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琬,荆州零陵人。出生时间不详。

但根据潘濬(蒋琬表弟)二十多岁被刘表任命为江夏从事的履历反推,潘濬的年纪与诸葛亮相仿,蒋琬可能比诸葛亮大几岁

公元209年,刘备攻取荆南四郡,成为荆州南部的主人。

随后不久,一批荆州精英投靠刘备。代表人物有魏延、黄忠、马良、杨仪、蒋琬等。

这些人,后来普遍受到重用,成为控制蜀汉军政大权的荆州派

不过,与魏、黄、马等人相比,蒋琬投奔刘备后的仕途并不顺利。长期不受重用。

起先,做了五年的州书佐。(吏,不是官)

中间做了五年的县令。

后来,又做了五年尚书郎。(相当于储干)

可以说,蒋琬入职集团的前十五年,一直没干过中层以上的管理岗位。发展远不如同期投靠刘备的其它荆州派。

也正是发展不顺,蒋琬在担任县令期间,自暴自弃,借酒浇愁,故意怠工,差点被老板刘备炒了鱿鱼。

幸亏是荆州派的老大诸葛亮力保,蒋琬这才捡回一条老命。

公元223年四月,刘备病死于白帝城。

同年五月,诸葛亮在成都开府治事,辅佐后主刘禅,蜀汉进入诸葛亮时代。而随着诸葛亮的掌权,蒋琬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不久之后,长期不受重用的蒋琬被诸葛亮任命为东曹掾(丞相府的人事处长),后又提拔为参军。

在听说自己被任命为参军时,蒋琬认为自己无功不受禄,表示坚决辞让。但诸葛亮的态度更坚决,非要提拔他担任参军。

由此也能看出,诸葛亮掌权后,是把蒋琬当作嫡系骨干进行培养的。这也为蒋琬后来的接班奠定了基础

当然,诸葛亮当时培养的骨干有好几个,如魏延、马谡等,也深受诸葛亮的器重。并不是只有蒋琬被当作继承人培养。

但众所周知,蒋琬掌权之前,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挂了。而没挂的,如杨仪,在被诸葛亮考察多年后,也被诸葛亮pass了。

插一句,历史上诸葛亮对魏延挺不错的。

现在很多人受《三国演义》影响,总觉得诸葛亮故意坑魏延。这真是冤枉诸葛亮了。

其实诸葛亮对魏延很好,不仅从未做过坑魏延的事,而且还授予魏延单独领兵之权。

在诸葛亮时期,只有魏延有这种权力。

这也能叫压制魏延吗?

魏延后来的悲剧,其实完全是他自己作死导致的结果,与诸葛亮基本没关系。

如果一定要说有关系,也是诸葛亮平时太纵容魏延,让魏延有一种关张马黄赵不在,老子就是蜀汉武将第一人的感觉。

但凡魏延谦虚一点,能与人和睦,取得同僚拥护和支持,他也不会像后来那样,因为飞扬跋扈而落个惨死荒野的下场。

再说回蒋琬。

公元227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大军开拔前,蒋琬留在了后方,与蜀汉益州派代表张裔一起主持丞相府的日常工作。

之后的三年时间,蒋琬一直留守在后方,默默地为身处前线的诸葛亮提供后勤保障。

公元230年,张裔去世。经诸葛亮推荐,刘禅的任命,蒋琬接替张裔的长史职务(丞相府的秘书长),成为蜀汉朝廷的掌舵人和诸葛亮在后方的第一代理人

可以说,从这个时候开始,蒋琬就已经是诸葛亮在政务方面的接班人了

我们现在之所以觉得蒋琬不重要,在历史上没啥存在感。是因为他在《三国演义》中出现的场景不多。

有三国迷曾统计过,《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名字出现了1747次,而蒋琬的名字仅出现了24次。连诸葛亮的零头都没有。

其实别说是跟诸葛亮比了,就连与姜维的302次比,蒋琬的出现频次也差了好几档。

蒋琬被《三国演义》忽略,该有的戏份就被大幅删减。他的名气自然也不可能很大。

然而,《三国演义》毕竟只是小说。成书于元末明初。

当时的人,由于受蒙古人压迫,普遍崇拜武将或强人、智者。对文人政客不待见。所以这才导致蒋琬这位蜀汉后方的大人物,在人们的心中混到了几乎没有存在感的地步。

但其实,蒋琬的历史地位是可以与东吴大将军诸葛瑾相提并论的

而也正是因为他资历不浅,德高望重,是可以镇得住场面的人。所以诸葛亮才会在重病期间秘密地上书刘禅说:我要是不在了,国家大事可以托付给蒋琬。

(诸葛亮)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三国志·蒋琬传》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

随后不久,前线就发生了杨仪和魏延相互告发对方谋反的事件。

刘禅知道后,问蒋琬、费祎怎么看。

估计是忌惮魏延的军功,以及魏延在军队中的影响力。想着如果不把魏延拉下马,日后肯定没人能压得住他。

于是,蒋琬、费祎便一起支持杨仪,说谋反的人是魏延。而这也导致魏延最终惨死。

魏延死后,此时唯一能与蒋琬掰腕子的人物只有杨仪。(蒋琬是后方的丞相长史,杨仪是前线的丞相长史。两人地位一样,但杨仪的资历比蒋琬深)

