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李下

來源:伯虎財經(ID:bohuFN)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中國人結婚的“三大件”變爲洗衣機、冰箱、電視。其中,必不可少的是電視,因爲丈母孃就看電視選小夥子。也就因爲這個,當時中國湧現了像康佳這樣的電視巨頭。

時過境遷,隨着大家的收入提高,洗衣機、冰箱的覆蓋率越來越高,只有電視,隨着互聯網的到來,娛樂方式的變遷,成爲一個雞肋的存在。

電視,真的要被互聯網給拋棄了嗎?康佳又如何從中突圍?

42.7%與7.5%,大眼對小眼

據康佳公佈的2022年一季度財報數據,其營業收入83.2億,相比去年縮減15.3%,不過淨利潤有1個億,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2.7%。難能可貴又有點匪夷所思。

經過仔細端詳財報發現,一季度,康佳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爲其帶來了大約5個億的收入,其中非流動資產處置是3個億,政府補助是2個億。

如果扣除這部分的利潤收入,真正跟營業收入相關的扣非淨利潤爲負的4.2億,相比去年同期,虧損擴大了7.5%。

這是康佳業績報表裏的一個常態現象。過去三年(2019年到2021年),康佳的淨利潤增速驚人,分別爲2.1億、4.8億、9.1億,幾乎是成倍增長。

但另一方面,扣非淨利潤卻與淨利潤兩極反轉,分別爲負的18.8億、負的23.7億、負的32.5億,三年內虧損分別增加了近5億、10億,也是成倍增加。

可以看見,康佳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下降,虧損正在被放大。

有趣的是,2022年以來,深康佳A(康佳在深交所上市的股票名)一直處於陰跌狀態,4月27日(一季度財報發佈日)的前兩日,跌幅最大。

這部分可以歸結爲整個二級市場不景氣,這兩日也是A股大跌的兩日,不過另一方面,康佳的跌幅明顯高於深證綜指,拉低了平均值,可見投資人對一季報還是存在恐慌。

另一方面,4月27日康佳發完財報後,深康佳A到達4.01塊的低位後,開始上演觸底反彈,如今股價有了欣欣向榮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報出來後,如果在全球領先的中文搜索引擎輸入“康佳一季報”等相關關鍵詞,出現的標題大多是“淨利潤同比增長42.68%”。

當然,簡單地把股市的增長歸結爲標題肯定也是不客觀的。4月底以來,深證綜指也是整體緩慢回暖,作爲深證指數的一部分,康佳只不過是藉着市場的暖風進行一次價值迴歸。而且相比兩年前13塊的高位,也許現在4塊的康佳真的被低估了呢?

畢竟,在大衆對康佳的印象還停留在彩電的時候,殊不知它已經進入了環保、半導體、大健康、新能源,還有房地產領域。

彩電巨頭多條腿走路

新世紀第一個十年,家裏購置的第一臺彩電品牌叫KONKA,一直用到21世紀第二個十年,看着鄰居家的黑白電視換成了彩電,又換了一臺彩電。那時候看到康佳自然而然地想到電視。

直到很多年後才發現,康佳一開始不是電視,現在也不是電視,康佳的未來也不會賭在電視上。

康佳成立於1980年,英文名KONKA,一家中外合資電子企業,一開始做的是收音機、錄音機。1983年,康佳進入彩電行業,憑藉對人才的追求和在技術上的突破,慢慢從國內外的彩電品牌中脫穎而出。

1992年康佳A、B股票登錄深交所,1998年首次登上國內彩電行業第一把交椅,2003到2007年,康佳又連續5年蟬聯彩電銷售榜首。

幫助康佳穩定國內彩電一哥位置的是CRT電視(陰極射線顯像管),不過那時,液晶平板電視嶄露頭角。2003年,康佳曾通過低價策略搶佔液晶電視28.7%的市場份額。但到了2004年4月,液晶品牌增至22個——相比2003年初曾加了近一倍,康佳的液晶市場份額也相應折半。

此後,康佳的重心也回到CRT上,並致力於CRT電視的平板化。無奈液晶電視憑藉在厚度和重量上的優勢,不斷蠶食CRT電視市場。數據顯示,2008年前十個月,CRT電視零售量減少兩成。

與液晶電視擦身而過後,2012年,康佳又迎來了打着互聯網電視旗號買電視的樂視、小米、華爲、PPTV、暴風等。這次電視的互聯網化,對傳統彩電企業打擊巨大。兩年後,康佳宣佈轉型互聯網,計劃通過智能電視,打造一個互聯網運營平臺。

