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3月14日文章,原題:上海裁縫讓傳統旗袍煥發新生機在設計師周朱光(音)的工作室櫥窗裏,掛着一種優雅的高領開叉貼身長裙,其中一些售價接近5000美元。這種精心縫製的服裝是旗袍,是上世紀20年代繁華上海的女性解放的象徵。

旗袍是與百年前的上海聯繫在一起的服裝,當時這座中國大都市被稱爲“東方巴黎”。一個世紀後,傳統旗袍在黃浦江畔找到了新的生機。“我也希望這些旗袍能賣得更便宜”,周先生說,“但這是一門藝術……我們的一些裁縫用一輩子時間學習如何製作旗袍。”

在上世紀20年代繁華的上海,旗袍的出現體現了“婦女的解放”。不過後來旗袍也被認爲是資產階級和腐朽的象徵,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隨着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發展和驚人的財富增長,旗袍又重新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流水線上生產的平價旗袍在超市裏的售價低至100元人民幣。人們會在婚禮和官方招待會上穿旗袍。

但周先生憑藉高檔材質和精心設計,讓旗袍在奢侈品市場佔據一席之地。“低價不是旗袍的真正本質”,他認爲,這種標誌性的中國時尚產品需要更高檔的布料、更大膽的設計和手工製作的精度,這會不可避免地推高價格。

28歲的楊真真(音)試圖通過網店讓她的同齡人對傳統旗袍產生興趣,她在社交媒體上是一名“網紅”。楊女士的旗袍網店以25歲到45歲的女性爲目標顧客,旗袍的起售價約爲600美元。楊說:“年輕人給旗袍帶來了新的生命和活力。如果人們在年輕時不穿,等她們老了就沒法穿了。”

不過,旗袍也遇到一些偏見,讓年輕人接受旗袍並不容易,因爲有一種刻板印象認爲旗袍是老太太的服飾。楊女士說: “這是(對旗袍)很深的誤解。我想做的是讓人們瞭解旗袍的真正含義,一個世紀以來伴隨它的女性自由感永遠不會過時。”

對設計師周先生來說,出售手工旗袍是爲了延續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他說:“我們這個羣體很小,但我們傳承着一種文化,這就是我們的價值所在。”(趙風英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