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徵程 建功新時代·老區新貌】

  光明日報記者 馬躍華

  日前,福建長汀縣南山鎮大坪村山上草木蔓發、景氣和暢。當記者來到這裏,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呈現眼前:100多名工人正在這裏揮汗如雨地種植木荷、楠木、深山含笑、杜英、楓香等闊葉樹苗。

  “近年來,長汀縣不斷開創義務植樹活動新方式。”長汀縣林業局高級工程師範小明說,2020年2月開始,長汀在福建省的全民義務植樹網推出“我爲長汀水土流失精深治理種棵樹”,去年推出“我爲紅軍長征出發地種棵樹”,今年又推出“我爲碳中和種棵樹”。不斷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長汀的植樹造林,努力將長汀的森林建成錦繡森林、健康森林和致富森林。

  正是這樣真抓實幹、久久爲功,長汀奪取了水土流失治理的決定性勝利。2021年年底,長汀的水土流失面積減少至31萬畝,流失率下降至6.68%,低於福建省7.52%的平均水平;水土流失區植被覆蓋率從20世紀80年代的10%~30%提高到77%~91%。2021年,長汀榮獲首批全國水土保持示範縣,被列爲全國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今年長汀縣將先行區建設作爲全縣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突出推動水土保持與鄉村振興有效融合,推動生態保護與生態產品價值協同發展,全方位推進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

  由“治”到“防”轉變

  自1月11日汀江源自然教育館試對外運行以來,線下到館參觀學習累計達25600餘人次;參與第九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線上有獎答題活動達3萬多人次,免費送出汀江源自然教育館門票上千張。

  俗話說:“攻城難,守城更難。”長汀縣已奪取水土流失治理的決定性勝利,縣域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性改善。爲進一步鞏固和擴大長汀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引導促進全縣上下厚植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長汀縣在省市各方的支持下建立了汀江源自然教育館。

  與此同時,長汀縣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重點由“治”向“防”轉變。

  “防主要是防生態系統‘二次退化’,防病蟲害,防人爲破壞。”範小明說,今年長汀縣將更加嚴格執行《長汀縣山地農業綜合開發審批管理辦法》《長汀水土流失區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以及水土保持“三同時”等制度,進一步加強監管。

  由“綠”向“富”邁進

  在長汀縣大同鎮新峯村上水寨山場上,福建省林業鄉土專家魏仕斌正現場指導人們如何種植、採摘、烘烤竹蓀。

  魏仕斌說,自1998年以來,他一直在長汀從事食用菌栽培實用技術的總結和推廣。在自己發展可持續食用菌產業的同時,也爲當地林業技術人員、林農、貧困戶講授推廣食用菌知識,重點傳授茯苓、靈芝、竹蓀種植技術,培訓人員1000人次以上,其中包括食用菌種植專業戶200多人。

  上水寨山場種植靈芝、竹蓀80多畝,近幾年在魏仕斌指導下,長勢不錯。放眼望去,只見滿山毛竹挺拔繁茂,竹林下,觀賞靈芝花色吉祥,滿畦竹蓀,潔白嬌嫩。

  近年來,長汀縣着力把水土流失治理成果運用好、把生態的優勢發揮好,與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真正讓綠水青山成爲百姓的金山銀山,實現經濟發展高素質生態環境高顏值。

  據瞭解,目前長汀縣重點發展生態旅遊、林下經濟、農家樂、休閒農莊、森林人家、水鄉漁村等各類休閒農業,着力培育一批“生態美、百姓富”有機統一的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振興樣板村鎮。

  “路越走越寬了。”魏仕斌對長汀發展林下經濟的前景充滿信心,他表示將帶領更多的農戶走上致富的道路。

  全面改善人居環境

  長汀縣策武鎮南坑村黨支部書記沈騰香是位女能人。

  南坑村的山曾是光禿禿的“火焰山”,是一個水土流失嚴重的區域。沈騰香憑藉超強的忍耐和毅力,和全村黨員一起,引領村民開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治理荒山、脫貧致富的攻堅戰,開荒種果9000多畝,種植銀杏近萬株,形成治理水土流失與發展特色產業相結合的發展模式。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南坑村成爲山清水秀美麗宜居的村莊,行走在村中,猶如走進了一幅水墨畫裏。沈騰香也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老區婦女創業創新標兵等榮譽稱號。

  沈騰香告訴記者,近年來,長汀在原水土流失區打造“田園牧歌·七星閃耀”跨村聯建鄉村振興示範片及“紅旗躍過汀江·兩山實踐走廊”鄉村振興跨村聯建示範片,使鄉村變得生態、美麗、宜居。

  據介紹,今年長汀縣還突出探索推進林業碳匯項目,已委託福建省林業勘察設計院對長汀林業資源現狀可開發碳匯工作開展摸底,計劃可開發13萬畝森林經營碳匯項目及38萬畝竹林經營碳匯項目,預計交易金額將達1800萬元,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得到拓寬。

  《光明日報》( 2022年04月18日 03版)

原標題:福建長汀:山清水秀畫中行

值班主任:顏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