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海野生動物園閉園第72天,300多名工作人員陪伴着近萬隻動物。

過去的兩個月,園內光禿禿的樹木已長得鬱鬱蔥蔥,羊駝家族迎來6個小夥伴,河馬成爲了二胎爸爸,耳廓狐幼崽學會了走路,紅猩猩“小葡萄”第一次爬上樹,斑馬、水豚、長頸鹿、金絲猴等都迎來了新生命。

沒有遊客的動物園安靜了下來,而動物們依舊活蹦亂跳、嘰嘰喳喳,遵循着交配、繁育、成長的自然規律,不緊不慢地生活着。

  透過直播鏡頭,人們每天可以看見動物們進食、玩耍、休息,甚至可以比往常更近距離地觀察它們。留守的飼養員們,就住在動物籠舍隔壁,晝夜守護、陪伴着它們。 金絲猴

直播間裏的動物園

早上9點,飼養員端着一大盆食物走進狐猴島,有切好的蘋果、香蕉、蘿蔔、黃瓜、南瓜,再撒上奶粉。看見食物的環尾狐猴們變得興奮,一路追着飼養員,沿天橋而行,有時手腳並用吊在纜繩上,有時在竹竿間來回橫跳,2個月大的小狐猴則緊緊趴在媽媽背上。

終於,飼養員將盆放在空地上,母狐猴們一擁而上,小嘴快速咀嚼,蘋果最先被挑出來喫光了,它們繼續在盆裏舔奶粉。公狐猴們在一旁默默觀看,如果貿然搶食會被趕走。

“環尾狐猴是母系社會,女性說了算。”直播鏡頭背後,主播邵辰輝一邊解說,一邊對準“女王”給了特寫。

4月5日,上海野生動物園開始每日直播,早上9點放送動物園裏的生活。拿上手機、穩定器和話筒,邵辰輝開始遊園講解,最初是一個人,後來園內的動物專家們也加入進來,輪流做副主播,科普動物知識、回答觀衆提問。

2小時的直播裏,大熊貓悠哉地喫着竹子,慢條斯理地剝皮,從最嫩的一頭咬下去,一口一口嘎嘣脆;黑猩猩在木架間攀爬,撞鐘、搖鈴、蹲在圓盤上轉得“飛起”;火烈鳥成羣結隊,在園內優雅踱步;河馬總是張大了嘴巴,大西瓜不過一口的事,有時飼養員也給它刷刷牙;小浣熊喜歡翻箱倒櫃找食物,在水池裏抓泥鰍,因爲飼養員總是把食物藏起來……

紅猩猩“小葡萄”期待袋子裏的食物。

  動物園裏的女明星是三歲大的紅猩猩“小葡萄”。天氣好的時候,飼養員張淑雯喜歡帶它出來曬太陽,看看小花小草,教它擰瓶蓋喝奶粉,自己剝皮喫橙子。風一吹,“小葡萄”的毛髮便炸開了,張淑雯隨身帶着梳子給它梳髮。

飼養員張淑雯抱着紅猩猩“小葡萄”。

它也有自己的脾氣,有時候躺在草坪上不願動彈,有時又在花壇間跑個不停,最近還第一次爬上了樹,張淑雯站在樹下見證了全過程,高興壞了。

除了呈現展區內的生活狀態,直播也加入了一些難得見到的畫面,比如動物們的醫療行爲訓練。在黑猩猩的籠舍一側,飼養員打開兩個小窗口,黑猩猩在召喚下湊近、貼着鐵網,讓飼養員爲其測心率、做B超,乖乖伸出長臂放在支架上,飼養員綁上皮管、拍打胳臂、開始模擬扎針抽血,全程安靜順暢。

這並非真的採血,只是模擬訓練。“它們不需要每天抽血,只在每月一次的健康體檢中,獸醫會扎針抽血驗一驗。飼養員每天進行這些訓練,是爲了讓他們形成習慣,等獸醫來了,就能一紮一個準,不然根本採集不到。”上海野生動物園動物管理部飼養主管金曉軍解釋道。

