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書指出,受新能源汽車產銷高增長帶動,2021年中國鋰電產業規模大幅上漲,出貨量較2020年增長一倍之多;上游多個材料級產品產能緊缺,導致電池核心材料供應不足。
  ◎白皮書強調,鋰電行業企業近年來開啓擴產潮,且產業投資向西南地區集聚的趨勢明顯,四川省成爲2021年鋰電產業鏈投資額最高的省份。與此同時,中國鋰電企業加速全球佈局步伐,積極進軍海外鋰礦市場。

每經記者 張蕊    

當前,“雙碳”目標成爲世界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共同價值追求,作爲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領域,鋰電產業在新能源汽車、儲能等市場需求帶動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實現逆勢增長。

4月28日,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指導,中共遂寧市委、遂寧市人民政府和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2022“鋰電之都”產業生態及供應鏈大會在四川省遂寧市射洪市召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大會了解到,本次大會以“共築鋰電新生態,共贏雙碳新時代”爲主題。會上,賽迪顧問與射洪市人民政府聯合發佈中國鋰電產業發展指數(遂寧指數)白皮書

鋰電產業發展指數整體平穩上漲

賽迪集團總經理兼賽迪顧問總裁秦海林介紹,遂寧指數是國內第一個以地區冠名的全國性鋰電產業指數,也是第一個國內大數據平臺智能發佈的鋰電產業指數,第一個國內“季度+年度”雙週期、高頻次發佈的鋰電產業指數。

中國鋰電產業發展指數(遂寧指數)遵循目標性原則、可比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等原則,綜合考慮產業鏈上下游政策、資本、企業、要素等對產業發展的影響,設市場潛力、資本熱力、創新動力、供給能力和主體活力五大一級指標、20個二級指標及若干個三級指標,力求全面、綜合反映當前全國鋰電產業的發展水平與所處階段特點,是鋰電產業發展的晴雨表,產業投資的風向標。

數據顯示,2017第四季度以來,中國鋰電產業發展指數整體呈現平穩上漲態勢,2021第四季度中國鋰電產業發展指數達到307.6,4年間增長3倍有餘。

白皮書指出,受新能源汽車產銷高增長帶動,2021年中國鋰電產業規模大幅上漲,出貨量較2020年增長一倍之多;上游磷酸鐵鋰、前驅體、六氟磷酸鋰等多個材料級產品產能緊缺,導致電池核心材料供應不足,大額鎖單現象頻繁出現。

白皮書強調,鋰電行業企業近年來開啓擴產潮,且產業投資向西南地區集聚的趨勢明顯,尤其是四川省成爲2021年鋰電產業鏈投資額最高的省份。

與此同時,中國鋰電企業加速全球佈局步伐,積極進軍海外鋰礦市場。隨着大批量動力電池逐步進入“退役期”,鋰電池回收風口已經來臨。

開展電池回收領域的關鍵技術聯合攻關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在大會上做主題演講時談到全球鋰資源與需求概況。他表示,鋰資源可劃分爲外生和內生兩種大類,全球現有已經查明的鋰資源儲量大約是1.1億噸,其中我國儲量約爲795萬噸,佔全球儲量的7%,居世界的第四位。

根據電池行業的測算,一個GWh電池需要碳酸鋰743.56噸,按照綜合利用率30%換算,我國鋰資源儲量可生產相當於30萬億千瓦時的鋰電池。

“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現在氫礦石、鋰電原料供不應求。”鄭綿平說,2021年下半年以來,在鋰化合物供應相對緊張及產業需求上升的雙重刺激下,鋰鹽價格回升並創歷史新高。截至今年3月,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已經漲到50萬元/噸。

長期以來,我國鋰資源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達到66.7%,未來需求仍存在較大缺口。鄭綿平預計,全球碳酸鋰需求將保持在平均25%以上的年增速,2025年全球碳酸鋰需求量有望達到100萬噸以上,2030年有望達到300萬噸。

鄭綿平認爲,如果僅考慮國內鋰電動車和儲能等需求,預計我國碳酸鋰需求量2025年將會達到60萬噸,2030年將達到85萬噸。據此測算,到2025年缺口將增大至15萬噸,到2030年缺口將達到35萬噸。

基於這些情況,鄭綿平提出了五點建議:

首先是要加大資源勘察力度,拓展鋰資源研究。“我國還有很多豐富的鋰資源鹽井,包括鹽湖鋰、硬巖鋰等,從國家層面來說要繼續摸清家底,做好戰略新興能源產業資源的保障。”

其次是要重視外生礦產資源關鍵技術的研究,特別要強調的是鹽湖提鋰問題。爲此要着重研究一些關鍵問題,比如超前提鋰的一些關鍵技術,從而大幅提高鋰的回收利用率。同時要減少鹽田面積,降低對生態的不利影響,也需要開發一些顛覆性的提鋰技術,實施“一湖一策”,針對不同類型的湖要制定靈活性、適應性的方案。

三是推進“礦山城市”,大力加強家電的綜合回收利用。鄭綿平說,2021年我國已經成功回收了3萬噸左右的碳酸鋰,預計到2030年我國城市礦山碳酸鋰回收利用率將會達到15萬到16萬噸左右,但還需要進一步開展電池回收領域的關鍵技術聯合攻關。

四是持續優化佈局國外鋰資源,鼓勵國內企業聯合開發境外優質鹽湖鋰資源和其他優質的鋰資源。

五是加強人才保障工程,構建國家創新平臺,切實加強鋰電池新能源的關鍵礦產材料研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