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作者 | 唐亞華  編輯 | 黎明

來源:深燃

“你的年終績效爲C,年終獎爲0。”聽到HR宣佈完結果,王嘉意識到,20多萬元的年終獎泡湯了。“知道了,我不接受,我會進行申訴。”他回答道,無奈卻又帶着一絲倔強。

王嘉今年36歲,是互聯網老人,曾在京東網易等公司擔任總監,現供職於某頭部互聯網房產公司。至於績效不合理的理由,HR的回覆是:“我們知道你的產出,這次就是價值觀的問題,有人投訴你不合作。”當他繼續問及是何具體投訴、對公司造成了什麼影響時,對方沒有正面回答。

過去二十年,一大批企業乘上互聯網的東風,飛速發展,登上資本市場,市值飆升,企業地位也大幅躍進。與此同時,互聯網公司以高薪、高福利,吸引了各行各業的人才。有人藉此實現了財務自由,有人從社會底層走上了金字塔尖。各類互聯網公司,也將最佳僱主等獎項拿到手軟。

但時至今日,狂奔多年的互聯網行業還一切如舊嗎?

近年來,聽到最多的與互聯網相關的聲音是福利收縮、薪資下滑,還有時不時曝出的裁員消息。事實上,信號已經很明顯,過去兩年來,互聯網行業招聘需求大大下降,不少公司日常餐飲、獎金收縮,年終獎變成未知數,就連合同上承諾的期權,也可能分分鐘因爲一些理由不予兌現。

隨着互聯網紅利見頂,打磨核心競爭力,真正能夠創造價值的人才,才能端穩自己的飯碗。

初級縮水:

取消房補、免費餐、下午茶

曾經有人說,國內互聯網公司像上個世紀包喫包住的工廠,承包了員工的基本生活。如今,這種現象正在被打破。

某短視頻公司員工栗子告訴深燃,公司在2021年底取消了房補、免費的食堂三餐和下午茶。

栗子提到,影響比較大的是真金白銀的房補,原本租房在公司附近的員工每個月有2000元的補貼,2021年底,這項福利取消了。同時,此前公司食堂免費供應早午餐,晚餐只需要一張加班就能獲得的能量券,幾乎等同於食堂的餐食、水果、飲料全部免費供應。

調整後,食堂的所有菜品都明碼標價,喫一頓午餐平均花費在20元-30元,連打包盒都收費1.5元。另外,以前公司在下午三四點會供給下午茶,包括水果、零食、飲料,調整之後也沒有了。折算下來,栗子每個月少了3000多元的實際收入。

栗子回憶:“當初面試的時候,HR就拿這些福利來壓工資,美其名曰福利也等於錢,結果現在福利都沒了。”另外,她和同事們現在換工作談薪資時,對方根本不理會這些福利,只參考實際薪資,算下來很喫虧。

經過此事,她算是想明白了,以後再找工作,“跟我扯這些合同上沒有的福利,我可不認。”

某互聯網出行公司員工張威早在兩年前就感受到公司開始控制成本。

“我們公司告別巔峯狀態之後,福利一直在縮減。有一年,員工集體年終獎減半。另外,以前公司每年都有年會抽獎,我的很多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都是年會上抽到的。”張威說,最近幾年,公司取消了年會,過年也不發紅包,每天的下午茶改成了每週兩次供應,“以往每年年底會有1000元的出行卡福利,去年底也沒發。”

除了直接取消福利,有的公司開始在福利發放形式上做文章。

25歲的小源在一家互聯網金融上市公司工作,公司之前每個月都會有固定的餐補、打車費補貼,加起來大約600多元,另外,員工出差會有差補,之前這些錢都是隨工資發放,最近公司新推出了一個員工福利平臺,這些補貼全部變成了該福利平臺1:1的積分,積分只能用於在福利平臺上購物。

“去年底評選出的優秀員工,每人1萬元獎金,也變成了積分,福利平臺上的物品種類比較少,價格還遠高於電商平臺,同事們都在吐槽。”小源補充,而且,公司規定在職的時候積分可以使用,一旦離職就作廢,雖然表明了可以內部交易,“但誰會原價買這種積分呢?”