不過當時,主業逐漸萎靡的康佳看着進入黃金時代的房地產,也開始見異思遷。2007年,康佳董事局通過了成立康佳房地產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的議案;2012年,康佳準備貸款77億啓動深圳總部廠區舊改項目。不過,因爲該項目土地產權的糾紛,引發2015年和2016年管理層的動盪。這不僅導致康佳在智能電視上的計劃化爲泡影,也加快了康佳在彩電業務的衰落。

財報顯示,2016年,彩電業務收入貢獻爲61.47%,2017年打折到了38.41%。意識到彩電的輝煌不再後,2017年,康佳集團對外表示:“康佳未來不只是彩電企業。”

2018年,在成立38年之際,康佳進行央企混改,宣佈戰略轉型,並宣佈2022年營收千億的目標。

這次轉型的方向就是多元化,包括半導體、新能源、環保、大健康、AIoT等,動作快而且果斷。形象點說,步子邁得又開又快又大,至少從外界來看是這樣的。

比如半導體領域。2018年,康佳建立半導體科技事業部,隨後成立了合肥康芯威(2018)、康佳芯盈半導體(2019)、康佳芯雲半導體(2020)。2020年,康佳計劃總投資300億的半導體產業園項目落戶江西南昌;最近4月,康佳總投資100億涵蓋半導體、新消費電子的智能製造科技城項目落戶上饒。

環保領域,2018年,康佳剛剛宣佈進軍環保產業後,環保科技事業部就先後拿到了遼寧東港市約13億元PPP項目、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約28.5億元中央城區綜合提升項目。

大健康上,2019年,康佳位於山東煙臺的首個創新孵化基地“康佳生命科學創新中心”也很快落成。還有新能源領域。2021年9月,康佳計劃收購鋰電領域的海四達和明高科技,雖然最後交易失敗,但難掩康佳入局新能源的野心。

不過,儘管動作洶洶,但康佳取得的成效並不顯著。

2021年財報顯示,多元業務中做的最好的是環保,但目前收入是43.5億,總營收佔比是8.87%;康佳最爲看重的半導體,只有3個億,佔總收入的0.66%。剩下的“其它業務”,加起來佔總營收的7.63%。

此外,2021年,康佳的毛利率爲3.47%,下降了2個百分點,遠低於創維的16.8%,TCL的16.7%。

在戰略轉型的初期,多元化業務需要持續投入,低毛利意味着高投入會進一步壓縮盈利空間。這是擺在康佳上面的壓力,不過,康佳似乎別無選擇。

電視企業的集體黃昏

2021年一項針對中國年輕人的調查報告中有一個很有趣的數據,在所有的家電中,電視以25%的高票當選年輕人搬家時候最傾向丟棄的家電。

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電視開機率是70%,但到了2021年,這組數據已經變成了27.7%。另有奧維雲網數據顯示,過去三年,國內彩電零售量連續下滑,2021年跌破了4000萬至3835萬臺。

在手機、電腦、工作逐漸佔滿人的空間和時間後,電視成了大廳的一個裝飾品,過去輝煌的電視企業成了黃昏的落日。現在只要是彩電企業,都開始焦慮,紛紛轉型。

2017年,長虹推出智慧家庭應用解決方案,拓展了智能控制、安全、大媒體、能源、健康等五個業務方向;創維集團則開始了光伏、造車,做起了現代服務業;TCL的轉型路徑跟康佳有點像,2021年8月剝離了電視機的代工業務,主要是在半導體和數字化領域進一步探索。

如果參照同行,現在的康佳反而顯得不那麼焦慮,甚至有了點優勢。因爲2020年,康佳在電視市場的銷售已經排在第六,落入第二梯隊(洛圖科技數據);而到2021年,康佳的彩電業務不足總營收的15%。

在彩電業務對全局收入的影響越來越弱後,康佳也有了殊死一搏、一門心思開拓半導體、環保等領域的勇氣。

未來,電視或許會演變爲智慧大屏,成爲放在各個展會、樓房大廳上的一個to B屬性的商品。電視會像功能機一樣,成爲藏品。

參考來源:

1.互聯網風雲榜:十年百億虧損背後,康佳難掙新“錢”途

2.中國電子報:CRT:市場萎縮兩成 三五年內仍是市場主流

3.北大商業評論: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康佳的低價液晶彩電策略爲何失效?

4.21世紀經濟報道:康佳玩地產 華僑城受牽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