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圖_20220410065013.png

  左起:天山路街道茅臺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金磊總是帶着“封控隨手包”;退休居民區書記張雅玉在社區擔任志願者;彭浦新村街道三泉路1015弄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李鋒肩挑多職,成爲居民口中的“鐵人全項”。 製圖:李潔

  疫情防控戰場上,有這樣一羣平凡的堅守者。

  他們沒有手術刀,卻經歷着一場場“生命接力”,轉運血透病人、續上重症患者“救命藥”;他們沒有請戰書,但只要居民有需要,就帶頭衝在最前線。他們,就是居村黨總支書記,社區“頭雁”,更是老百姓眼前最鮮活、最直接、最真實的共產黨員形象。

  去年,上海6000多個居村黨組織完成換屆選舉,一批80後、90後年輕人接棒成爲城市基層治理單元“掌門人”。社區經驗尚不豐沛的他們,遇上這樣一場大仗硬仗,卻咬着牙頂住了前所未有的難,成了社區居民心中的“頂樑柱”。再委屈再難都自己扛,但守護一方平安的責任從未敢忘,一次次突破自己,完成“不可能的任務”,盡力兜住居民眼前、心裏“天大的事”。

  年輕小囡,快速成長爲“頂樑柱”

  普陀區趙家花園居民區,老齡人口占半數以上。遇上核酸採樣這道考題,80後書記杜佳敏不走“尋常路”,直接將居委會所有臺桌搬出來,改造成“移動式核酸檢測站”。

  長寧區天山路街道茅臺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金磊,隨身帶着“封控隨手包”,裝滿口罩、手套等各類防疫物資,成了居民們口中的“百寶箱書記”。他直接將“家”搬進居委會,隨時應對突發情況。

  這場艱難的戰“疫”中,無數年輕書記們彷彿“一夜長大”,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實戰力”,也成了爺爺奶奶輩居民心中“可交託信賴的人”。

  退休居民區書記張雅玉說,起初,她也擔心,生怕這些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扛不住”。但一場場攻堅戰打下來,小年輕們也慢慢摸索出了一套“方法論”。從核酸檢測到物資保障供應、醫療急救,因地制宜找出了不少好用管用的方法。

  從“最美菜娘子”到“鐵人全項”

  每位被“封”在居委會的“小巷總理”,常會捏着手機睡覺,白天與居民們打交道,晚上還要“開小會”。看似流程清晰的物資供應,當放大到成百上千個個體,就成了一項費時費力的“大工程”。有人要加菜、有人要退款,供應方的貨源也在實時變動。楊浦區殷行街道工農新村黨總支第二支部書記徐娟蓮總是電話打不停、計算器按不停,只爲穩住大家的“菜籃子”,大家送她一個暱稱——“最美菜娘子”。

  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三泉路1015弄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李鋒,是居民口中的“鐵人全項”,由於居委會主任、物業經理相繼被封,他主動肩挑多職,忙到停不下來。確認樓內居民信息、人員召回、對接醫護,網格化核酸篩查、抗原體檢測等,一週連着一週轉、一件接着一件幹,一天接300多個電話已不算啥,每天不到4小時的睡眠時間,且只能屈就在一張簡易的行軍牀上。“我們就是百姓眼前最鮮活、最真實的共產黨員形象。爲了居民,再難都要挺住”。

  臨危受命,越有壓力越是要拼

  危急時刻,還有不少黨員幹部們臨危受命。不僅管好自己的社區,還要成爲別的社區的強力外援,撫平居民們的焦慮不安。

  “整個居委會被封,接下來工作怎麼開展?”閔行區虹橋鎮河南居民區就遇上了這樣的困難。情急之下,東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顧趙嵐接到緊急通知,安排其兼管河南居民區黨總支工作。於是,他便成了2個居委會近4000戶居民的主心骨。曾在河南居民區工作9年的他,就是在這裏一路成長起來的,對環境和居民都很熟。兩個居委會,意味着雙倍工作量。爲此,他組織動員居委會幹部、樓組長、黨員志願者分成若干小組,做好各種應急準備。在小區核酸檢測的忙碌時刻,他總是最晚一個離開。高強度的工作,讓他回想起當兵時的情景,“就像部隊吹集合號拉練一樣,越有壓力越是要拼”。

原標題:這些居村黨總支書作爲社區“頭雁”,他們要成爲居民心中“可交託信賴的人”

值班主任:高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