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代財經

  “他們開始知道找專業人士指導,買私教課程,一週三次私教課的老年人也不少,很多在健身房一年花費10萬元。”

“前兩個月,我85歲的奶奶執意要走了我們家閒置多年的踏步機。”林航(化名)再給老人家打電話的時候,老人家告訴她,自己每天都會踏上半個小時,常年的坐骨神經疼痛因爲這個習慣也減輕了不少。

這時,林航才發現,新一代的老年人,已經不再滿足於街邊公園的戶外健身設備和有濃郁Disco風味的廣場舞了,他們在網上衝浪,與新生活方式接軌,開始報瑜伽班,上舞蹈課,還請私人健身教練,堅持去健身房“擼鐵”。

近一兩年,社交平臺上關於老年人健身的視頻也越來越多。畫面中,滿頭銀髮的老人出現在佈滿現代化運動器械的健身房裏,手握兩個大啞鈴,一遍遍重複着單腿垂直下蹲的訓練動作。專業人士介紹,這叫“保加利亞深蹲”,是一個稍不規範就會損傷膝蓋的動作。

與全是年輕人健身的視頻不同,這樣帶有巨大反差萌的視頻可以讓發佈者收穫高於平日數倍的點贊。各個平臺上,以“60歲老人健美操”“73歲坐姿高位下拉”“60歲阿姨第一次引體向上”“帶57歲的媽媽臀腿訓練”爲主題的內容比比皆是,有人兩年減重30斤,還有人靠8塊腹肌逆襲爲“老年彭于晏”。

老年人對健身和健康的需求增長帶動了銀髮一族的健身經濟,上海體育學院針對社區1500名老人的問卷調查,超66%的受訪老人表示需要專業的室內健身場所,其中1/3的人非常需要專業的室內健身場所。

不過,銀髮一族能撐起又一個好賽道嗎?

居家健身卷向奶奶們:一年瘦30斤,65歲做健身博主

65歲的Jenny奶奶就是老年健身大軍中的一員。

早上7點半,Jenny奶奶已經做完了一組瑜伽,之後邊和老友視頻通話,邊喫早飯,接着還麻溜地用手機剪輯好了一段運動視頻。“運動的話,一天一次或者一天兩次,如果早晨空腹沒有來得及運動,我就安排在下午,一個小時左右。當天的運動視頻一般準備晚上配好文字,就發到平臺上。”

曾經體重達160斤的Jenny奶奶,在2020年因爲一次體檢結果而感到焦慮,“有脂肪肝、高血脂,還膝蓋疼,這時候我就下定決心要減肥,要把自己的身體搞好,我7月份開始就跟着一些網上的運動視頻調整飲食和運動,抖音、頭條、小紅書,看很多健身視頻,再結合自己一些想法去做,效果很快,每次稱體重數字都在往下掉。”

Jenny奶奶介紹,她年輕的時候任一家貿易企業的管理層,酷愛時尚,“我讀書的時候是學醫的,後來去做了貿易,那些時尚雜誌我都訂閱的,就看他們怎麼穿搭,怎麼好看。”如今對健身癡迷,也是源於肥胖帶給了她很多健康問題。

去年8月,Jenny奶奶的體重下降至120斤,健身也成了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與健身相關的消費也多了起來:“瑜伽墊買了幾條,運動服有二十套,彈力帶、泡沫軸這些居家健身器材我基本都有。淘寶、實體店、1688網站都有買。”

2021年11月,Jenny奶奶開始在平臺上分享自己的健身生活。和很多年輕博主一樣,Jenny奶奶把“一年瘦30斤”這個標籤打在了自己身上,也因此吸引了不少人關注,分享通過自學的全身燃脂、瘦腹部、瘦手臂、Tabata燃脂、花式健步走、尊巴舞。

“不跑不跳,晨起空腹有氧,20分鐘汗流浹背”“晨起空腹燃脂,零基礎、大體重、膝蓋友好”“開肩美背,Tabata跟練”。這些健身博主常用的標籤詞也會出現在她的健身視頻裏,這是她在其他年輕博主那兒學到的。

Jenny奶奶對時代財經透露,通過粉絲留言與私信,她能感受到健身的生活方式正被大家喜愛和接受,在她的身邊也有越來越多的同齡人開始加入健身大軍,他們不僅自己跟着軟件視頻堅持鍛鍊,還非常樂意分享經驗。

根據我國第七次人口普查,預計2033年左右進入佔比超過20%的超級老齡化社會,之後持續快速升至2060年的35%。

與此同時,樂刻運動、Keep、每日瑜伽、咕咚運動等健身服務商開始關注中老年羣體,並上線相關內容。但是即構研究院顯示,市場上專門針對中老年的專業健身內容卻嚴重短缺,老年在線健身服務商佔比不超過4%。

“老齡化背景下,大量老人的運動解決方案集中在散步、廣場舞等非專業場景,但是對於老年人的全身疼痛、局部關節的受限是沒有提出專業的運動解決方法,這些其實也是需要被解決的。”樂刻運動LITTA事業部總經理章瑋對時代財經分析,中國市場對老年人這一類需求的解決方案集中在貼膏藥、靜躺、服用保健品等初級階段上,如何切入這一部分市場,填補場景和需求空白是當下要做的。

