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克釗

中國玉石雕刻大師

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

南陽獨山玉雕刻研究所副所長

鎮平玉神工藝品有限公司首席設計師

張克釗是首位以鄉村生活場景爲素材進行獨山玉創作的玉雕藝術家,有着“中國獨山玉黑白人物雕刻第一人”之稱,他對“人”和生活的關注是他表達思想,寄託情感的重要動力和靈感來源,在充分解讀獨山玉材料的顏色和結構的基礎上,因材施藝,巧用俏色,順色立意。

他的玉雕藝術是純粹而自然的,他關注的“人”亦是樸素而鮮活的,在他的作品中,無論是嬉笑玩耍的孩童,或是相互依偎的年邁夫婦,都呈現出真實自然的生活狀態,這是對“人” 的關懷和關切,是人文精神的藝術表達。

獨山玉《心路》.張克釗.2009

一、因材施藝,天人合一

獨山玉豐富的色彩以及相對可觀的體積體量,爲玉雕藝術創作提供了無窮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空間。自商朝起七千多年來,玉雕人在獨山玉雕刻技藝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而精深的琢玉經驗,其中,俏雕是最獨特的一種方式。在當下獨山玉的雕刻中“巧用俏色”已成爲因材施藝過程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工藝技法,“順色立意、依形就勢;黑白巧配、相映生輝”。 這些當代獨山玉雕刻藝術理論,無疑體現了充分尊重玉石材料本身特點,順應自然,順勢而爲的態度,這是人文精神天人合一的藝術觀追求。

獨山玉《起航》.張克釗.2016年

在張克釗的俏色玉雕作品中,不同顏色和形體空間的處理自然隨意,恰到好處,彷彿不是一塊玉石,而是一件被着色的小型泥塑作品,這信手拈來的輕鬆是根據材料特點深思熟慮反覆推敲的結果。每一件作品的立意,每一個人物的動態,人物之間的組合呼應關係,以及人物與物品之間的關係,任何一個環節都考驗着作者對材料的理解和把控,如何順色立意依形就勢,如何讓故事生動有趣,如何讓人物充滿生命力……,藝術家手中的獨山玉黑白料爲他的這些思考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材料基礎。

二、關注生活,以人爲本

張克釗在玉雕藝術創作中,用最純熟的技藝和最真摯的情感塑造了最平凡的人物,給予平凡人物以真善美的表現。藝術家內心向往真實而自由的生活與情感,始終以質樸的情懷創作,他的人生和作品中飽含一種樸實誠厚、以人爲本的人道主義精神品質。他敬畏傳統,不忘創新,能在玉雕主流之外,另闢蹊徑,隨心而行,將關注點轉向中原鄉土衆生百態的真實生活。用手中的工具記錄着一個時代背景下人們平凡生活中溫情感人的點點滴滴,讓這種質樸的美感凝固成了一個永恆,反映着中國社會平民階層的生活狀態。

獨山玉《逐夢》.獨山玉.2018

他有一雙敏銳的眼睛洞察着生活的一切,對各種不同身份的人在生活中流露的真實情感拿捏的恰到好處,用藝術的方式表達美的理想,既真實又超越現實,跨越了具象的描繪而進入恆久的、隱喻生命的領域。無論是作品《放飛夢想》、《啓航》中小男孩們一起放紙飛機時歡呼雀躍,《戲鵝》、《樂融融》、《吉祥》裏孩童餵雞逗鵝時的調皮搗蛋,《很拽》系列作品主人公中擁有一輛二八自行車時的酷拽得意,還是《二尺花布》《時間都去哪兒了》老夫老妻日常恩愛的幸福瞬間,都被作者氣韻生動地表現出來,讓我們感受到他對生活中平凡普通的人的關懷和關照。