動物園閉園後,邵辰輝堅持每天拍攝記錄動物們的生活。有一天看望小水獺的時候,他想到能不能把這麼可愛的畫面分享給更多居家的人呢?於是就開啓了每日直播。一個半月的時間,直播近百場,觀看人數從最初的一兩百逐漸突破四位數,高峯期有一萬多人同時在線觀看,粉絲量也從160多萬增長到327萬。

有觀衆打來電話,說早上9點的直播恰好趕上小朋友上網課,希望下午、晚上也能直播,因此動物園也嘗試過夜場直播,週末下午也有直播。

邵辰輝覺得,直播不僅是科普,也是一種陪伴。看動物們喫早餐、玩耍,“很治癒”;看它們一點點長大成熟,也很有參與感,“耳廓狐寶寶剛出生只有50多克,現在已經長得比我手掌心還大,慢慢學會了走路,從喝奶變成了喫肉,這兩個多月每天都看着它們成長。”

要喫飽,也要喫得有樂趣

動物園的直播,很多時候可以歸類爲喫播,見到食物往往是動物們最興奮的時候。

大熊貓每天都有新鮮竹筍,大食蟻獸、黑猩猩可以喝到酸奶,黑帽懸猴跳上游船喫紅棗,天鵝們在湖裏喫着上海青……動物們的食譜十分多樣,葷如牛肉、小黃魚,素如桑葉、女貞、番茄、生菜等,瓜子是無聊時候的零嘴。

兩個多月的時間裏,動物們的食物需求如何保障?

金曉軍介紹,獅子、老虎等都是食肉大戶,動物園每天的肉類消耗超過2000斤;食草動物也是大胃王,數量衆多,每天的青綠飼料消耗量約16000斤。好在閉園兩個多月,動物們的伙食豐富充裕。

他說,動物園有兩個食堂,一個是職工食堂,一個是動物食堂。

在3月28日浦東封控前,動物園採購了大量飼料,草庫裏儲備了大量東北羊草、內蒙古羊草、優質苜蓿等,冷庫儲藏了老虎獅子需要的牛肉、海獅需要的水產品等,儲備量可以維持三個月左右。乾貨倉庫還備有紅棗、葡萄乾等,當作動物們的小零食。

新鮮的水果蔬菜沒有辦法長期大量儲存,保供單位有運輸通行證,可以每天配送。許多靈長類動物愛喝酸奶,“它們擁有和人類相似的消化系統,完全可以消化酸奶”,保供單位一週配送兩次。

靠近臨港新城,上海野生動物園有自己的種植基地,可以供應竹子、黑麥草等青綠飼料,需要當天收割、當天配送。浦東封控後,跨鎮運輸受阻,動物園聯繫區綠化市容局、供應商多次協商,辦理了通行證,保障了食草動物們的飲食需求。

“每種動物,在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食物需求。”金曉軍說,飼養員們會爲每種動物開一份飼料單,比如給靈長類動物果蔬搭配,加上小零食,根據年齡進行調整。按照飼料單,動物園的飼料採購配送中心每天會將食物配送到位。

喫喝無憂的日子很清閒,但也有些無趣。飼養員們不希望動物“躺喫”,而是變着法兒讓它們活動起來,比如設置鞦韆、吊環、棲架、攀爬架等設施,把食物放在活動區的不同地方,引導動物們活動後獲取獎勵。

閉園期間,飼養員們也花了更多心思提升動物丰容,利用園內既有材料進行小改造、製作小道具。

5月22日早上,飼養員爲長頸鹿安排了新的丰容道具,小鐵籠綁着樹葉吊到高空,長頸鹿仰頭便可以喫到樹葉,這也是它們在自然狀態下的採食方式。“注意看,長頸鹿的舌頭舔到樹葉,一擼就入口了,它們的舌頭有40釐米長。”上海野生動物園動物管理部副經理俞錦華一邊直播,一邊講解。

鏡頭轉向國寶大熊貓“雪寶”,飼養員爲它準備了兩份盲盒驚喜:一個紙盒,一個麻袋。雪寶似乎嗅出了紙盒裏的食物,直接用頭拱開盒子,是竹筍。沒兩分鐘,它的注意力又聚焦於麻袋,嘴叼着麻袋翻來翻去,找到袋口便一頭探入,左右手都拿着筍,倚着旁邊的輪胎安心享用。俞錦華介紹,第一次使用麻袋道具時,雪寶花了一個小時才喫上筍,今天翻弄幾下便找到了袋口。

