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剛通過的碳關稅法案文本內容發生了較大調整。

歐洲議會官網5月17日消息,歐洲議會的環境、公衆健康和食品安全委員會(ENVI)以49票贊成、33票反對和5票棄權通過了碳邊境調節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簡稱CBAM)的法案文本。

除了鋼鐵、煉油廠、水泥、有機基本化學品和肥料外,歐洲議會議員提出要進一步擴大CBAM範圍,包括、氫、聚合物和有機化學品等行業。另外,該法案還提出將“間接排放”,即來自制造商使用的電力的排放納入CBAM範圍。

該方案將碳關稅的過渡期從3年縮短爲2年,CBAM將從2023年1月1日起適用,過渡期至2024年底,從2025年開始徵稅。歐洲議會議員表示,要加速取消歐盟產業在歐盟碳排放權交易體系(EU-ETS)下獲得的免費配額,即到2030年完全取消。

另外,該方案還提出要在歐盟層面設立一個統一的碳關稅執行機構,而非下放到各成員國。

歐洲議會議員提出出售CBAM證書產生的收入進入歐盟預算,將碳關稅的部分收入用於支持最不發達國家。他們提議,歐盟必須提供財政支持,至少相當於出售CBAM證書所產生的收入的財政價值,以支持最不發達國家努力實現製造業脫碳。這種支持將有助於實現歐盟的氣候目標和國際承諾,如《巴黎協定》。

歐洲議會議員強調,CBAM和歐盟ETS之間的一致性對於尊重世界貿易組織的原則至關重要,CBAM不得被濫用爲加強保護主義的工具。

CBAM本質上是對特定進口產品徵收的碳稅,意在保護歐盟境內的氣候行動,避免歐洲企業將生產外包給排放目標較低的國家所造成的“碳泄漏”(carbon leakage)。

歐洲議會表示,該報告定於6月6日至9日在全體會議上進行表決,之後議會將準備開始與成員國進行談判。

這不是ENVI第一次這麼“激進”。

去年12月,ENVI在7月“歐委會版本”基礎上,發佈了新的CBAM意見稿,內容包括不承認隱性碳定價、增加行業管轄範圍、擴大排放認定範圍、縮短政策過渡期、將CBAM資金用於支持最不發達國家低碳轉型,以及排放類型設定爲所有直接和間接的碳排放等。

ENVI這一版本意見稿被國際貿易委員會(INTA)否決了。但INTA對於將CBAM適用範圍擴大到間接排放、縮短過渡期等建議條款表示了認同。

業內表示,目前,CBAM的設計方案還在討論中,從範圍、時間到最終實施的很多細節仍具不確定性,但從歐盟的提議中可以看到,CBAM正向着越來越“激進”方向發展。

中國是歐盟最大的貿易伙伴,出口歐盟的產品主要集中在機電產品、紡織品、金屬品及化學品。2021年中國對歐盟的出口額4720億歐元,同比增長37%,佔中國出口總額15%,佔歐盟進口總額25%。

新CBAM法案文本,行業範圍增加了有機化工、塑料和氫,且將間接排放(外購電力的排放)納入徵稅範圍,對中國製造業的影響或進一步擴大。

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自提出以來就一直飽受爭議,業內學者認爲,許多發展中國家在氣候政策制定方面落後於發達國家,並且往往更依賴高碳產品的出口,歐盟單邊CBAM不但會扭曲國際貿易,還會給發展中國家造成過度的負擔。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淑翠表示,歐盟碳關稅將降低中國相關產品貿易競爭力,對相關行業出口造成衝擊,以及倒逼中國加速實現能源轉型,儘快完善碳市場和碳定價機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