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成都日報錦觀

20000億後如何發展壯大產業集羣?

地區生產總值跨越2萬億後,成都瞄準了3萬億的目標。站在新的起點上,成都如何繼續跑出加速度?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引擎”,工業穩則經濟穩。在地區生產總值跨越2萬億臺階的過程中,成都大力拓展先進製造業,工業經濟穩中向好,作爲經濟大盤“壓艙石”作用十分明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處提及全力建設製造強市、產業建圈強鏈等相關內容。

在向3萬億進軍的過程中,培養工業經濟新增長點至關重要。昨日,記者採訪了相關主管部門負責人、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以及專家學者。大家紛紛表示,將在錨定推進新型工業化、佈局新賽道構建新場景培育新產業、創新驅動等方面發力,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不斷強化工業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支撐作用。

推進新型工業化

加快推進製造強市

2022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6%。37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21個行業增加值實現正增長,12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兩位數增長。這是成都工業經濟2022年交出的成績單。作爲成都的“立城之本、興市之要”,製造業充分顯示了經濟大盤“壓艙石”的作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去年是穩步開局之年、今年是起步成勢之年,我們將繼續推動製造業增存兩端發力、量質雙翼齊升。”市政協委員、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黨組書記王凱認爲,在經濟總量跨越2萬億後,成都距離先進製造的目標還有很大空間,既需要量的積累,又需要質的提升,也正是基於這樣的機遇與現實,成都必須錨定製造強市目標,堅定不移推進新型工業化。

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成都將制定實施製造強市建設“1+1+6”政策體系,製造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9.5%。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王凱表示,將深度推進“兩化融合”“兩業融合”,聚焦新賽道構建新場景培育新產業。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信息化深度融合。通過兩者數實融合,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推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培育新產業,做強科技研發、信息技術、產業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支撐,實施成都現代都市工業發展行動計劃。

推動建圈強鏈

促進新興產業集羣融合發展

2022年,成都深入推進產業“建圈強鏈”,新能源汽車、服務機器人、集成電路、電子元件和光伏電池等高附加值、高技術產品產量快速增長,“工業挑大樑”“製造業扛大旗”作用進一步凸顯。

過去5年,成都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2%,總量跨過7個千億級臺階、達2.08萬億元。電子信息產業規模突破1萬億元,形成3個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羣、2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新增3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王凱表示,聚焦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要推動產業建圈強鏈攻堅突破,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融合發展。

在聚焦產業的同時,成都還將助力市場主體不斷成長。王凱介紹,將推動企業梯度培育攻堅突破。服務企業“上規、上市、上雲、上榜”,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品牌企業。實施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程,支持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培育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我們將搶抓‘智慧蓉城’建設歷史機遇 ,助推成都工業級無人機產業建圈強鏈高質量發展。”市政協委員、成都攜恩科技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劉洋表示,公司的發展離不開成都優良的營商環境和完備的產業鏈條。對公司未來發展,信心滿懷的劉洋早已有了謀劃。“順應全市高質量發展目標,攜恩科技將搶抓‘智慧蓉城’建設的歷史機遇。”他表示,將大力推動無人航空數字運營與“微網實格”深度融合,協同創新健全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體系,促進產業青年高質量就業,助推成都工業級無人機產業建圈強鏈高質量發展,實現青年、產業與城市共成長。

市人大代表、博世汽車部件(成都)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文曉表示,製造業是成都市重要的產業支柱,汽車行業又是製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可以說是製造業的一個大集成,具有產業鏈長、帶動效應大、消費佔比高的特點,成都已經擁有千億級汽車產業基礎,更應抓住汽車產業帶來的新機遇。胡文曉認爲,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所有和新能源汽車相關的產業都有很多機會,這也將成爲成都招商引資、招商引智、建圈強鏈過程中發力的方向。胡文曉特別提到了氫能產業。“成都在氫能產業有較好的先發優勢,相關研究所、企業超過10家,而且是全產業鏈覆蓋。”胡文曉分析,結合現在建設成渝氫走廊、打造中國“綠氫之都”的機遇,還有更多可能將在成都彙集。

佈局未來產業

推動製造業實現變革

創新是城市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產業能夠持續保持領跑的關鍵。過去一年,成都成功獲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範城市,城市創新指數躍升至全球第29位。成都累計17家企業科創板上市,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萬家。搶抓創新佈局未來產業,也成了代表、委員討論“如何培育新的工業經濟增長點”這個話題時聚焦的一個重點。

科倫藥業是國內最大的輸液生產企業,產銷量多年在行業中首屈一指。2022年,成都科倫藥業旗下科倫博泰刷新了成都創新藥“出海”的金額紀錄。公司是如何實現從輸液龍頭企業轉向創新藥生產企業,並找到了新的增長點呢?“創新是生物醫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市人大代表、科倫藥業新都工廠總經理助理楊琴告訴記者,市場認可的背後,更需企業不斷彙集各類創新資源要素。自2013年以來,科倫藥業已累計投入百億元研發創新資金,獲得專利超過4000項。楊琴表示,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新型工業化內涵和邏輯深刻調整,在此之下,更需要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動力,加快推動製造業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專/家/訪/談

成都如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唐豔(成都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金沙智庫特約研究員)

綠色低碳是創新增長的源泉。成都圍繞產業建圈強鏈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以促進可持續增長和增進民生福祉爲目標,以節約自然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爲基礎,以綠色低碳產業集羣爲着力點,提高自然資本在發展中的比重,培育創新經濟增長點,體現公園城市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特點。

一是以場景營造提質生態資源利用,增值自然價值和自然資本。構建生態產品價格覈算和評級體系,建立健全“分類覈算、分類應用”的生態產品價值覈算機制,探索構建“綠道銀行”和“生態賬戶”。創新生態產品經營開發模式和路徑,打造生態及價值實現產業生態圈;二是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以無廢城市建設推動發展循環高效型綠色產業;三是促進化石能源消耗轉向低碳清潔能源利用,讓低碳產業作爲經濟創新增長的源泉。推進以碳金融方法促進節能環保技術研發及裝備產業綠色化,發展節能環保、清潔能源、低碳運輸等綠色產業,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着力發展新材料製造、新能源汽車、光伏、鋰電、低碳建築等低碳清潔產業,加快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發展低碳型生產性服務業,提升合同能源管理、能源與排放覈算服務、碳排放權交易諮詢等能力;四是以改善市民關心的生態環境質量問題爲核心,順勢發展環境治理相關產業。拓展數智環境系統的應用,發揮大數據、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現代信息技術的獨特優勢,推進環境治理、環境監測、環境審批與服務等數字化建設,構建生態環境治理信息化產業體系。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劉泰山 蔡宇 吳喆 陳仕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