“像人一樣,動物們的生活也需要一些樂趣,尋找發現食物的過程本身就充滿樂趣。”俞錦華說,“我們會故意增加動物的取食難度,模擬自然狀態下的採食行爲,也能讓他們鍛鍊身體、增強體能。” 小熊貓

累並快樂着

鏡頭掠過的風景裏,草木蓬勃,鳥語不絕,動物自在,而背後是一羣人的留守。

金曉軍介紹,閉園期間有300多人留守在動物園,其中飼養員有200多人,還有後勤、安保、保潔、綠化養護人員等,“動物園的運轉是一個體系”。

他說,飼養員不只是“鏟屎官”,除了打掃籠舍、準備食物、把動物放出去,還有展區維護、想方設法提升動物丰容,更多的時間是用來觀察動物行爲。“動物的個體差異還是蠻大的,雖然他們不能用言語表達,但也有獨特方式去傳遞喜怒哀樂,飼養員要花費大量時間去觀察,根據它們的性格特點和生活習慣去照料。”

留守的飼養人員只有半數出頭,這意味每個人要照顧更多動物,24小時在動物園也意味着更多的陪伴和觀察。

平日,飼養員的工作時間是早上8點半到下午5點半,這也是動物們享受戶外的時光。現在,飼養員早早將動物們放到戶外展區,天快黑的時候再收回內場,大熊貓更是嘗試了早上5點就放出去。

“動物有了更多的戶外活動時間,活動量加大,採食量也上去了,同時動物的機能、抵抗力也會得到增強。”金曉軍說。

在小動物樂園,一些被媽媽遺棄的動物幼崽交由人工育幼,24小時需要人照顧。入職一年的孫時奇還是新手,夜班一般由師傅負責,而閉園期間她住到了育幼區隔壁的值班室,開門走兩步便可以看到小動物們。

晚上,她會觀察小動物們在睡覺還是玩耍,兩隻小黑熊偶爾會吵鬧,到點餓了就會叫。這些小動物需要少量多餐,每隔4小時人工餵奶,還有人工刺激排便、頻繁觀察呼吸和活動狀態。

5月20日,一隻小非洲獅出生,淡黃毛髮中夾雜一點黑,這幾天眼睛還沒有睜開,迷迷糊糊的,還處於學習喝奶、適應奶嘴的階段。飼養員喜歡撫摸它,每天餵奶七八次,一天兩次進行體溫監測,隔段時間要稱重測長,判斷它的生長發育是否正常。

金曉軍說,動物園閉園後,很多員工特地趕到單位留守,但園區沒有專門住宿的地方,就緊急採購了行軍牀、高低牀、牀墊、躺椅等,見縫插針地放置在監控室、走道、辦公室等地方,“有的就在動物籠舍隔壁,差不多是和動物住在一起,這樣也可以更好地照顧它們,我想飼養員心裏也更踏實。”

在園內生活2個多月,“無論精神上,還是體力上,負荷都很大,好在大家的心態還是挺好的,累並快樂着。”晚上10點,金曉軍會繞園看看動物和員工,再回到辦公室休息,攤開行軍牀又是一晚上,一眨眼兩個多月就過去了。

5月21日下午,上海野生動物園嘗試了無人機直播。從高空俯瞰,動物園是一團團的綠色,天鵝們在湖裏嬉戲,一大羣袋鼠臥在樹蔭處休息,微風吹過,怡然自得。

金曉軍不吝誇讚,園子裏到處是鳥語花香,即便沒有動物也算得上是植物園。

自1995年進入動物園工作,他從來沒有連續這麼長時間在單位陪伴動物,喜愛也更多了。“動物都是有靈性的,比如黑猩猩、非洲象,這段時間沒有遊客,它們一看到工作人員就很興奮。我們會招招手,和它們聊聊天,‘你好啊’‘想喫東西嗎’,它們也會有反應,就好像認識的朋友一樣。”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