員工們強烈反對,但公司HR回應稱:“這是公司經過深思熟慮,董事會決議通過的,員工應該積極正面地去看待,而不是抱怨。”

另外,小源公司以前規定加班到晚上9:30就可以報銷打車費,現在改到了10點後。由於公司附近有很多互聯網公司,10點以後打車要等很久,很多人不想等那麼久,只得選擇坐地鐵回家。而且打車報銷也很麻煩,需要員工自己貼票報銷,還有一個非常長的審批流程,加班次數不多的話,很多人都懶得去報銷。

“公司今年還儘可能地減少人力,增加現有員工的工作量,現在我們部門每天早上9:30之前到,晚上8:30之後下班,每個月至少要有一個週六日來公司加班。薪資待遇沒漲,工作時間延長了,等於變相降薪。”小源說。

以前他覺得,互聯網行業很前沿,每天都可以接觸新的事物和知識,待遇福利也不錯。“入行後才發現,其實掙的錢和付出都是成正比的。最近我在考慮離職,換一個行業。即使降薪我也能接受,只希望有時間平衡自己的工作與生活。”

進階版縮水:

不止被裁,還有難兌現的年終獎、股票

如果說,互聯網公司只是砍掉了喫喫喝喝、獎金補貼上的小恩小惠,大多數人也只是口頭抱怨一下,但更嚴重的情形不止於此。

前文提到的資深互聯網從業者王嘉,最初是通過獵頭進入某互聯網房產公司,雙方達成一致的條件是:薪資由三部分組成,基礎薪資+4個月的年終獎+一定的股票。據他透露,大約是100萬年薪和摺合價值400萬元的股票,股票按照2:1:1的比例分四年到手,雙方合同期也是四年。

但在工作一年半之際,他被通知績效不合格,年終獎爲0。對於這一結果,王嘉並不認可,他表示,公司用的是OKR績效考覈法,“2021年年度總結時,我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標在系統上提交了自己的業務完成情況,直屬領導也通過了,這代表我的工作是合格的。”隨後,他開始了漫長的申訴之路。他先是把郵件發給了部門領導和公司上層負責人,也建議公司找跟他合作過的同事做調研,調研之後,公司的反饋是“調研結果不予採納”。

內部申訴不成,王嘉提起了仲裁。有一天,HR找他談話,表示給出一定的績效補償,還有N+3的離職賠償,讓王嘉離職。他詢問離職理由,對方說,“你告公司了,那你跟公司肯定合作不下去了”,王嘉表示提仲裁只是爲了解決誤會,不是要離職,但對方說:“你既然告公司了,就是公司的敵人了,必須得走。”

王嘉詢問自己的股票時,HR以王嘉工作未滿兩年爲由,表示不予發放。

王嘉表示,在上述談話中,HR的話術讓他感到不適,包括“改績效是不可能的,這個條件你能接受就接受,三月底走人,明天就沒有這個條件了”、“你要想清楚,公司接下來就要查你的考勤和報銷了”、“我們花了七個多小時,你還不願意簽署離職協議,我們真的很失望”。

在王嘉看來,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結果。HR跟他提起過,“入職時間不長的員工,有績效保護,不能被打低績效”、“公司績效361強排(指團隊進行人員績效考覈時,強制劃分30%的人爲優秀,60%符合預期,10%不符合預期)是有規定的”。他猜測,自己入職公司快兩年,拿着較高的工資,但部門裏大多數人入職時間不到半年,爲了“大局”,他被“犧牲了”。目前,他還在等待仲裁結果。

和王嘉有類似遭遇的互聯網人有很多,但像他一樣奮起反抗的並不多。

愷愷在互聯網行業已經14年了,談好了薪酬+股票後,他來到了某互聯網公司。同樣是在工作未滿2年、第一筆股票未解禁時,先是HRBP找他談話,然後是上級約談。“核心就是說我不合適,暗示讓我離職,之後一輪又一輪地找我談話。”

最後雙方談了一個相對可接受的方案,他選擇了自行離職,最終未拿到股票。

洋洋是一名應屆畢業生,畢業就入職某互聯網公司,談好了16薪,有4個月年終獎在年底發。但他在公司工作不到一年,2021年11月要發年終獎之前,公司突然告知要裁員,讓他簽了合同,12月底離職。“我當時還是想留下的,但是溝通後公司不同意。那段時間,公司很多人都被裁了,我後來就簽字了。”公司給了他N+3的賠償,但承諾的年終獎沒有拿到。

栗子所在的公司春節前已經有兩撥裁員,公司內部有傳聞,在發年終獎的4月之前還要裁最後一波,“一開始我覺得不會這麼沒良心吧,結果就是有很多人在2月、3月被裁,休不完的年假也浪費了。之前有人說,參與公司大項目就相當於拿着尚方寶劍,結果,很多項目裏的人今天還在對接需求,明天就被裁了。而且內部傳言,沒被裁的人,年終獎也會縮水。”

無數人期待中的高薪、年終獎,和公司上市後的財富自由,就此被打碎。

大廠開始過苦日子了?

