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成本。

记者丨覃毅 杨松

“这个时候违约,大家都错过了春招。”

5月19日晚,小鹏汽车解约后,应届毕业生何青向《21CBR》阐述自身遭遇,无奈至极。

据她透露,被解约人员,大多拿的是非技术类岗位offer,部分已经拿到违约金。“小鹏汽车仅赔偿5000元。”她愤愤不平道。

另一位应届毕业生王良也向记者证实了消息。“去年12月签约,6月9号我就要毕业了,才通知我解约。”他说,收到小鹏汽车解约通知时,自己刚考完试,好不容易松一口气,到手的工作却没了,只能连夜投简历。

据媒体援引解约人员爆料,此次遭到毁约学生有20多名。“春招结束了,这些学生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人力资源资深专家李海燕表示,这对学生和雇主品牌,都将造成很大影响。

5月20日上午,小鹏汽车回应称,由于部分部门岗位调整与绩效优化,涉及少量应届毕业生和相关员工的调整,会继续沟通,妥善处理。

从小鹏汽车的表述来看,“调整”的不只是应届生,还有正式员工

去年,该公司是另一番景象。小鹏汽车2021年新增8894名员工,几乎是2020年员工两倍。

4月28日,小鹏汽车发布年报,“扩张”一词出现了21次。该公司现金及等价物、短期存款等高达435亿元,短期借款为零,因手头现金较多,去年存入银行,拿到了7.4亿元的利息。

为什么小鹏汽车会在当下收缩规模?

收缩编制

除了校招,小鹏汽车的社招数量,也出现下滑。

小鹏汽车称,2021年初至今,新增员工超10000人。若按照1万人计算,去掉2021年新增的8894名,也就是说,2022年前5个月,小鹏仅新增了1106名员工。

李远今年初跳槽至新势力公司。他告诉记者,所在团队原定有十多个编制,现在只有4个,收缩意图很明显

“市场变化快,造车新势力是创业公司,部门岗位调整比较频繁。优化应届毕业生,自然是成本最低的做法。”汽车分析师张翔表示。

一位接近小鹏人士告诉《21CBR》记者,除了人员优化之外,内部管理也大幅精简开支,比如“组织测核酸,公司员工需要自己付费”等操作,饱受诟病。

在员工投入上,小鹏汽车曾不惜成本,2021年,研发方面的投入达到41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138%。“我们与员工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并无发生任何重大劳资纠纷。”年报里写道。

去年,新能源汽车行业高歌猛进,小鹏汽车借势增长。2021年营收达到209.9亿元,同比增长259%。同期净亏损48.6亿元,同比增长78%。

相较435亿元的现金储备,小鹏汽车近50亿元的亏损,仍是可控的。

值得注意的是,小鹏汽车尚未从经营活动里获得正向现金流。这意味着,小鹏汽车是亏本在卖车,只能继续借助股权、债券融资来满足日常开支。

成本控制

小鹏汽车账上钱多,需要花钱的地方更多。

一是,动力电池涨价了。一季度,小鹏汽车的电池供应商之一,宁德时代自己抗下“镍、锂、钴”等原材料涨价的压力,二季度,将会把压力传导至下游车企。

原材料涨价,相较竞争对手,小鹏汽车的压力更大。2021年财报显示,小鹏毛利率为12.5%,低于蔚来、理想的17.2%和22.4%。老板何小鹏近期还表示,公司中长期目标,是将毛利率提升到25%以上。

小鹏的应对方式是,全系车型涨价1万-2万元。消息公布后,短期内销量必定增加,提价后,消费者会不会买单,要打个问号。

二是,工厂、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处于投入阶段

小鹏肇庆工厂已投产,但武汉、广州工厂尚处于建设阶段。其中武汉规模较大,投入超47亿元,占地73.3万平方米,年产量可达10万辆汽车。

4月底,在业绩报告会上,小鹏汽车财务副总裁吕学庆称,武汉工厂实际总支出略高于40亿元,已申请利息补贴,减少相关开支。“预计明年可以生产新车”。

小鹏汽车还需要持续建设充电桩和门店网络。

根据财报,截至2021年年底,公司已于全国铺开772座品牌超充站,覆盖308座城市,并在全国运营357家销售门店,覆盖129座城市。小鹏汽车还计划扩大国际市场版图,进攻欧洲等电动汽车普及率高的市场。

加之飞行汽车、智能机器人等纯投入项目,何小鹏的压力不言而喻。

“目前,小鹏汽车占全球销量的万分之三,只是勉强完成从‘0-1’的过程‌‌,第二个五年要把‘1-10’做好。”他表示,未来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不是把车做贵能卖出去就是品牌‌‌,也不是把车做得很便宜卖出很多就是规模‌‌,我觉得二者有关联,但不是全部‌‌‌‌。”何小鹏对成本和规模有着自己的思考,用更少的人、更少的品牌费用,用更好的成本控制做出更多的销量,这是一个组合能力。

供应链挑战

“4月真的不容易。”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微博写道。

今年4月,小鹏交付了9002台,同比增长75%。但相较3月的15414台,环比下滑41.6%

小鹏的工厂在肇庆,受疫情影响较小,可其供应商多在长三角地区。上海及周边地区,聚集了大量的汽车零配件企业,他们的生产情况,影响小鹏汽车的正常生产。

4月14日,何小鹏曾悲观预测,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了。

业绩报告会上,有分析师提问“我们调研后发现,小鹏加价后,订单激增,经销商需要等待16-20月,这一数据是否正确?”

小鹏汽车没有反驳这一数据,回答道:“我们关键供应商在上海,后续会努力缩短供应速度,情况会比想象中的好。”

5月,上海及周边地区汽车供应链陆续复工复产,并宣布将于6月恢复正常生产。但对小鹏等新能源车企而言,供应链挑战、用户消费意愿下滑等风险因素仍在。

前期太激进,现在换了一种相对稳健的方式。”针对小鹏汽车解约应届生一事,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过去几年,小鹏们大干快上,把规模做起来,当下资本市场融资环境没之前友好,疫情期间消费者需求降低,车企要控制风险,降低运营成本。

小鹏汽车要提升人员效率,多为应届生被迫失去薪资可观的工作,只能连夜投简历找工作。

身在新势力大厂的李远认为,在供应链没有好转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行业不会招太多人,“个人判断,这是短期波动,长期还是需要人才加入”。

(应受访者要求,何青、王良、李远为化名)

(实习生赖洁薇、刘颖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