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學帶回家

ID:steamforkids

我們可能都聽說過機場爲了防止鳥類撞擊飛機引發事故,而引入各種手段驅趕鳥類的故事,也可能都聽說過因爲鳥類撞擊而引發的重大飛行事故。

一架被鳥類撞擊而損壞的美軍直升機  圖/U.S。 military - Air Combat Command

但是實際上,在日常生活中,鳥類還會撞擊汽車窗戶、房子的窗戶,並因此死亡——撞擊這些玻璃窗並不會引發什麼很大的事故,所以不會引起我們的重視,但事實上,因爲撞擊玻璃窗而導致的鳥類死亡,已經成爲僅次於家貓撲殺之外,造成鳥類死亡數量最多的人類影響了

一隻撞到玻璃死亡的鳥  圖/pixabay

根據研究,在美國,家貓每年會捕殺13~40億隻鳥,因撞擊玻璃窗而導致的鳥類死亡數則爲3.65~9.88億隻。在加拿大,這個死亡數據則在1600~4200萬隻之間。雖然目前還沒有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數據,但從這兩國的數據來看,全世界每年至少有數十億隻鳥因此死亡。

鳥類撞到玻璃窗的原因主要與玻璃本身性質,以及夜間的燈光有關,無論是鳥眼、人眼還是很多其他動物的眼睛都很難分辨透明的玻璃窗與空氣——想想有多少人撞到過玻璃門或玻璃窗?這時候若是玻璃窗裏面是綠色的植物盆栽,鳥類就有概率一頭撞上來。

當陽光好的時候,玻璃的反射效果也很出色,這時候它會反射出窗外的綠色植物,比如行道樹之類,或者反射出一片藍天來,這時候鳥類自然也會不辨真假一頭撞過來。

到了夜間,由於遷徙中的鳥可能以星光指引航向,但現代城市中嚴重的光污染可能干擾鳥類的判斷,導致其失去方向感,從而飛向光亮處。光亮處往往也就是玻璃窗密集之處,因此鳥類撞窗頻繁。

這種撞擊對鳥類傷害嚴重,多數鳥類可能會直接因此顱內出血死亡,有時候甚至直接連堅硬的頭骨都會有所損傷。少部分鳥類在撞擊後當時可能會倖存下來,但會因爲鳥喙斷裂或顱內出血等原因在隨後的數小時到數天內死亡。不過,由於鳥的屍體可能被清潔工清理,被流浪貓叼走或是在牆角的綠化帶中腐爛,未當場死亡的鳥類則可能因爲飛走而死在其他地方,因此平時我們很少看到屍體。

在北美之外的其他地方,鳥類撞擊窗戶這一現象還並未引起很高的重視,科學家們普遍更加關心我們在文章開頭所說的機場的鳥擊防範問題。但是根據北美的研究結果,鳥類撞擊窗戶的最大受害羣體實際上是遷徙中的鳥類,而全球九大鳥類遷飛區中的四個經過我國,因此我國的此類情況可能也極爲嚴重。

不過科學家們研究後發現,如果掌握了撞擊的規律,我們就有辦法利用較小的成本最大程度減少鳥類的傷亡。北美的研究發現,鳥類的撞擊事件有明顯的季節性,主要集中發生在遷徙和繁殖季,一般來說,也就是春秋兩季最爲頻繁。

與一般人認知相反,城市化極高的地方,鳥類撞擊的幾率反而相對比較低(雖然撞擊總數也不少),反而是在城鄉結合部,或是綠化比較好的小城鎮,撞擊頻率更高一點。科學家猜測,這可能是因爲生活在城市中的鳥類已經學會了與鋼筋混凝土共存,但是在城鄉結合部或小城鎮,由於綠化率高,窗戶更容易反射出周邊的植被景象,自然更容易吸引鳥類撞擊。尤其是建築周邊5米內樹木的存在會極大增加鳥類的撞擊概率。

另外,建築物的高度、佔地面積和玻璃面積也影響到了鳥類的撞擊。超過10層的高樓,撞擊相對較少,1~10層的中低層建築則貢獻了絕大部分撞擊事件;佔地面積越廣,玻璃面積越大,則更容易引起撞擊,所以那些體積龐大的商場周邊,往往更容易找到撞死的鳥類屍體。

最後,對夜晚光照的研究則表明,夜間房間內的光線強度也能大概率影響鳥類。當夜間建築中的光線強度由50%上升到100%時,春天的鳥類撞擊頻率會增加6~10倍。

所以,要是簡單總結的話,居住在綠化率較高、中低樓層的讀者們可能就要注意了,在春秋季可能需要做一些小小的準備,避免鳥類因撞窗而死亡。在白天,挪開靠窗的植物盆栽是最簡單的方法;國外有專家認爲,可以在玻璃外側貼上能夠反射紫外線的貼膜,因爲人類無法用肉眼看見紫外線,但大部分鳥類可以;此外,還可以在玻璃上貼上點狀條紋,條紋之間的空格應該不大於5*10釐米,這樣即使是部分喜歡在密林間穿梭的鳥類也不會試圖穿過這些透明的空格了。而在夜間,不管燈光強度多大,拉上不透光的窗簾就足夠了。(文/沈夢溪)

參考資料:

https://docs.qq.com/doc/DQm1qcVlDWGFIYU5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