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T”涉傳銷風波調查:新增協議禁止代理關係

人民網

兩個月前,有關部門披露了日化品牌“TST庭祕密”(以下簡稱“TST”)運營主體上海市達爾威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爾威”)涉嫌利用網絡從事傳銷活動被調查的消息。

達爾威曾通過社交平臺回應稱“是一家合法經營的公司”。近兩個月後,“斥資3000萬人民幣成立新公司”的消息讓張庭林瑞陽夫妻再次引發輿論關注。

去年12月28日達爾威被曝涉嫌傳銷被調查當天,記者在“TST”APP註冊成爲紅卡代理。此後,記者發現“TST”作出變動,修改商城信息、增加購銷協議、禁止代理關係。

到底是不是傳銷?3月11日,石家莊裕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員向人民網《人民直擊》表示,案件還在調查中。達爾威方面向記者證實,還在配合調查中。

線上商城“換臉”

根據“TST”對紅卡代理的條件解釋,新人註冊賬號後,需要將商城中的產品朋友圈,次數累計超過4次後可成爲藍卡會員。藍卡會員沒有拉人開卡和分銷的資格。成爲藍卡會員後,會有上線指導升級成紅卡代理。

記者去年12月28日註冊成爲“TST”的紅卡代理,加入創始人飛飛的公司,擁有拉人開卡資格。

根據飛飛介紹,紅卡分爲6個經銷商業績等級,團隊業績每月依次超過0.12萬元、0.5萬元、2萬元、10萬元、25萬、保持25萬元以上可以依次從F級升至A級,銷售折扣獎金比例從團隊業績的12%依次遞加至32%。“想要完成業績,要麼自己不斷囤貨滿足業績金額,要麼拉人合夥分攤投入。”

2月中旬,記者再次登錄“TST”APP時發現,原本的“紅卡”相關信息已經消失,名字更換爲“金卡”,相關獎金制度也被修改,經銷商等級被刪除,其團隊業績數據不變,制度表名字修改爲“庭直播會員折扣表”,新增解釋,“隨時配合監管要求,對制度進行調整”。

除了上述變化,賬號中新增兩份電子協議,分別爲“購銷協議”“市場推廣服務協議”。協議明確說明,“不得解釋當事人之間存在合夥、合資或代理關係”。此外,協議還備註,登錄平臺綁定並激活賬戶視爲簽訂且認可協議的所有內容。

然而,在“TST”的APP主頁面中卻出現“代理”專欄,每天發佈相關產品介紹及會員價格。

“協議是最近纔有的,以前沒看到過。”記者的“上線”稱,“實際上我們就是代理身份。”

陷入困境的“創始人”

林瑞陽曾在自傳《林瑞陽告別林瑞陽》中講述從影視行業投身電商平臺“TST”創業的故事。他自詡自己是“編織夢想的人”,在書中列舉了14名微商“明星”因爲接觸“TST”從草根變有錢人的故事。

林瑞陽總結,“女人的錢,相對好賺”,稱“TST”女性會員比例超過90%。

秦麗加入“TST”與林瑞陽做了6年生意。2016年,秦麗經朋友介紹,成爲“TST”的一名微商。“拉人入夥,成爲塔尖上的那一個。”聽“上線”講述賺錢的方式,展示加入“TST”後的收益截圖,秦麗開始組建微信羣。2018年時候,秦麗的微信羣一度逼近500人。

2019年上半年,秦麗再也拉不到人,完不成公司創始人的業績,囤貨也一直沒有處理。“當時被洗腦了,啥也聽不進去,困在這裏動彈不得,30多萬元變成一堆賣不出去的化妝品。”2021年上半年,她脫離了創始人身份。

2018初,張萌也因朋友介紹加入“TST”。從普通代理到創始人,張萌花了近兩年時間,投入100多萬元。“按照‘TST’對創始人的要求,需要代理打造團隊,擁有100個下線,團隊業績達到10萬元,並且連續3個月業績不斷纔有成立子公司成爲創始人的資格。”張萌介紹,“成爲創始人後的前6個月團隊業績要超過10萬元,6個月後,每個月的業績需要達到20萬元。”

張萌計算,按照創始人的“返點”辦法,如果一個月的團隊業績是20萬元,按照32%的利率,創始人當月能拿到6.4萬元。“要想完成業績,只有不斷拉人進入團隊,花錢囤貨。”張萌發現這種模式是個無底洞,“一旦連續3個月沒有完成業績,創始人資格會被取消。”

“TST”號稱“零投資、零囤貨”。張萌算了一筆賬,產品打折賣給下線,完成業績,加上每個月返利,減去每個月個人投入的錢,基本收支平衡。

“公司每兩個月就搞一次線下見面會,或者邀請一些知名公衆人物召開演唱會、公司年會爲創始人們打氣。”張萌回憶參加活動的情形,“創始人們要花好幾萬囤貨,纔能有資格和林瑞陽合影。合影的照片用來向下線成員炫耀,讓大家認爲這是個賺錢的生意。”

