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吳霜 上海報道

近一個月,銀行理財產品破淨數量大增。南財理財通數據顯示,截至3月15日,近六個月所有在運行的理財產品中有2352只跌破淨值,其中,近1月發行的有1868只,佔所有破淨產品的79.42%。

具體來看,哪類銀行理財產品跌得比較多,下跌原因是什麼?

銀行理財公司發行的產品破淨數量最多,比例也最大

數據顯示,從發行機構來看,近一個月破淨的理財產品由理財公司發行的有1708只,佔理財公司發行的淨值型理財產品的11.68%;其餘爲由城商行、股份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外資銀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破淨產品數量分別爲90只、38只、26只、4只和2只。

從全市場的淨值型理財產品來看,國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外資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發行的淨值型理財產品數量分別爲2748只、9929只、22879只、1853只、4842只,理財公司發行的產品數量爲14629只,佔總數的26.09%。 

理財公司破淨產品的數量多、比例大,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理財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數量迅速提升,且淨值化程度高。2月26日,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發佈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1年)》數據顯示,2021年理財公司發行8596只新理財產品,募集金額440824億元,同比上漲191.13%,佔全市場募集金額總量的36.08%,比例最高。截至2021年底,理財公司產品全部爲淨值型產品。 

二是,城商行、農商行以固收產品爲主,有的銀行甚至沒有混合類產品,且部分產品成立時間較早,前期積累了盈利,給後面的淨值回調留有一定餘地。比如,南財理財通數據顯示,城商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共15747只,其中固收類5927只,權益類僅275只。

三是,不排除一些產品仍然存在“假淨值”的情況,一些母行的老產品在轉型時將自己包裝成淨值型產品,其實上仍以非淨值型的方式運作。

破淨潮下,杭銀、華夏、農銀、平安、寧銀破淨比低於5%

從理財公司破淨產品的數量來看,排名前五的銀行理財公司分別爲工銀理財、中銀理財、建信理財、招銀理財和信銀理財,產品數量分別爲504只、149只、121只、71只、64只。

破淨產品數量多一定程度上與發行的產品量有關,從破淨產品佔總產品的比例來看,上述五家銀行的破淨產品比例分別爲36.84%、19.48%、15.26%、13.84%、11.85%。 整體來看,招銀理財和信銀理財的比例並不高。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理財公司在理財產品淨值普跌的背景下,破淨產品比例依然保持在相對低位,有5家理財子破淨產品比低於5%,分別爲杭銀理財2.41%、華夏理財4.33%、農銀理財4.39%、平安理財4.73%、寧銀理財4.81%。除此以外,破淨比低於10%的還有青銀理財6.06%、交銀理財8.33%、渝農商理財9.68%。

需要特別指出,貝萊德建信和廣銀理財的產品總數分別爲2只和1只,均破淨,所以比例爲100%。貝萊德建信的2只理財產品均爲權益類,風險等級R5;廣銀理財的1只產品投資性質爲混合類,風險等級R4。 

由於數據採集的樣本和統計口徑的區別,上述數據存在較小誤差的可能性。

混合類1310只近3月收益爲負 破淨產品中R3等級過半

從產品類型來看,破淨的理財產品以固定收益類爲主,共有1147只,佔總數的61.40%,其餘的混合類、權益類、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分別有692只、18只、2只。

固收類產品本身佔比較高,破淨比例自然也高。中國理財網數據顯示,市場上的銀行理財產品共32145只,其中固收類27323只,佔比85.00%;權益類230只,混合類2315只。

業內人士表示,固收產品淨值下降主要因爲債市調整,但如果長期持有,大部分還是能獲得票息收入的。

值得注意的是,南財理財通數據顯示,1310只混合類產品近3月收益爲負。 

從風險等級來看,破淨產品的風險等級集中在R3等級,爲1090只,佔比58.35%。其後佔比從高到低依次是R2等級、R4等級、R1等級、R5等級,分別爲727只、27只、15只、8只,佔比38.92%、1.45%、0.80%、0.43%。  

破淨原因拆解 

中信建投證券認爲,理財產品紛紛破淨的主要原因有四點:第一,債券投資的收益率在下降。2021年,銀行理財中債券資產佔比爲68.39%,經過一個月的震盪調整,債市目前收益率處於低位,不管是絕對收益還是相對利差等,都處在歷史較低水平。

第二,權益市場波動大。2021年末,銀行理財中權益資產規模1.02萬億,佔比3.27%,其中:固收類產品、混合類產品、權益類產品、FOF等都有權益資產的配置。據測算,固定收益類產品中權益資產佔比在0-3%;而混合類產品中,權益資產佔比在12%-37%之間。今年初以來,權益市場的波動在加大,導致資產端收益率大幅波動。 

第三,非標占比低。隨着銀行理財估值方法從成本法切換到市值法,非標資產只能用成本法覈算,銀行理財在資產端的配置中減少了非標資產的配置。2021年末非標資產佔比僅8.4%,較上半年壓降4.6%,而且大行理財公司的非標資產佔比只有6%左右。非標類資產作爲收益率相對較高的資產,佔比下降後,收益穩定器的功效在下降。 

第四,結構方面的原因。非標資產具有穩定投資收益率的功效,不受股債市場波動的影響,但是非標資產佔比相對較小,無法抵消掉股債收益率的下降,這也導致破淨理財產品的數量在增加。尤其是在債券和權益資產收益率大幅波動的背景下,非標資產穩定器功能就在下降。

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認爲,銀行理財呈現公募基金化特徵,進入真淨值時代。未來銀行理財應全面擯棄具體數值或區間數值的業績比較基準,轉向以指數爲基礎的業績比較基準體系,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機制,及時正確披露信息,徹底破除剛性兌付。

(作者:吳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