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新加坡《聯合早報》3月23日文章,原題:空難後的網絡亂象東航空難牽動無數中國人的心。互聯網時代消息傳得特別快。各大社交媒體平臺上出現大量消息,試圖回應社會對信息的飢渴。同一時間,網上假消息層出不窮,除了突然冒出的“幸運兒”利用災難蹭熱點,還有人發佈空難現場假視頻。更讓人憤怒的是航班失事的消息傳出後,還有企業把空難當成素材,做起悲情營銷的生意。官媒怒批:“如此輕佻,令人驚愕,請問這些人的道德素養在哪裏?悲憫之心在哪裏?人性底線在哪裏?”

針對炒作失事客機、發佈不實信息、調侃災難的言論,以及冒充相關人士蹭熱度的情況,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媒體平臺已經發布公告,提醒用戶不要藉助熱點事件蹭熱度、玩梗,並表示將用技術手段嚴加管控,對蹭熱度、博眼球等行爲採取禁言、封號等處罰。

災難成爲蹭流量的素材,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哪裏有熱點哪裏就有人蹭流量,這是互聯網上的魔怔,連空難也沒有被放過。在眼球就是金錢的時代,無下限博眼球已演變成近年來中國互聯網世界裏的一種常態,這背後是流量經濟爆發式發展,但監管的腳步還跟不上的現實。面對挑戰道德底線、觸犯法律紅線,或是在空難這樣的人間悲劇前,違反最基本人性的逐利行爲,或許更有力的監管才符合廣泛的社會預期。

網絡是雙刃劍。它打開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尤其在發生重大災難時,快速及時地傳播重要信息,讓人們能做出知情的決定;它也提供一個更平等空間,賦予每個人發表言論、發佈信息的權利;與此同時,它不可避免地放大了部分利慾薰心者的貪婪、慾望以及挑戰人性底線的行爲。(作者楊丹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