後續很難再拉到人,張萌通過親朋好友借款、信用卡透支、網絡借貸囤貨。最終利少債多,至今還有30多萬元未還。她私下詢問其他創始人發現自己的遭遇並非個例,自嘲“被收割的韭菜”。

“爛臉”及“抵用券”風波

“TST”數年前就曾遭受質疑。

2016年,上海崔小姐發微博稱,用了“TST”的活酵母產品後“慘遭毀容”,醫院診斷爲皮膚過敏發炎。據《消費者報道》指出,“TST庭祕密”化妝品致多人爛臉,多名消費者向其投訴,稱自己在使用TST活酵母產品之後出現不同程度的過敏,臉上出現硬疙瘩、痘痘等不正常症狀。當時張庭曾發文回應,每個用戶膚質不同,會產生不同反應。

2021年初,一起“抵用券事件”讓張萌對“TST”失去信任。

那一年3月,“兩人利用抵用券漏洞獲利770萬”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據上海《看看新聞》報道,某公司發現其APP後臺約有1600筆購買記錄存在異常,經比對發現兩個客戶使用同一抵用券進行刷單。據青浦警方透露,經查,嫌疑人朱某、李某利用系統漏洞重複刷單,分別刷了價值640萬元、130萬的貨物。兩人因涉嫌詐騙罪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涉案人朱某的代理律師告訴記者,該案一審判決朱某構成詐騙罪,朱某提出了上訴。

該律師介紹,涉案兩名代理獲取抵用券後,3個月的時間內在“TST”線上商城使用,結合自己資金用抵用券進行下單。“TST”認爲此行爲系違規操作,要求兩人按照原價進行結算。被拒後,“TST”以兩人詐騙名義報警。

“在查看涉案兩人所使用的抵用券時發現,抵用券沒有識別功能,沒有序列號等區分符號。”律師稱,“李某和朱某使用抵用券時候,沒有任何對平臺的修改、篡改行爲。”

張萌回憶,2020年“雙11”期間,張庭在抖音直播間帶貨併發放“TST”抵用券。

“當時這個案子在圈子裏面說法很多,有說是兩人薅羊毛活該,也有人說兩人是被耍了。”一位代理告訴記者,“這是一個信號,從那個時候起,很多代理看清這事兒就退出‘TST’。”

“一生二”

知情人稱,有關部門接到陸續舉報的恰好在“抵用券事件”後。

“李旭反傳銷團隊”稱,2021年4月,一名河北籍的舉報人發來“TST”內部資料,記錄了“TST”紅卡計酬模式,以及分級“拉人”購買商品返利的相關制度。隨後,該舉報人向石家莊裕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舉報,併成功立案。

2021年12月下旬,“李旭反傳銷團隊”給石家莊裕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寫了一封查證函,“要求查證‘TST’是否涉嫌傳銷”。12月底,石家莊裕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回應稱, 2021年6月5日,該局對上海市達爾威貿易有限公司涉嫌傳銷立案調查,並逐級向上級報備。因其利用金融機構轉移或隱匿涉傳銷資金,該局已依法申請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目前案件在進一步調查中。

“TST”涉嫌傳銷的相關消息一度登上熱搜。此後,李旭在網絡上遭受謾罵。一些參與者稱“TST”是“樹大招風”,認爲李旭“假借反傳銷名義,攻擊民營企業”。

李旭稱,大部分公司最多是請名人站臺做代言,“TST”是知名藝人親自操盤,還有其他藝人入股,這能吸引很多流量,引來很多粉絲。“在普通人看來,信任度會很高,這種明星效應是其他公司不能比的。”

林瑞陽也曾在自傳中描述與代理們的合影,稱“不僅是粉絲們的崇拜行爲,也是社交電商平臺銷售產品的有力道具。”

張庭在視頻中曾向“TST”的“家人們”保證,“只要一部手機,只要懂得分享,把所有的壓力給到庭姐。”

自稱“林大哥”的林瑞陽則向“家人們”保證,“永遠不會倒下。”

2022年2月14日,上海一生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的消息傳來,張庭林瑞陽夫妻再次上熱搜。天眼查信息顯示,達爾威的法人林吉榮(林瑞陽)是這家公司的董事長。該公司的大股東之一——上海上陽投資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也是達爾威的大股東。另一大股東—上海庭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張淑琴(張庭)。

3月11日下午,石家莊裕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案件還在調查中,具體案情細節不便透露,調查結果出來後會公佈。記者追問調查範圍及持續時間,對方表示:“要根據調查的進度,因爲這個影響還挺大。”

“對輿論質疑的涉嫌傳銷模式經營的問題,公司還在配合政府部門調查。”達爾威整合營銷部媒介公關總監江鳳3月11日回應《人民直擊》稱,張庭和林瑞陽的部分社交賬號仍未解封。此外,就“抵用券事件”,江鳳承認涉案人是“TST”的兩名代理,“這個事情太複雜,一時間講不清楚。”

去年12月29日,達爾威官方微博發佈信息稱“是一家合法經營的公司”,並表示“目前公司運營一切正常”“將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工作”。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秦麗、張萌、飛飛均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