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證券發佈研報稱,無懼資本市場寒冬,看好創新藥長期景氣度,推薦biotech龍頭企業。研發和商業化能力獲初步驗證、無傳統業務包袱的龍頭各項業務進入正循環,現金儲備整體充裕,短期對外部融資需求度較低。維持百濟神州(06160)、信達生物(01810)、榮昌生物-B(09995)、諾誠健華-B(09969)、康方生物-B(09926)、科濟藥業-B(02171)增持評級。

秋儲冬糧,短期無需過度擔憂頭部biotech資金儲備。biotech股價近期大幅調整,以港股biotech爲例,截至22年4月9日,香港未盈利生物技術指數(887818.WI)過去一年的跌幅達61.03%;18A條款香港上市的未盈利biotech接連破發;22Q1香港藥品與生物科技行業融資額僅爲17億港幣,同比下降95%,融資額創18Q1以來季度新低;創新藥投資進入情緒低谷期。投資者對biotech在手現金可否滿足其未來資金需求的擔憂進一步給市場帶來壓力,但國泰君安認爲短期無需過度擔憂。21年行業在手現金創新高。國泰君安對港股34家未盈利的非疫苗biotech進行分析,其20、21年年底的淨現金總額分別達到874、110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01%、26%,表明行業整體在20Q3-21Q1寬鬆融資環境中儲備了足量資金。截至4月9日,34家公司中有8家(佔比24%)淨現金佔市值比例超過50%,3家(佔比9%)超過100%,市場對國內biotech未來發展不確定性的擔憂已較充分體現。

約76%港股未盈利biotech年內無融資壓力。國泰君安對港股34家未盈利的非疫苗biotech進行公司個體維度分析,結果顯示在21年,20家公司(佔比59%)收入小於1億元,僅1家公司(佔比3%)因一次性產品授權收益帶來正經營性現金流。以這些港股上市公司爲代表,國內biotech整體處於行業發展早期,確實需要外部融資來支持研發。自18年港股未盈利生物技術公司啓動IPO已來,行業資金需求逐年增加,50家18A上市的公司(未包含年報延遲公佈的基石藥業)20年、21年研發費用分別爲260億元、385億元,同比增速爲48%。其中34家biotech公司(非疫苗)佔其主要部分,20、21年研發費用分別爲241億元(佔比93%)、331億元(佔比86%),同比增速爲37%。基於產業調研和國泰君安的測算,認爲雖然22年該板塊研發資金需求將大概率創歷史新高,但目前biotech整體在手現金相對充裕。基於對未來經營活動現金流、研發費用、管線推進的預測,國泰君安認爲34家樣本公司中有26家(佔比76%)目前在手現金可以支撐2年及以上研發,在22年不需要進行外部融資。百濟、信達、再鼎等頭部biotech融資能力表現更爲突出。

催化劑:創新藥加快獲批;產品快速放量;創新藥海外授權或獲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