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動力汽車有必要買嗎?

作者: 肖逸思

近期,受全球疫情不斷反覆、俄烏衝突升級等因素影響,“漲價”成爲了汽車行業的熱詞。石油和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的大漲,並已經傳導至消費者身上。

在這樣的背景下,吉利汽車集團高級副總裁王瑞平在近日舉辦的“2022車用動力系統國際高峯論壇”上指出,未來電氣化的動力方案或將出現分化,混動車型的市場權重會有所提高,這主要是緣於混動車型相比純電車型而言,電池成本佔比更低,而相比傳統燃油車而言,其能有效稀釋石油漲價所帶來的消費者用車成本壓力。

從去年初開始,動力電池原材料碳酸鋰價格從5萬元/噸以下一舉突破到了50萬元/噸。王瑞平指出,碳酸鋰每漲價10萬元/噸,對電池成本的影響大約在每度電50元到100元不等,上漲至50萬元/噸意味着每度電成本上漲250元到500元。而近期“妖鎳”價格的上漲也進一步加大了電池成本,鎳金屬的成本約佔到了電池材料成本的10%。

受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影響,今年3月以來,有近20家新能源車企的40餘款電動車宣佈漲價,特斯拉更是在短短一週內三次宣佈漲價。

王瑞平表示,持續性的漲價可能會觸發電氣化方案的路徑發生改變,會促使行業趨於可持續化降本。而混動車型所使用的動力電池成本是純電車型的1/2或1/4以下,這個根據其所用的電池量決定。

混動技術正加快普及。2020年10月底,由工信部指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全行業1000餘名專家修訂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下稱《路線圖2.0》)發佈,指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佔總銷量20%左右,混動汽車佔傳統能源乘用車比例要達到50%。

這就意味着到2025年,我國各類混動汽車的銷量或將達到年銷千萬輛的級別。

從《路線圖2.0》發佈後,我國龍頭自主品牌幾乎都陸續推出了自己的新混動平臺及其車型。2021年,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安、廣汽集團等自主品牌均不約而同地發佈了其最新的混動平臺,長城則已在2020年底推出。

有分析稱,之前混動技術一直未被市場與消費者認可的主要原因是產品力不足,但新一代的混動技術競爭力有了很大提升。王瑞平表示,在過去的幾年,自主品牌都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來研發混合動力。

記者獲悉,在混動專用發動機領域,吉利和比亞迪等新混動系統產品熱效率均突破了41%大關。

比亞迪2021年混動DM車型大增467.6%至27.3萬輛,已經佔據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總銷量的46%,而其燃油車銷量佔比已低於20%。此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下稱“插混”)一直在新能源車技術路線中處於非主流地位,但隨着自主品牌在混動方面不斷髮力,其近期增勢表現也開始亮眼,在新能源車型中佔比也得到了提升。

據記者統計,自去年10月以來,插混車型銷量增速已經連續5個月超過了純電車型。乘聯會數據顯示,2021年,插混車型累計零售54.5萬輛,同比增加171%,佔新能源汽車零售總量的18%。今年前2個月,插混車型共銷售14.4萬輛,同比增加265%,佔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的2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