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王峯報道 3月28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正式上線。教育部3月29日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平臺建設和應用進展成效。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國開展了一場史無前例、世無前例的大規模在線教學實踐,成功應對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停教、停學危機。

目前,疫情仍在多地多點發生,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將如何助力“停課不停學”?

不斷擴充中小學智慧教育資源

今年3月14日以來,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總體日均瀏覽量由3月份前兩週的1291萬左右提高至後兩週的4619萬以上,增加了2.6倍,其中疫情比較嚴重的遼寧、吉林、福建、山東等省份增幅均超過6.5倍。

改版升級前的“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是在2020年疫情突然暴發的情況下應急開發建設的,當時的主要目的就是應對疫情暴發情況下的“停課不停學”工作,有效支撐學生的居家學習。

“當時開發這個平臺的時候,就有一個思想,學生們利用平臺去學習是一種‘大學習’,不僅僅是學習所謂的學科課程,更重要的是通過在疫情期間的多方面學習,使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夠得到全面提升,所以當時資源建設也是着眼‘五育並舉’,促進學生提高綜合素質。”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新聞發佈會上說。

呂玉剛說,在新的形勢下,最近的疫情又多點發生,給學生的正常學習和身心狀況帶來了重要影響,所以在這次平臺建設中,特別注重怎麼更好地適應“停課不停學”的需要,更好促進學生的全面學習。

平臺不僅提供了各年級、各學科的課程學習資源,更加有針對性地提供了包括疫情防控知識、生命與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疏導、家庭教育指導等方面的資源,同時注重利用抗疫中湧現的先進人物、典型事蹟,加強學生的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教育。

這次改版升級當中,特別是課程學習資源又得到了新的擴充,覆蓋了多個教材版本,更好地支撐了全國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各地區學生的學習需要。據介紹,平臺的課程教學資源目前上線了19個版本、452冊教材的19508課時資源。

“同時我們進一步提供了大量的課外學習活動資源,包括專門設計增加了課後服務版塊,還有家庭教育版塊。在課後服務版塊當中,包括科普教育、文化藝術,特別是還有體育鍛煉。同時,還提供了心理援助熱線,以及廣播體操、眼保健操等資源,防止因爲居家學習影響學生的視力,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豐富學生的居家生活,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呂玉剛說。

建設高等教育數字化體系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教育部組織全國高校利用慕課與在線教學開展了一場大規模在線教學實踐,不僅成功應對了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停教、停學危機,而且審時度勢、化危爲機,掀起了一場高等教育領域的“學習革命”。

僅2020年春季學期,就有108萬高校教師開設了110萬門在線課程,2259萬學生參與學習。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在發佈會上介紹,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數字化改革不斷深化,高校教師使用混合式教學比例已經從疫情前的34.8%提升至84.2%,基本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理念、技術、標準、方法、評價等在內的中國特色高等教育數字化發展方案。

吳巖說,高校現在已經開始實行大規模線上教學,下一步將進行深化和拓展。

在深化方面,要在在線課程的建、用、學、管四個方面做好深化工作。一是要高標準進行課程建設。下一步要在14個學科門類、92個專業類建立起每一個專業類10門左右的核心課程體系,建設國際一流、中國特色的核心課程體系。

二是老師要高效率應用。要推動各類學校、各類老師善用慕課、會用慕課、不斷創新教學應用的模式,自如嫺熟地運用線上線下混合式、融合式的教學方式。要大力推進慕課西部行計劃,把優質資源輸送到西部高校,讓西部高校在有質量的公平和更高質量的公平方面,真正提高教與學的質量。

三是在學生高質量學習方面下力氣。現在的大學生是互聯網原住民,我們要適應這種新的學習形態,提供給大學生更多的個性化自主學習的途徑。因此,各個學校都在努力開發,比如清華大學開發了“雨課堂”教學工具,北京大學建設了全媒體數字教學資源中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建設了“智課平臺”,浙江大學建設了“學在浙大”等。這些平臺支撐了混合式教學、自適應學習和智能化管理。要讓學生能夠時時、處處、人人可學,而且讓學生學得更快、更多、更深、更好。

四是要高水平管理。近日,教育部等部門已經聯合印發《關於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教學管理的若干意見》,針對高校用作認定學分的在線開放課程,明確了高校、教師、學生、平臺和教育行政部門的責任,爲在線教育長期穩定健康發展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在拓展方面,除了建好課程平臺的板塊,還要建設其他的平臺板塊,構成十大板塊的中國高等教育數字化體系。

吳巖介紹,其餘的九大板塊分別爲:實驗空間、教材、教研、圖書文獻、教管、教學數字化資源庫、質量監測、國際交流、高等教育管理決策等。

“我們要通過這十大板塊的建設,把高等教育數字化戰略推向深入,着力質量革命和學習革命的進一步提升。”吳巖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