曾經以高薪資、高福利著稱的互聯網行業,到底怎麼了?

“最根本的原因是互聯網行業紅利到頂,企業要過苦日子了。”互聯網分析師葛甲告訴深燃,從最近兩年開始,很多互聯網企業營收規模受影響、利潤降低、增速放緩或下滑、成本飆升,企業沒有辦法支撐過去的高薪酬、高福利。

其實從互聯網公司的股價上也能看出來,市值排名前十的互聯網企業,大部分在過去一年裏經歷了股價大幅度下跌,阿里淨利潤近年來開始下滑,百度已經虧損好幾個季度了。

葛甲解釋,公司賺不到那麼多錢了,首先要把一些支出縮減,招聘是一個前置的流程,生意不好了,第一反應肯定是減少招人;接下來如果情況還是沒有好轉,那就是縮減福利;縮減後還不能抵禦衝擊,下一步就是裁員。

獵頭陸海天以前的主要客戶就是互聯網公司,近年來,客戶們大大減少了招聘需求,他接觸的不少公司也都在裁員,尤其是35歲-40歲之間的老員工。

他回憶,2017年,他曾經爲遊戲公司挖人,薪資漲幅是三倍。一般他們挖人,即使年薪百萬的,起碼也會有30%-50%的漲幅。2014年,C++的資深工程師年薪40萬元,現在很多能達到100萬,並不是說在5年時間裏C++技術有什麼質的飛躍,漲的部分其實就是時代的紅利。

“現在互聯網行業沒那麼多崗位了,也說明企業缺乏明顯的增長點。一個行業大量用獵頭,一定是行業正在爆發性成長階段,用獵頭是爲了加快人才競爭,它是一個加速服務,不是孵化性服務。需求變小的時候,一般就是行業發展比較慢,或者公司沒錢了。”陸海天說。

反過來說,互聯網公司前些年之所以願意給員工這麼高的福利、薪資,是因爲公司需要拼盡全力快速成長。陸海天舉例,上個世紀90年代,外資進入中國,外資進入任何一個賽道,這個行業的工資水平就會大幅度提升。外企算是外來者,爲了能快速成長,就不得不用更高的薪水在市場上招人。互聯網公司的發展軌跡也類似,前些年,互聯網行業的待遇被大大提高。

葛甲表示,前些年行業泡沫確實很大,大量人員湧入互聯網行業的非技術崗,行業風生水起二十年,造就了無數財務自由的人。同時,因爲股票價格高,各公司不控制成本,花費比較粗放。“這樣做的好處是它的人才競爭力會比較強。也因爲那時候企業股價高、財務狀況好、利潤率高,這些東西都能成立,但這一切總歸有散場的時候。”

陸海天近年最大的感受是,特別高薪引才的公司越來越少,除了一些技術導向型企業,大部分公司都是打高性價比的路線,傾向於找30歲-35歲之間的人,還有戰鬥力,薪資也不會過高。

雖然有些現象是個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互聯網行業以後想拿高薪沒那麼容易了。因爲沒有行業紅利之後就意味着要想掙得多,一定要比別人強,比別人效率更高,產出得匹配的上價值。陸海天表示:“以後是搶飯碗的時代,不是躺着等飯碗的時代了。”

葛甲指出,未來,企業內創造不了收益的業務,或者邊緣的業務,都可能會陸續被裁掉,技術含量不高的互聯網企業的利潤率向傳統企業靠攏。“發年終獎之前、期權到期前裁員,很多人覺得公司‘流氓’,但事實上,商業不講感情,企業在合同裏承諾工作滿四年授予全部期權,但沒寫四年之內不會裁員。相反,企業就是爲了縮減年終獎、期權等帶來的成本,纔來做這件事的,商業中不能相信任何口頭承諾。”

葛甲提醒,要根據自己的專長選擇工作,而不要只依靠企業美譽度、薪資去做決定。拿一份高工資並不難,難的是能拿多久。他也提到,未來在專精特新領域可能會有回報上的突破口,沒有技術含量和核心競爭力的崗位會越來越難。

不過,也要認識到,能夠爲企業真正創造價值的員工永遠有競爭力。對個人來說,利用好自己的長處,通過掌握新的技術或找到增長點,做出產品上的創新,提高公司的效率,或許纔是真正有效的職場生存法則。

*題圖及文中配圖來源於unsplash。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王嘉、栗子、張威、小源、洋洋、愷愷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