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管理工作指引》(下稱《指引》),自2022年5月15日起施行。其中包括,落實新發展理念的要求,在溝通內容中增加上市公司的環境、社會和治理(ESG)信息。

業內人士認爲,新規意味着進一步推動ESG數據披露的規範化,一方面,對上市公司踐行社會責任起到了監督作用;另一方面,也爲資管機構的ESG投資提供了數據支持。ESG信披要求從監管層向下推進,相信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底層數據問題長期困擾着國內的ESG投資,具體的痛點包括數據缺失、數據質量不佳、重要信息分散等。

放眼全球,數據問題被公認爲是ESG投資的一大障礙。借鑑海外資管機構的經驗,以金融科技爲工具,我們或許能在監管指定信披的基礎上更進一步。

企業ESG信披納入監管指引

4月15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管理工作指引》(下稱《指引》),自2022年5月15日起施行。其中包括,落實新發展理念的要求,在溝通內容中增加上市公司的環境、社會和治理(ESG)信息。

對此,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博士後熊婉芳認爲,ESG理念目前在國內仍處於起步階段,新規將進一步推動ESG數據披露的規範化,一方面,對上市公司踐行社會責任起到監督作用;另一方面,也爲資管機構的ESG投資提供數據支持。

此前,滬深交易所先後發佈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指引,鼓勵企業發佈ESG報告,強化 ESG信息披露,但並沒有正式的強制性文件規範具體披露要求。“現下ESG披露數據比較齊全的主要是中證800的成分股,意味着ESG主動披露這一塊,做得好的大都是藍籌企業。”熊婉芳告訴券商中國記者,“ESG信披可以給企業帶來好的聲譽,但也需要一些成本,中小公司缺乏動力去做。”

她認爲,新規會進一步推動對上市企業的ESG信披要求,從監管層向下推進,相信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同時,在她看來,新規向着解決ESG底層數據缺失的目標邁出了一大步,爲公募機構開展ESG投資帶來很大的利好。“將來,一家企業是否做好了ESG,靠自己做宣傳效果就不大了,機構可以使用大量的公開數據直接比較,形成客觀的結論。”

底層數據困擾國內ESG投資

此前,多位ESG從業人士曾表示,底層數據缺失、數據質量不佳等問題,目前仍是公募ESG投資的核心痛點之一。

富國基金的基金經理蔡卡爾認爲,海外ESG業務的大規模開展離不開ESG底層數據、評級模型、監控體系、解決方案等多維度的零部件支持,而目前國內ESG領域仍在發展初期。

蔡卡爾重點提及了國內ESG信息的披露程度和質量問題,指出這兩者仍有改進的空間。她表示,市場上絕大部分ESG評級機構和數據供應商在蒐集ESG底層數據的過程中,都會碰到數據質量不高、重要信息分散、缺乏統一披露指引等問題,大大降低了ESG數據整理的效率。

彼時,由於ESG底層數據尚未要求強制披露,大部分數據只能通過抓取或者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取,其結果是ESG評分和真實情況可能存在偏差,那些可用於投資參考的ESG評分體系對國內上市企業的覆蓋也不是很理想。

匯添富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韓賢旺表示,從上市公司公佈的ESG報告來看,大部分企業只披露了ESG相關的管理政策,執行方法和具體舉措披露較少,反映執行效果的數據更是寥寥。從深層次來看,上市公司對ESG的認知和重視程度不夠,沒有把ESG的提升和披露當作公司重要的事情去做。

海外資管機構的“他山之石”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香港中文大學發佈的《2021年度中國資管行業ESG投資發展研究報告》指出,調查顯示,內地被訪機構中,63%的機構認爲ESG責任投資的最大障礙是“上市公司ESG相關信息難以獲取,信息不完整或可信度不高”,這與BNP對全球投資者的ESG調查結果吻合,數據被公認爲全球ESG投資的障礙。

基於此,海外資管機構也在ESG數據的獲取和處理方面進行了長期探索,其中包括構建相關平臺,使用金融科技手段進行ESG的底層數據採集和優化等等。

採訪中,蔡卡爾也提到這一點,她認爲國內公募機構應更多通過金融科技的視角進行長期可持續的投資。“借鑑貝萊德、富達等海外資管機構經驗,國內機構可以結合自身優勢,內部研發和搭建類似於Aladdin Climate和Fidelity ESG Pro等ESG技術平臺。”

具體而言,依靠系統對ESG底層數據進行自動採集和優化處理,對不同來源的信息進行有效過濾,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情緒標籤識別、無監督學習、知識圖譜等人工智能技術實時更新ESG數據庫,最終將處理好的高質量ESG數據納入公司整體ESG評估和投資框架,幫助公募基金管理人以更精準、快速、協同的方式踐行ESG投資理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