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随处可见茶的影子,茶树、茶山、茶叶店、茶叶初制所……在这里,一片茶叶富了一方百姓。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建设中,猛硐乡因地制宜,将茶叶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打造,小茶叶将释放出大能量。

猛硐乡种茶、制茶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清之前,种茶、制茶传统一直沿袭至今,留存有不少古茶树。而猛硐乡坝子村茶树面积较多,流传着“家家户户有茶叶,家家户户有茶园”的佳话。依靠着满山茶叶,这里的村民走出一条致富路。

在坝子村的霖瑶古韵古树茶初制所内,李万平正在炒制今年的最后一波春茶,炒锅旁茶香四溢。“这些茶叶已经有人订了,这几天我都在炒,争取早点做出来发给客人。”

李万平今年53岁,茶叶初制所已经开了9年,他和茶叶的故事要从2007年讲起。2007年在外打工的李万平回到猛硐乡坝子村,了解到茶叶价格高,他便回家乡种了20亩茶叶,经营起一家饭馆,炒制小部分茶叶售卖给前来吃饭的客人,茶深受好评。有了一定人脉后,他在2013年开办了霖瑶古韵古树茶初制所,与妻子、女儿做起了茶叶加工生意。“主要是收购村民采的鲜茶叶来进行加工后再卖,手工炒制要贵点,机器炒就便宜,古树茶叶价格也比一般茶叶高。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炒,一定要保证品质。” 李万平说,茶叶好不好喝,关键在炒茶技艺,他从书中摸索,在培训班上学习提升,由于炒制出来的茶叶品质好,订单也越来越多,一家人的生活慢慢富裕起来,还开了一家成品茶售卖店。“我家现在主要做订单,忙起来的时候自己的茶叶都没有时间去采,去年炒茶赚得十多万。以后想不断提升炒茶手艺,让茶的品质更好。

在坝子村,靠着茶叶致富的不止李万平。

垮土村小组的李津荣带着记者穿过浓雾,爬到家旁边的山上,一棵枝干粗壮的茶树出现在眼前。“这是我家年纪最大的一棵茶树,有将近一千年的历史了,是家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李津荣家的古茶树面积有40多亩,是村里面积较多的人家,每年光采摘鲜茶叶就有两万多元的收入。近年来,古树茶价格较高,李津荣看到了商机,2017年,他成立了麻栗坡县茶坪山古树茶茶叶加工专业合作社,以保底价格收购垮土村村民的古树茶叶进行加工,带动村民增收。“茶叶一年收三季,这几年价格还不错,合作社办了3年,客户比较稳定,去年合作社的收入是在十多万元。”

祖辈们留下的茶树如今变成了村民们的“致富树”,茶叶产业在猛硐乡坝子村有了良好的发展。“现在是以给大加工厂生产初制产品的初制所为主,在坝子村,茶叶初制所有109家。去年,坝子村茶叶鲜叶产值500万元左右,初制所产值在2500万元左右。如果茶产业的价值能够进一步提升,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可,收入将会成倍增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派驻麻栗坡县猛硐乡坝子村第一书记黄永泽说。

坝子村茶产业的发展是猛硐乡茶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猛硐乡老山秀美茶园已达到15000亩,通过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认定的茶园有10000亩。2017年,猛硐乡被列入普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2021年,猛硐乡因茶叶产业上榜第11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茶叶产业发展颇具潜力。在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建设中,猛硐乡紧紧围绕省州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坚持“一村一品”发展思路,依托猛硐乡扎实的茶叶发展基础,以茶叶作为切入点,把茶叶产业培育成全乡的支柱产业之一,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将引进一家具有规模的茶企,建设精制加工厂,推动全乡茶叶产业精深发展。同时,依托猛硐乡规划打造的红色旅游小镇,发展采茶、制茶体验等旅游项目,进一步推动茶产业的发展。

猛硐乡的茶叶产业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的建设中迎来了新发展,作为从事茶叶加工的年轻人,霖瑶古韵古树茶初制所老板李万平的女儿李云丽很有感触。“这些年村里采茶的都是年纪大的人,年轻人觉得打工收入更高都出去了,如果我们这里的茶叶能够做成产业链,价值往上提升,让茶农有实实在在的收益,觉得茶叶是一片金叶子,就能留住他们在家乡发展。”

抓住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机遇,坝子村在茶叶代表产品中下功夫,推动茶叶产业发展。“坝子村茶产业发展的瓶颈在于缺乏商业化的运营。现在茶叶管理方面经验还有所欠缺,还没有形成能被消费者记住的独特茶叶风味。下一步要把体系化的产业打造出来,通过政府助力、招商引资等方式,把茶产业的代表产品做出来。”州人民政府办公室派驻麻栗坡县猛硐乡坝子村第一书记黄永泽说。

以茶致富,因茶兴业,猛硐乡的茶叶将带领边境群众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新闻热线:0876-2666666

本台记者:刘瑞 苏娟 付连兵 何昕霖
编辑:牟星 周秋

制作:黄荷

责任编辑:杨珉川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