“租購同權”的相關建議,爲何要加快落實“租購同權”?

姚勁波:“房住不炒”已經出臺好幾年了,但是租房跟購房比,給人的感受完全不同。比如,租戶不得不面對房租價格不斷上漲,但自己對房子完全沒有主控性,同時租戶相比購房的用戶,在社會福利和社會權利方面也沒有落實好,所以我連續幾年都在提租購同權。但今年我提的更具體。

《中國企業家》:具體在哪裏?您建議“將年度租金漲幅率控制在5%以內”,這個標準如何得出?

姚勁波:第一,我希望國家能夠干預房租漲幅,比如今年我租房花了2000元 ,我們能夠預期明年最高漲到2100元,也就是漲5%。爲什麼是5%?因爲中國經濟的增速大概是5%。今年預計是5.5%,老百姓的收入增速和經濟增速要基本保持一致。同時,續租時限制房租漲幅,不是中國獨有的規定。在歐洲、美國都有類似規定,因爲房租漲幅是民生問題的一個重要體現。所以我今年提出,希望把每年房租漲幅最高控制在5%,這對於租房羣體和社會相對基層的人羣來說,也是一個保護。

另外,我提出,要實現真正的租購同權。過去我們打擊學區房,不允許中介宣傳學區房,但學區房的問題仍然存在。很多人買房不去住,只是爲佔一個學區房名額,這也造成了極大的社會資源浪費,同時也加重了社會的焦慮情緒。如果我們能夠真正在城市裏實現租購同權,也就意味着,在社會福利,尤其是像上學、醫療等層面,租房跟買房的待遇完全一致,“租購同權”也體現了社會公平和效率。我們希望在一些學區房被炒得火熱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這個政策可以優先落地。

建議提出後,有關部委會來找我,做後續溝通。我會詳細結合58同城的大數據,比如:哪些城市的學區房搜索次數較多,哪些學區房相比非學區房的房價高得多,來精準提供建議。

我相信,如果控制住房租漲幅,同時真正實現租購同權,很多老百姓和剛走出校門的學生,就沒必要着急借錢去購房,他完全可以通過租房來實現自己的安居樂業,讓社會福利整體使用最大化,這也是我提租購同權的一個最重要的前提。

談“小微企業”發展

《中國企業家》:今年您提出“關於進一步減負增效,精準幫扶小微企業”的建議,目前小微企業的發展現狀如何?在您接觸的小微企業中,他們普遍跟您反饋的問題有哪些?

姚勁波:中國的小微企業大多屬於服務型企業,過去兩年受疫情反覆影響,生存狀況堪憂。同時,由於經濟下行整體壓力和需求減少,加上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因素,小微企業家底本就比較薄,受到的波及也是最大的。所以在今年兩會上,我提出了精準幫扶小微企業的建議。

談二手車市場前景

《中國企業家》:您提出了“促進汽車全生命週期流通,助力擴大內需”的建議。建議依據是什麼?如何促進汽車全生命週期流通?目前市場上有沒有嘗試或試點?

姚勁波:中國汽車保有量已超過3億輛,而且正在以每年2000萬輛的速度增長。中國毫無疑問會成爲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也會成爲全世界最大的二手車市場,但是過去,我國的法律和制度都把汽車作爲資產來看待,而不作爲一個普通商品看待。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買車,跟買手機或買電腦的區別越來越小,但汽車交易還有很多障礙,比如不允許跨區域流通或限制區域流通,汽車過戶手續非常麻煩。

有些城市正在嘗試推行汽車事後登記、在線登記制度,這些制度如果全面實施,我相信會促進汽車產業的發展和汽車流通,讓買車賣車變得更方便。那麼,會有很多人更願意換車,整體來說,也會促進汽車產業和新車銷售。所以我提出了促進汽車全生命週期流通這個建議。我們正在開發很多工具和能力,來促進汽車流通。58旗下人人車這個品牌正在把汽車的定價、交易、收購,包括VR拍攝、遠程過戶、遠程流通、物流等等全生命週期管理起來。如果有政策適當引領,適度放開或放鬆汽車交易管制,我相信整個汽車產業,整個二手車流通會大幅度發展起來。

《中國企業家》:58同城有何相關舉措和計劃?

姚勁波:在汽車產業方面我們有長遠的思考和佈局。目前從賣車到買車的整個過程,我們都有臨時的牌照,讓整個過程儘可能全部在線完成,而且買車的人能夠在線看到信息,包括所有延保和保障信息,賣車的人也能夠迅速拿到錢。

電動汽車領域,我們正在評估,隨着電動車的入局,二手車市場會變成什麼樣。我們也在佈局,通過一些檢測工具,能夠檢測電量,能夠和蔚來、理想、小鵬、特斯拉這些廠商聯動。我們希望在電動車領域,打造一個二手車流通新標準。我相信這些基礎設施,可以跟國家鼓勵汽車流通的思路一脈相承,跟汽車產業寫到政府工作報告的理念相互結合,加快產業發展。

談職業教育:

改變社會對“藍領”的看法

《中國企業家》:從您的角度來看,國內線上職業教育處於什麼水平,需要從哪些層面提升? 

姚勁波:中國非常重視職業教育,這些年也投入了大量資源去引導。一方面很多求職者找不到工作,不好找工作;一方面很多企業找不到人,中間的差距就來自於職業教育。中國職業教育現在還在初級階段。職業教育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教育部引領的,以學歷爲背景的職業教育;另外一個是真正跟就業和市場需求相關的職業教育,我想重點談談後者。

我們關注到,社會特別需要線下短期的職業教育,因爲這個跟就業難、招聘難直接相關。我們希望國家能把這兩部分職業教育放到同等位置來看待,因爲沒有學歷卻能促進就業的職業教育同樣重要。我們搭建職業教育平臺,也會引進很多合作伙伴,包括最近因爲K12的管制措施,很多教育領域的創業者也轉到了職業教育。我們也希望幫他們搭建一個平臺,能夠接觸大量的求職者,以及大量希望接受職業教育的人羣。

在這次政府工作報告裏,國家也重點提出了職業教育。要把失業保險裏很大一部分資金放到職業教育中來,如果我們能把這部分資金直接跟就業關聯起來,比如幫多少人實現了就業,薪資實現了多少提升,你就能拿到國家多少鼓勵,我相信這就是很正向的引導,真正讓職業教育跟就業結果掛鉤起來了,這些也在我的建議裏提到了。

我對中國職業教育充滿樂觀,未來五年到十年,中國的職業教育會越來越細分,越來越高品質,也會培養一批真正的高技能人才。這部分人才,社會很尊重,他會有很好的職業發展通道,也有很高的收入。這樣一批高技能藍領的存在,可能會改變整個社會對藍領人羣的看法,讓很多年輕人在選大學時,不管是選211、985,還是選高級職業技能學校,或考一些職業技能證書,兩者完全可以進行同等級別的對比,而不是現在一定要去211、985高校,這種一邊倒的局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