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經濟看上去增速快,但其隱憂不少。

文 | 樓春豪

“印度是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經濟體!”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份關於世界經濟形勢的報告,引發了印度輿論的狂歡。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19日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印度2022-2023財年(2022年4月-2023年3月)經濟增速有望達到8.2%,成爲全球增速最快的主要經濟體。在這份報告裏,美國、德國、日本、英國、法國等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速預計分別是3.7%、2.1%、2.4%、3.7%和2.9%,而中國、俄羅斯、巴西、南非等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速預計分別是4.4%、-8.5%、0.8%和1.9%。

雖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將印度經濟增速預期從此前的9%下調至8.2%,印度儲備銀行(央行)的預期則是7.2%,但在當前國際局勢複雜多變,特別是新冠疫情、俄烏衝突等嚴重擾亂全球供應鏈、推高國際油價的背景下,印度如此高的經濟增速預期,自然令印度一些媒體亢奮不已。

1

印度經濟“大起大落”

過去幾年,印度經濟可謂是“大起大落”。

2020-2021財年,新冠疫情使本已陷入下滑通道的印度經濟雪上加霜,印度經濟增速爲-7.3%,是表現最爲糟糕的主要經濟體之一。

2021-2022財年,印度遭遇第二波疫情的慘痛衝擊,在付出沉重代價後“帶疫復工”並最終觸底反彈,錄得8.9%的經濟增長率,成爲全球增速最快的主要經濟體。

及至本財年,雖然國內外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但印度經濟部分指標已經完全超過疫情前水平。

農業是疫情暴發以來印度表現最爲穩定的產業。根據印度財政部2022年3月最新經濟評估,得益於相對風調雨順的天氣和不斷改進的農業水利設施,印度主要作物的耕種面積和產量都有所增長。2021-2022財年,印度夏收作物面積增長7.7%,雜糧和豆類的種植面積分別增長54.5%和43.7%;除了土豆之外,其他作物的產量都取得豐收。

俄烏衝突局勢推高全球糧價後,印度外長蘇傑生、財長西塔拉曼等多次表態,“印度願意出口更多糧食幫助應對全球食品通脹。”

印度的工業、服務業也逐步走出疫情陰影。印度工業和服務業受疫情衝擊非常嚴重,但自2021年下半年來逐漸恢復並超出疫情前水平。

根據印度財政部數據,截至2022年3月,製造業經理人採購指數(PMI)已連續9個月處於擴張區間。2022年2月,印度八大核心工業指數同比增長5.8%,也是4個月以來最好數據。截至2022年3月,服務業經理人採購指數也連續8個月處於擴張區間,交通運輸、居民消費等表現不俗。

印度政府公佈的其他經濟數據也總體不錯,部分數據甚至創出近年最好水平。比如,2022年3月,商品服務稅(GST)突破1.4萬億盧比大關,同比增長14.7%。再如,2021-2022財年,印度商品貿易出口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43.18%至4178.1億美元。2022年3月,印度商品貿易出口額同比增長14.53%至403.8億美元,是單月商品貿易出口額首次超過400億美元。

2

多重因素助益印度經濟

2014-2016年,印度也曾取得7.5%左右的經濟增速,引起西方輿論界對“印度模式”的吹捧。

不過,在2018年第三季度後,印度經濟表現糟糕,淪爲“褪色金磚”。

此次印度經濟重回高速增長軌道,既有2020年經濟活動受疫情衝擊近乎停滯的低基數效應,也有印度爲應對疫情出臺系列刺激政策的後續效果。

2021年第二波新冠疫情衝擊下,印度付出了沉重的經濟和生命代價,但也使得其民衆新冠抗體陽性比例非常高,某種程度上接近“羣體免疫”。印度政府加速推進新冠疫苗接種,根據“數據中的世界”(Our World in Data)顯示,截至2022年4月25日,印度至少接種1劑新冠疫苗的人數比例爲72.3%,完整接種疫苗的人數比例爲61.1%。

隨着疫苗接種率的提高,印度經濟活動逐漸恢復,原本被抑制的國內需求和投資得以迸發。2021年4月-2022年1月,衡量私人投資的資本商品指數(CGI)同比增長20.8%,而同期政府公共投資同比增長約20%。此外,2022年2月,印度個人消費信貸同比增長12.3%,且主要用於汽車、耐用消費品等消費。

印度政府爲應對疫情衝擊的經濟政策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產業振興方面,印度政府拋出“印度製造2.0”,重點扶持27個領域的“印度製造”。商業工業部的投資和內貿促進司負責15個製造業領域計劃落實,商業司負責12個服務領域的計劃落實。此外,印度政府還出臺生產關聯刺激計劃(PLIs),聚焦推進汽車、半導體等14個重點產業;降低企業稅、增加對國內製造業產品的公共採購、出臺分階段製造業計劃等,推動製造業發展。

外資領域,印度政府加強央地和跨部門協調,中央部委、地方邦政府和印度駐外使領館加強合作,提供優惠條件,希望承接從中國轉移出去的產業鏈。

印度政府提出要建立“全球製造業替代中心”,其取代中國製造業中心的企圖一目瞭然。數據顯示,2020-2021財年流入印度的外國直接投資爲819.7億美元,創下年度最高紀錄。

基礎設施領域,印度批准成立專門爲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的“國家基礎設施和發展融資銀行”,並出臺國家基礎設施管道(NIP)、國家貨幣化管道(NMP)、工業園評估系統(IPRS)、印度工業土地銀行(IILB)等政策,試圖補足基礎設施滯後的短板,改善營商環境。

3

“隱憂”不容忽視

印度經濟存在鮮明的“兩面性”。靚麗的經濟數據難掩印度經濟的深層次問題,而其增長高速也難以帶來高質量。

高增長並未帶來高就業。根據“印度經濟監測中心”(CMIE)的數據,2017-2022年,印度勞動力就業率從46%下降到40%,超過半數達到法定工作年齡的勞動力無法獲得工作。另外,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2020年的一份報告,印度在2030年前需要創造至少9000萬個新的非農就業崗位,對應的就是每年8%-8.5%的增長率。

顯然,如果無法有效解決勞動就業的話,印度不僅無法實現期待中的“人口紅利”,還可能會面臨高失業引發的社會穩定問題。

其次,高增長遭遇高通脹。根據印度統計與計劃執行部的數據,2022年3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達到7%,超過印度儲備銀行2%-6%的中期通脹目標的高限。此外,印度商工部數據則顯示,批發價格指數(WPI)3月飆升至14.6%。雖然在4月8日的會議上,印度儲備銀行貨幣委員會一致決定維持基準利率不變,以保證經濟增速,但如果通脹水平繼續上揚的話,印度儲備銀行或將加息。俄烏局勢的持續勢必會進一步導致輸入性通脹,加劇印度經濟不確定性。

高增長加劇貧富差距。根據“世界不平等實驗室(World Inequality Lab)”發佈的《2022年世界不平等報告》,印度1%最富有的人口占全國財富比例高達33.0%,10%最富有的人口占全國財富比例爲64.6%,而收入最低的50%民衆則只佔全國財富的5.9%,顯見貧富差距巨大。

前兩年,印度經濟受疫情衝擊很大,但與莫迪政府關係密切的安巴尼財團和阿達尼財團,財富卻實現高速增長。此外,就在3月底,印共(馬)在全國範圍內組織了大罷工,抗議莫迪政府多項改革舉措“反工人、反窮人”,也側面反映印度貧富差距巨大。

總之,印度經濟看上去增速快,但其隱憂不少。

新京智庫特約撰稿人|樓春豪(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研究所副所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