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國內股市動盪、債市反覆。雖然回撤幅度可控且佔比有限,但全面淨值化後的銀行理財產品還是在“破淨潮”裏面臨着巨大的贖回考驗。

高壓之下,疊加季末衝存款等試點操作,多家理財公司存續規模較今年年初高點有所回落。券商中國記者獨家獲悉:四家大行理財子公司的存續規模,共計減少超萬億。

但可喜的是,進入四月,銀行理財短暫迎來的喘息。記者提取wind數據發現,銀行理財的“破淨”數量已經回落至2000只以下,且實現了多日未新增破淨產品。另有上述國有大行理財人士透露,目前其管理規模已經回溫至三月份的高峯水平。

1

至暗三月

三月中旬,市場傳出消息,兩家頭部理財公司遭遇鉅額贖回。

彼時的市場形勢是:俄烏衝突升級,引發海外股市大幅下挫,能源與農產品價格暴漲;通脹上行疊加疫情反覆,國內債市與股市雙雙受挫,年初以來的10年期國債收益率自低點上行了近20個BP,A股深度回調,滬深300指數和中證500指數最大回撤雙雙接近20%。

當時銀行理財的破淨佔比大約在3%-6%區間,尚處可控範圍,但已經引發輿論一輪又一輪關注,也讓傳聞添了許多可信度。不過需要說明的是:三月份的理財存續規模變動,通常還有銀行季末衝時點存款的因素在起作用,所以,不能將相關理財公司存續規模縮水的幅度等同於鉅額贖回的幅度。

但銀行理財確實經歷了艱難的三月,而券商中國記者獨家獲得的可信數據,也能一定程度上予以佐證。數據顯示:四家大行的理財公司,截至一季度末的時點管理規模,均較年初高峯時點餘額下降。縮水的規模,三家在兩千多億,一家超3500億元。

從投資性質劃分,被贖回的主力是佔據存量產品絕對比重的固定收益類產品。記者獲悉:僅固收類產品,就有兩家位於北京的大行理財公司合計規模減少約3800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兩家公司的混合類產品餘額保持穩定,存續餘額只是微降;而其中一家理財公司的權益類產品保持平穩,沒有減少。

2

連續失血後迎來短暫喘息

對於正努力走出“至暗時刻”的銀行理財來說,“拐點”或許所言尚早,但是一個好消息是——銀行理財確實在接連一個月的節節敗退後,迎來了久違的短暫喘息。

wind數據可以直觀佐證。

一是 “破淨”數量從一路向上到小幅下探。3月1日-3月27日,浮虧數量一路上揚,每日新增數十至幾百只“破淨”理財。在3月11日,銀行理財“破淨”數量正式突破兩千,達到2117只。而在3月21日,“破淨”只數達到2245只,佔比8.13%,達到今年以來的小高峯。到3月28日,直線惡化的情況得到扭轉,“破淨”產品數量退回到兩千水平線以下,爲1914只。

二是“破淨”數量下探後短暫企穩。拉長觀察區間,自3月28日銀行理財破淨“數量”在3月28日首次下探後,清明節後連續三個交易日,“破淨”數量穩定在了1897只,單日未見新增。

三是“破淨”佔比持續半個多月的8%以上(3月15日佔比8.21%),目前終於回到了6.71%。

綜上,銀行理財短暫企穩,但未知的是離真正大面積走出“破淨”陣痛還需多久 。

有所謂的“破淨潮”,就有護盤的“自購潮”。自3月23日光大理財打響“自購第一槍”後, 目前已有5家銀行理財子公司以合計不超過28.5億元自購旗下理財產品。其中,興銀理財將以自有資金約10億元投資於旗下多系列產品,創出了目前自購的最高記錄;而招銀理財在公司自有資金的基礎上,還引入了骨幹員工增持的方式彰顯信心。招銀理財稱:截至3月25日,公司高級管理層、各部門負責人自持公司理財產品的合計金額已超過其去年薪酬的合計金額。

有行業人士呼籲,希望投資人能以更理性的視角看待什麼才叫“好產品”。“我認爲不僅僅要看絕對收益,還需要看控制回撤的能力。產品淨值下跌時,如果淨值回撤遠低於同期市場回撤;或是在淨值上漲時,跑贏同類資產和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的產品,它就是較爲優秀的產品。”一名大行理財公司的投資部門負責人直言。

在市場風險比較大的時候,如何讓一隻產品能夠比較穩健地控制回撤,他坦言這是團隊一直在修煉的課題。目前的該團隊的做法大概分爲三點:一是運用槓桿,增厚收益;二是調整投資組合,增加交易性收入;三是把銷售費和投資管理費降低一些。

責編:戰術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