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代桃僵”的来历和意义

“李代桃僵”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汉乐府诗《鸡鸣》。

……兄弟四五人,皆为侍中郎。五日一石来,观者满路傍。黄金络马头,颖颖何煌煌。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这首诗是说有这么一家人,就是这样,里面的兄弟四五人,靠着自己姐姐的这个裙带关系,全是都当上了侍中郎,结果当大官以后,他们不知低调,不知收敛,一天到晚骄奢淫逸。等到你这个皇后姐姐死了,或者是失宠了,马上树倒猢狲散。再看这兄弟四五人,互相之就没有了亲情,互相检举、诬陷,甚至诛连族人受过。

这其实就是东汉时期的一种政治腐败现象,也就是“外戚”、“后族”势力的一个兴衰过程描述。当时,老百姓看到这种现象就非常感慨,就用李树和桃树来做比喻:李树生在桃树旁边,当虫子来咬桃树的时候,李树代替桃树牺牲了自己。再看看这些亲兄弟之间,在大难临头之时还不如树木啊!

这就是“李代桃僵”这个成语最早的来历。其实最初的意思,指的是兄弟之间互相守望相助这种亲情,后来兵家借鉴了其中的主宾关系,形成了一种军事谋略,成了后来的“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李代桃僵。而现代却成了一个贬义词,往往被人理解为“代人受过”。

二、“李代桃僵”的成功战例

“李代桃僵”的军事核心意思,是指以牺牲局部利益换取整个战局的胜利,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分清两点:一、必须要分清谁是“李树”,谁是“桃树”,即你的战略目标是“李树”呢还是桃树;二、要找到自己的长处,必须是以已之长攻敌之短。

“李代桃僵”在军事人应运非常广泛,而且也是在古代的军事战例中,“三十六计”中应用最多的一计。最早且最著名的要算“田忌赛马”了。

关于“田忌赛马”的故事可谓是妇孺皆知,我们太熟悉不过了。那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事,是说齐国将军与齐威王赛马,比赛的规则是分上、中、下三等马比赛三场,羸两场者为胜。田忌在比赛中从来没有胜过,后来在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膑的指导下,通过调整马的次序终于获得了胜利。

“田忌赛马”体现的主要军事思想,也正是局部服从了整体。即,以牲下等马来换取了整个比赛的胜利。后来的楚汉之争中,刘邦的彭城突围(其实就是逃跑),由于纪信长得酷似刘邦,便自告奋勇,假扮刘邦投降迷惑项羽,后来被项羽发现后下了开水锅,被煮了,但刘邦却因此而逃脱。这也是一个典型的“李代桃僵”战例,即纪信作为“李树”代替刘邦这个“桃树”死,换取了刘邦的活。

三国时典型的“李代桃僵”事例也是非常多的,而最善于使用此计的人便是曹操。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由于缺少粮草(此为《三国演义》中所载),为了多维持几日,便让粮草官王垕用小斛分粮,结果差点引起士兵哗变。为了稳定军心,曹操栽赃杀了王垕,从而稳定了军心。还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大家可在评论区交流。

三、“李代桃僵”的商业价值

“三十六计”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现代起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推崇。它不光是一种军事谋略,而且应用于商业和职场,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策略。下面我们可以看一个西方商业上的成功事例。

上世纪,美国有一个瓷器公司设置了三条生产线。其中第一条生产线是高档生产线,专门生产高档瓷器。但是,这个生产线不挣钱,一直干着“赔钱赚吆喝”的卖买。而中档的瓷器生产线是公司盈利的大头,每次都能挣很多的钱。低档的瓷器生产线是纯手工制造,挣得钱也非常之少。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有人就建议这个董事长,既然高档的瓷器生产线老赔本,还不如把它停了,我们重点把资金、技术各种这个优势都投给这个中档生产线,这样挣钱不就更多了嘛?但是,董事长没听,他坚持还是保留了他高档生产线。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其实,这个董事长深谋远虑,他还是非常有远见的。他认为瓷器不能只作为一种生活用品,我要把它提高到艺术品价值,要让以后生产的这些标志性瓷器进入到美国的国家博物馆,成为一种艺术上的珍品,被大家所认识。基于这个战略目标,就必须保留高档瓷器生产线。这新的、高档次东西刚生产出来是赔钱,但是由于他的艺术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肯定会被社会所认可。

而低档生产线虽然是纯手工制作,但是这种手工制作却能让公司这些瓷器的艺术大师、包括一些新进入公司的学徒,能够通过锻炼手艺培养高档的艺术人才,让艺术人才通过这种手工制作学会了更多的手艺,就能应用到高档的瓷器的生产线了。那么有这个低档的生产线来储备公司的后备人才来锻炼人的工艺水平,在由高档生产线生产的高档瓷器打开整个市场创造知名品牌,在这种情况之下中档生产线不就盈利更多了吗?

这个听起来是不是像“田忌赛马”的那番操作?当时,这个董事长坚持了自己这个策略,高、中、低三个档次的生产线并行不悖,于是整个公司名声是越来越大,盈利也越来越多了。

这种例证在商业活动中其实也是常见的,只是人们大多在无意识中践行,并没有想到会这个“李代桃僵”相联系的。不信可以仔细盘点你的身边和日常生活。

三、“李代桃僵”的破解之法

在“李代桃僵”这条计策中,存在着“李树”、“桃树”以及攻击“李树”的“虫子”三股力量。这三股力量相互较量,形成了战争的复杂形势。那么,如何才能够完美破解这条计策呢?

  • 弃李求桃,桃李皆得

这是站在“虫子”的角度来去想破解之策。现在虫子要去啃桃树,可是,李树在前面挡着,怎么办呢?只要能够分清李树和桃树,我可以不理李树,直接绕过李树攻击桃树。在实战当中,具体就是不理会小股纠缠而直奔目标的一种战术。

在二战中,德国攻击法国时,法国人将“马奇诺防线”当着牢不可破的防线,认为德国的进攻完全是可以被挡在此。而德国军队却并没有与其在此纠缠,而是直接绕道比利时,从乡野进攻法国,提高了战争的突然性,让法国人以措手不及。这个便是典型的“弃李求桃”。

  • 指李为桃,桃李皆毁

当桃树隐藏很深而打不着时,就将李树当着桃树打,打到了李树,接下来就可以打到桃树了。主要是要通过打李树来达到损坏桃树的名声、威望,所以,每打一下“李树”,我就坚决地称我打的就是“桃树”。

  • 不惹是非,揽功推过

战国时期,秦国一直都想攻打楚国,但中间隔着韩国,没有办法,他只好一直去攻打韩国。为此韩王特别苦恼,向公孙侈问计。公孙侈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建议韩王与秦国讲和,并划出了一座城池给秦国,假意与秦国联合攻打楚国。

楚王闻讯直接慌神了,最后大臣陈轸又看出了端倪,这韩国是想坐山观虎斗啊!于是,陈轸就给楚王出了个主意,派使臣带着大量的财富去韩国,要与韩国结盟。结果韩王贪财就答应了。秦国一听韩国又与楚国结盟,立即发兵又攻打韩国了。

韩国哪里是秦国的对手,最后又是割让城池,并让太子去秦国当人质,这才让秦国撤了军。在这一仗当中,楚国巧妙地利用了反“李代桃僵”之计,化去了一场危机。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