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琬,荊州零陵人。出生時間不詳。

但根據潘濬(蔣琬表弟)二十多歲被劉表任命爲江夏從事的履歷反推,潘濬的年紀與諸葛亮相仿,蔣琬可能比諸葛亮大幾歲

公元209年,劉備攻取荊南四郡,成爲荊州南部的主人。

隨後不久,一批荊州精英投靠劉備。代表人物有魏延、黃忠、馬良、楊儀、蔣琬等。

這些人,後來普遍受到重用,成爲控制蜀漢軍政大權的荊州派

不過,與魏、黃、馬等人相比,蔣琬投奔劉備後的仕途並不順利。長期不受重用。

起先,做了五年的州書佐。(吏,不是官)

中間做了五年的縣令。

後來,又做了五年尚書郎。(相當於儲幹)

可以說,蔣琬入職集團的前十五年,一直沒幹過中層以上的管理崗位。發展遠不如同期投靠劉備的其它荊州派。

也正是發展不順,蔣琬在擔任縣令期間,自暴自棄,借酒澆愁,故意怠工,差點被老闆劉備炒了魷魚。

幸虧是荊州派的老大諸葛亮力保,蔣琬這才撿回一條老命。

公元223年四月,劉備病死於白帝城。

同年五月,諸葛亮在成都開府治事,輔佐後主劉禪,蜀漢進入諸葛亮時代。而隨着諸葛亮的掌權,蔣琬也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不久之後,長期不受重用的蔣琬被諸葛亮任命爲東曹掾(丞相府的人事處長),後又提拔爲參軍。

在聽說自己被任命爲參軍時,蔣琬認爲自己無功不受祿,表示堅決辭讓。但諸葛亮的態度更堅決,非要提拔他擔任參軍。

由此也能看出,諸葛亮掌權後,是把蔣琬當作嫡系骨幹進行培養的。這也爲蔣琬後來的接班奠定了基礎

當然,諸葛亮當時培養的骨幹有好幾個,如魏延、馬謖等,也深受諸葛亮的器重。並不是只有蔣琬被當作繼承人培養。

但衆所周知,蔣琬掌權之前,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掛了。而沒掛的,如楊儀,在被諸葛亮考察多年後,也被諸葛亮pass了。

插一句,歷史上諸葛亮對魏延挺不錯的。

現在很多人受《三國演義》影響,總覺得諸葛亮故意坑魏延。這真是冤枉諸葛亮了。

其實諸葛亮對魏延很好,不僅從未做過坑魏延的事,而且還授予魏延單獨領兵之權。

在諸葛亮時期,只有魏延有這種權力。

這也能叫壓制魏延嗎?

魏延後來的悲劇,其實完全是他自己作死導致的結果,與諸葛亮基本沒關係。

如果一定要說有關係,也是諸葛亮平時太縱容魏延,讓魏延有一種關張馬黃趙不在,老子就是蜀漢武將第一人的感覺。

但凡魏延謙虛一點,能與人和睦,取得同僚擁護和支持,他也不會像後來那樣,因爲飛揚跋扈而落個慘死荒野的下場。

再說回蔣琬。

公元227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大軍開拔前,蔣琬留在了後方,與蜀漢益州派代表張裔一起主持丞相府的日常工作。

之後的三年時間,蔣琬一直留守在後方,默默地爲身處前線的諸葛亮提供後勤保障。

公元230年,張裔去世。經諸葛亮推薦,劉禪的任命,蔣琬接替張裔的長史職務(丞相府的祕書長),成爲蜀漢朝廷的掌舵人和諸葛亮在後方的第一代理人

可以說,從這個時候開始,蔣琬就已經是諸葛亮在政務方面的接班人了

我們現在之所以覺得蔣琬不重要,在歷史上沒啥存在感。是因爲他在《三國演義》中出現的場景不多。

有三國迷曾統計過,《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名字出現了1747次,而蔣琬的名字僅出現了24次。連諸葛亮的零頭都沒有。

其實別說是跟諸葛亮比了,就連與姜維的302次比,蔣琬的出現頻次也差了好幾檔。

蔣琬被《三國演義》忽略,該有的戲份就被大幅刪減。他的名氣自然也不可能很大。

然而,《三國演義》畢竟只是小說。成書於元末明初。

當時的人,由於受蒙古人壓迫,普遍崇拜武將或強人、智者。對文人政客不待見。所以這才導致蔣琬這位蜀漢後方的大人物,在人們的心中混到了幾乎沒有存在感的地步。

但其實,蔣琬的歷史地位是可以與東吳大將軍諸葛瑾相提並論的

而也正是因爲他資歷不淺,德高望重,是可以鎮得住場面的人。所以諸葛亮纔會在重病期間祕密地上書劉禪說:我要是不在了,國家大事可以託付給蔣琬。

(諸葛亮)密表後主曰:“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三國志·蔣琬傳》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

隨後不久,前線就發生了楊儀和魏延相互告發對方謀反的事件。

劉禪知道後,問蔣琬、費禕怎麼看。

估計是忌憚魏延的軍功,以及魏延在軍隊中的影響力。想着如果不把魏延拉下馬,日後肯定沒人能壓得住他。

於是,蔣琬、費禕便一起支持楊儀,說謀反的人是魏延。而這也導致魏延最終慘死。

魏延死後,此時唯一能與蔣琬掰腕子的人物只有楊儀。(蔣琬是後方的丞相長史,楊儀是前線的丞相長史。兩人地位一樣,但楊儀的資歷比蔣琬深)