健身房的老年人:一週三次私教課

值得關注的是,不僅僅是線上,老年羣體專業健身熱潮已經蔓延到了線下。

樂刻運動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老年人到線下門店健身羣體雖然佔比不高,但近兩年增速明顯,每年的增幅在30%左右。

資深健身教練胡紅(化名)認爲,在健身領域,線上內容永遠無法解決根本,最終都是要回歸線下,“網紅帶動了一部分以前不鍛鍊的人,提高了整體健身意識,這最終會促成線下成交。”

在胡紅的學員裏就有部分60歲以上的老年人。他們的課程一般都是私人定製,教練需要先了解他們的基礎疾病、關節問題等,然後針對性地設計動作,避免可能存在的損傷和風險。另一位健身教練劉星也表示,在線下,老年人甚至比年輕人更樂意爲自己投資,“相對一些團操課,他們更願意買私教課程,因爲這樣更安全、更精準。我帶過一個有強直脊柱炎的幼兒園老師,帶她訓練跟拉伸,前年剛剛退休。”

胡紅所教授的老年健身學員來自各個領域,有的從事金融、銷售工作,也有退休教師,其中時間最長的一位學員跟着他練了3年,“有一位60歲左右的學員,買了兩年的課程,大概20萬元。還有一對夫妻,兩人分別練,目前花了7-10萬元。”

在胡紅看來,健身更像是這部分老年羣體的一種投資行爲,“現在健身是爲了以後在生病上少花錢”,這是客戶的原話,不少老年人也意識到——人生大部分的消費不都在最後這幾年生病花掉了嗎?

事實上,大多數堅持去健身房健身的老年人都信奉這一個理念——多去健身房等於少去醫院。80後專業健美運動員小時(化名)十分認同這一觀點,認爲器械訓練比有氧運動更能解決老年羣體的問題。“身體技能的衰老依靠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是解決不了的,他們需要通過器械,並且有針對性的訓練,讓肌肉變得更強大,更好的保護關節,抵抗身體出現的各種衰老的表現。”

目前,小時65歲的媽媽每週進行兩至三次器械訓練,她發現,如今認真健身的老年人更多了。“他們開始知道找專業人士指導,買私教課程,一週三次私教課的老年人也不少,很多在健身房一年花費10萬元。”

當然,也有老年人出於社交的需求選擇健身房,“不少老年人來健身房打發時間、聊天、喝下午茶,把這裏當做一個社交的場所,也有老人圖健身房洗澡便宜,辦一張2000塊的年卡,專門來健身房洗澡。”胡紅介紹。

Age Club新老年商業研究院認爲,在健走、廣場舞在內的戶外運動形式無法滿足中高端老年人羣對健身專業化的升級需求時,專業化的老年健身房或成爲一種新消費趨勢。

在日本,一家專門爲高齡女性用戶打造的健身房Curves,已擁有超過1900多家連鎖門店。早在2016年,其淨收入高達216.67億日元(約合10億元人民幣),其中利潤有42.35億日元(約合2億元人民幣)。

意識不足,市場環境欠缺,中國的銀髮健身生意能行嗎?

事實上,在海外市場,除了專門針對老年人的健身房品牌,近年來還有各種針對該羣體的專業健身產品受到資本的青睞。

去年2月,一個爲老年人提供個性化鍛鍊計劃的平臺——美國健康科技公司Bold獲得70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去年11月,一個專門爲55歲及以上成年人設計的在線、現場和互動的小團體力量訓練健身計劃,數字化老年健身平臺Vivo宣佈完成11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

在需求上,銀髮一族的健身市場大有可爲,但是時代財經發現,目前,國內市場上鮮有專門針對中老年人的專業健身品牌。

多名消費領域投資人對時代財經表示,中國健身行業仍處於初期發展階段,在人口結構老齡化的趨勢下,老年羣體的專業健身需求在未來會越來越強勁,但是就目前來說,這一羣體對專業健身的認知度仍然不及海外國家成熟,這也是這類項目實現商業價值閉環的最大阻礙。

胡紅也認爲,大部分老年人的意識還不夠,不願意投入太多在健身上。一位投資者對時代財經表示:“大部分中國的老年人運動需求還是屬於低層次的那種,動動就好,社交很重要,有個廣場舞創業項目,倒是不少人追逐。”

與海外發達國家相比,雖然我國健身行業市場規模在逐年擴大,但健身人口滲透率與國外仍有不小的差距。據國際健康及運動俱樂部協會(IHRSA)數據,2020年美國健身人口滲透率達到19.0%,英國、德國、法國分別達到15.6%、14.0%和9.2%,而中國則僅爲4.9%。

針對老年羣體的專業健身生意還需要更成熟的市場環境。一名在北京做老年線上教育的項目主管王齊對時代財經說,他們的項目內也設有太極拳與舞蹈課程,但根據課程報名情況和經驗來看,偏向靜態學習的老年人會更多。“除非有人願意花重金去教育,沒有到投資的黃金期。”

章瑋也對時代財經表示,大部分中國老年人並不追求極致健美的身材和低體脂率,運動習慣的維持能使人的精力更好,身體更健康,作爲品牌端,也是最優先的是解決這一部分大衆需求,“產品解決方案一定是給用戶提供價值,這一定是在大量的用戶基礎上,然後順帶實現商業價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