但前面说了,诸葛亮不看好杨仪,他认为杨仪心胸狭隘,不是干大事的料。而刘禅又向来尊重诸葛亮,在诸葛亮死后,坚决落实了他的遗嘱

所以,当杨仪满怀欣喜地回到成都后,迎来的却是自己靠边站的结局。而那个原本被他瞧不上的蒋琬,却经过皇帝的任命,成了朝廷掌舵人。

关于诸葛亮为什么让蒋琬接班,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原因。

但动脑筋想想也能猜到,诸葛亮死后,没人能完全接过他的衣钵。

魏延等人勉强可以接替军事方面的事务。

蒋琬等人勉强可以接替政治方面的事务。

诸葛亮自己也深知这一点。既然没人可以完全接过衣钵,那么,后诸葛亮时代,不再大规模北伐,专心于稳定国内局面,才应该是继任执政者的工作重点。

而善于搞政治,当时已年近60岁,德高望重的蒋琬,明显就是最合适的接班人。

姜维,凉州天水人,生于公元202年。

比起蜀汉的一票主要负责人,姜维的年纪明显要小一辈。

除了年纪小,姜维加入蜀汉的时间也晚。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间,即公元227年,姜维才加入蜀汉

这个时间,比蒋琬迟了18年。

所以,姜维的资历根本没法跟蒋琬比。

除了资历不能和蒋琬比,姜维的根基也完全没法跟蒋琬比。

我们知道,蜀汉内部分为四派人,一是以关张赵为代表的元老派,二是以诸葛亮、蒋琬为代表的荆州派,三是以法正、李严为代表的东州派,四是以黄权、谯周为代表的益州本土派。

刘备死时,元老派基本上死绝了。朝廷由荆州派和东州派把持。

而在诸葛亮死后,随着自然生老病死,以及魏延与杨仪的内斗,最终双双被杀。这时候比蒋琬资历更深的荆州派大佬, 也基本上没有了。

可以说,蒋琬在诸葛亮死后,能担任蜀汉的尚书令、录尚书事、大将军,总揽军政。除了诸葛亮指定他为接班人的因素外,大伙对他的支持,尤其是荆州派对他的支持,也是他能上位的关键因素

而姜维加入蜀汉后,他背后站着哪些人呢?

没有人。姜维是只身一人加入蜀汉,他的背后没有支持者。

关于姜维的入伙过程,《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姜维正随天水郡太守在外巡视。当太守听到诸葛亮马上就到,且天水各县已经纷纷开城投降的消息后,便立马对天水籍贯的官员产生了怀疑。而姜维正好就是天水人。

由于太守不信任姜维,担心姜维把他绑了送给诸葛亮邀功。于是乎,太守便连夜收拾行李逃跑。

等到姜维发觉太守跑了,连忙追赶时,已经追赶不上。

后来,无处可去的姜维只好先回老家。但他老家冀县的守军也不信任他,紧闭城门,不让他进城。姜维在无处可去的情况下,便只好投降了蜀汉。

本来想为魏国效力,但不被长官信任,同时也不被家乡父母官信任。最后只得孤身一人投靠到敌营。这便是姜维加入蜀汉的经过。

单看姜维的这个经历也能知道,他和蒋琬没有可比性。诸葛亮也不可能直接让他做自己的接班人。

其实别说是蒋琬了,姜维很长一段时间,地位还不如王平。

诚然,姜维加入蜀汉后,诸葛亮对他十分得看重,把他也当作军事骨干进行培养。不仅封姜维为当阳亭侯(姜维投降后没多久就被封为亭侯),而且还把姜维引荐给了后主刘禅,还建议刘禅把禁军交给姜维管理。

而刘禅在见到姜维后,也对他挺好。屡屡给姜维升官加爵。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姜维的职务是右监军、辅汉将军,爵位是平襄县侯。无论爵位还是职务,都不低。(刘禅的综合素质一般,但在待人方面做到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身为降将的姜维,从不受刘禅的怀疑。刘禅也从不派人监视他)

可是,不管怎么说,姜维也是个降将,而且还是孤身一人投降。他的身份和势力,注定了他要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必须要有一个融入圈子,取得大伙认可的过程

想想看,诸葛亮从最早开始辅佐刘备,到担任丞相,中间熬了多少年?

蒋琬、费祎从入职集团,到担任录尚书事兼大将军,中间用了多少年?

最少也用了十几年。

录尚书事、大将军,这不是一般岗位。如果不能凭本事,获得一帮朝臣的的拥戴,单靠皇帝或已故丞相的指派,直接空降一个人,能坐稳位置吗?

绝对不可能的。

我们现在之所以觉得武侯陨落五丈原,姜维马上就接班,这也是《三国演义》导致的。

诸葛亮病死是小说的第104回,姜维九出祁山始于小说的第106回。

这中间近20年的历史,被《三国演义》只用一回半的内容就带过了。所以,大家有姜维直接接班诸葛亮的印象,自然也不奇怪。

但事实上,诸葛亮在去世前,姜维不存在直接接班的可能性。

姜维要想接班,他得先熬资历,让大家接纳并认可他。只有大家都认可他了,他才有担任大将军,接过诸葛亮克复中原大旗的可能。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