但前面說了,諸葛亮不看好楊儀,他認爲楊儀心胸狹隘,不是幹大事的料。而劉禪又向來尊重諸葛亮,在諸葛亮死後,堅決落實了他的遺囑

所以,當楊儀滿懷欣喜地回到成都後,迎來的卻是自己靠邊站的結局。而那個原本被他瞧不上的蔣琬,卻經過皇帝的任命,成了朝廷掌舵人。

關於諸葛亮爲什麼讓蔣琬接班,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原因。

但動腦筋想想也能猜到,諸葛亮死後,沒人能完全接過他的衣鉢。

魏延等人勉強可以接替軍事方面的事務。

蔣琬等人勉強可以接替政治方面的事務。

諸葛亮自己也深知這一點。既然沒人可以完全接過衣鉢,那麼,後諸葛亮時代,不再大規模北伐,專心於穩定國內局面,才應該是繼任執政者的工作重點。

而善於搞政治,當時已年近60歲,德高望重的蔣琬,明顯就是最合適的接班人。

姜維,涼州天水人,生於公元202年。

比起蜀漢的一票主要負責人,姜維的年紀明顯要小一輩。

除了年紀小,姜維加入蜀漢的時間也晚。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即公元227年,姜維才加入蜀漢

這個時間,比蔣琬遲了18年。

所以,姜維的資歷根本沒法跟蔣琬比。

除了資歷不能和蔣琬比,姜維的根基也完全沒法跟蔣琬比。

我們知道,蜀漢內部分爲四派人,一是以關張趙爲代表的元老派,二是以諸葛亮、蔣琬爲代表的荊州派,三是以法正、李嚴爲代表的東州派,四是以黃權、譙周爲代表的益州本土派。

劉備死時,元老派基本上死絕了。朝廷由荊州派和東州派把持。

而在諸葛亮死後,隨着自然生老病死,以及魏延與楊儀的內鬥,最終雙雙被殺。這時候比蔣琬資歷更深的荊州派大佬, 也基本上沒有了。

可以說,蔣琬在諸葛亮死後,能擔任蜀漢的尚書令、錄尚書事、大將軍,總攬軍政。除了諸葛亮指定他爲接班人的因素外,大夥對他的支持,尤其是荊州派對他的支持,也是他能上位的關鍵因素

而姜維加入蜀漢後,他背後站着哪些人呢?

沒有人。姜維是隻身一人加入蜀漢,他的背後沒有支持者。

關於姜維的入夥過程,《三國志》是這樣記載的。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姜維正隨天水郡太守在外巡視。當太守聽到諸葛亮馬上就到,且天水各縣已經紛紛開城投降的消息後,便立馬對天水籍貫的官員產生了懷疑。而姜維正好就是天水人。

由於太守不信任姜維,擔心姜維把他綁了送給諸葛亮邀功。於是乎,太守便連夜收拾行李逃跑。

等到姜維發覺太守跑了,連忙追趕時,已經追趕不上。

後來,無處可去的姜維只好先回老家。但他老家冀縣的守軍也不信任他,緊閉城門,不讓他進城。姜維在無處可去的情況下,便只好投降了蜀漢。

本來想爲魏國效力,但不被長官信任,同時也不被家鄉父母官信任。最後只得孤身一人投靠到敵營。這便是姜維加入蜀漢的經過。

單看姜維的這個經歷也能知道,他和蔣琬沒有可比性。諸葛亮也不可能直接讓他做自己的接班人。

其實別說是蔣琬了,姜維很長一段時間,地位還不如王平。

誠然,姜維加入蜀漢後,諸葛亮對他十分得看重,把他也當作軍事骨幹進行培養。不僅封姜維爲當陽亭侯(姜維投降後沒多久就被封爲亭侯),而且還把姜維引薦給了後主劉禪,還建議劉禪把禁軍交給姜維管理。

而劉禪在見到姜維後,也對他挺好。屢屢給姜維升官加爵。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後,姜維的職務是右監軍、輔漢將軍,爵位是平襄縣侯。無論爵位還是職務,都不低。(劉禪的綜合素質一般,但在待人方面做到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身爲降將的姜維,從不受劉禪的懷疑。劉禪也從不派人監視他)

可是,不管怎麼說,姜維也是個降將,而且還是孤身一人投降。他的身份和勢力,註定了他要成爲諸葛亮的接班人,必須要有一個融入圈子,取得大夥認可的過程

想想看,諸葛亮從最早開始輔佐劉備,到擔任丞相,中間熬了多少年?

蔣琬、費禕從入職集團,到擔任錄尚書事兼大將軍,中間用了多少年?

最少也用了十幾年。

錄尚書事、大將軍,這不是一般崗位。如果不能憑本事,獲得一幫朝臣的的擁戴,單靠皇帝或已故丞相的指派,直接空降一個人,能坐穩位置嗎?

絕對不可能的。

我們現在之所以覺得武侯隕落五丈原,姜維馬上就接班,這也是《三國演義》導致的。

諸葛亮病死是小說的第104回,姜維九出祁山始於小說的第106回。

這中間近20年的歷史,被《三國演義》只用一回半的內容就帶過了。所以,大家有姜維直接接班諸葛亮的印象,自然也不奇怪。

但事實上,諸葛亮在去世前,姜維不存在直接接班的可能性。

姜維要想接班,他得先熬資歷,讓大家接納並認可他。只有大家都認可他了,他纔有擔任大將軍,接過諸葛亮克復中原大旗的可能。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