獨山玉《編花籃》.張克釗

三、造型藝術語言傳達人文精神

張克釗的玉雕創作技法融合了中國古代傳統雕塑和玉雕語言,以及西方雕塑造型語言,以形傳神,以神融形,突破性地從傳統玉雕藝術中實現了真正具有本土現代性的“中國做法”。

衆所周知,形體是立體雕刻藝術中最基本的語言,雕刻正是通過形體向觀者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藝術觀念。在雕刻作品中,不同的形體狀態會給觀者帶來不一樣的視覺感受,例如尖銳的形體,通常會帶給觀衆一些不安全感;幾何形體,通常給人理性,冰冷,嚴肅之感;渾圓飽滿的有機形體則給人溫暖,親切,舒適感,這種感覺會使觀衆更加容易親近擁抱和觸摸。

張克釗作品展資料圖

回到張克釗的雕刻作品中,不難看出他對形體有着自我認知的探索,在孩童題材的系列作品中,兒童的面龐形體渾圓飽滿,身上棉服的處理也足夠概括簡練,少有褶皺凹陷,呈現出一種向外膨脹的視覺張力,這與充滿生命活力的孩童氣質相符,整個作品營造出活潑可愛,天真爛漫,積極向上的視覺感受;而年邁夫婦形象的表現則恰恰相反,充滿褶皺的臉佈滿了歲月的痕跡,皺皺巴巴的衣服更把這種蒼老的生命烘托的淋漓盡致,這就是不同形體帶給我們不同的心理感受。雖是寫實風格基調,但又超脫了純客觀地描摹對象,藝術的魅力正是體現在這種“似與不似”之間,即超離物象本身,卻又不脫離客觀邏輯,我們正是通過作者對形體個人藝術化的表達感知到他對生活中事物的感受力,這種感受的本質和基礎在於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對生活中事物的敏銳觀察,是人文精神最具體的表現方式。

獨山玉《大唐飛歌》.張克釗.2014

在區別於鄉土生活題材的另一個“東方麗人“創作方向裏,同樣能感受到作者發自內心的人文精神情懷,這是對人自身價值的肯定,是對女性的尊重和讚美。與主流玉雕風格的美女佳麗表現出的纖弱柔美基調不同,張克釗塑造的女性形體豐腴飽滿,姿態昂揚,怡然灑脫,充滿生命的活力和高貴的氣質,舉手投足間流露出自信的魅力,例如作品《大唐飛歌》中的佳人陶醉在彈奏琵琶的愉悅中,人物形體飽滿圓潤,肌膚吹彈可破,作品的體量感和整個人物的動勢都傳達出一種由內而外,自上而下的自信與活力。這種渾圓飽滿的形體藝術語言,一直存在於我們中國傳統造型藝術文化基因裏,從新石器時代的陶文化,到漢代渾然天成的石刻藝術,再到唐朝以胖爲美的審美觀,雖然藝術的外在形式一直在變化,但核心一直沒有改變,這是一種對生活中人生命的關懷和關照,人和人之間、和自然生命之間的平等相融、互尊互愛,是對宇宙生命的深刻自省和追問,這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所在,是一種永恆的精神境界。

獨山玉《飯晌》.張克釗

結語

張克釗藝術中凝練的人文精神,實際上是中華民族精神中文化靈魂的當代再現。我們看張克釗其人與其藝,實際上是在提醒着不斷被爆炸的信息、飛速革新的技術以及高速運轉的物質世界逐步瓦解着內心感受的人們,啓示我們重新去看見世界、去接觸生活、去表達情感,迴歸自然和本我,尋找屬於自己的寧靜與祥和。

參考資料:

[1] 劉 曉 強 . 獨 山 玉 的 鑑 賞 與 收 藏 [J]. 中 國 寶 玉 石 ,2007(04).

作者小傳:

戴麗娜,女,河北張家口人,研究生學歷,2018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獲藝術碩士學位。雅擅雕塑、玉雕藝術設計,現供職於中國密玉文化研究院。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