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4月28日報道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4月27日報道,一項針對135個國家的研究顯示,氣候變化到2050年可能導致全球生產總值損失4%,並對世界多個較貧困地區造成不成比例的打擊。

《聯合早報》援引路透社報道稱,標普全球週二(4月26日)發佈了一份報告,研究海平面上升以及更頻繁的熱浪、乾旱和風暴可能造成的影響。

研究指出,若以多數國家政府迴避施行重大氣候變化新政策的情況來計算,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損失平均可能是較富裕國家的3.6倍。

報道稱,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則面對野火、洪水、大型風暴和水資源短缺的威脅,意味着南亞的國內生產總值有10%至18%面臨風險,比歐洲地區高出十倍。中亞、中東和北非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也都因氣候變化面臨相當大的損失。

據世界氣象組織(WMO)的計算,過去50年來,世界某處平均每天都會發生與天氣、氣候或水有關的災害,每天造成115人死亡、超過2.02億美元的損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