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道德经,悟老子智慧】

“道教是中国人的游戏姿态,孔教是工作姿态。每一个中国人,成功发达春风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一旦失败落魄了,便都成了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一副镇痛剂,抚慰受了创伤的中国人灵魂。”

《道德经》蕴藏着俏皮智慧的精髓,是全世界最光辉灿烂的自保阴谋哲学。老子是中国人“聪慧,渊博,才智”的代表。老子提倡谦恭,再三重复柔和、忍耐、争论之无益、柔弱的力量和低位的战术优势。他宣扬自足之道,注重以柔克刚。

《道德经》阐述老子的哲学、老子的功用论,可以直接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全篇八十一章,如同八十一扇门,从哪一扇推入,都可见一番天地。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在第八章的时候,老子就说道是像水一样,是利万物而不争的。顺道而行也就是利万物而不争。而所有的争,其实都是在与自己争。因为即便看似是与外界争,实际上还是在和自己的认知争,是自己对外界的认知决定了自己的行为。

所以在这一章老子就讲了四种不与自己争的情况。人经常会自以为有见识、自以为正确、自以为有功、自以为大,这都是在和自己争什么东西。而老子说,因为不自以为有见识,所以才能够看到自己见识之外的东西,才能够“明”;因为不自以为正确,所以才能够看到自己见解之外的答案;因为不自我夸耀,所以别人才会肯定我们;因为不自以为大,所以自己才能够继续的生长。

因为自己不和自己去争,所以才能够去顺道而行,天下也没有什么能够与我们去争什么的存在。

01、不与自己争的好处?

个人可能习惯去自我肯定,会习惯的自以为有见识,自以为正确,自以为有功,自以为大,但是过分的执着在自我的肯定上,也恰恰会被其所束缚。如果个人还没有达到全知全觉的层次,那么自我的认知就还不一定是准确的,过分的肯定自己也就恰恰形成了阻碍,阻碍自己去认知更广阔的东西。

所以不与自己争的好处,也正是可以去超越自我的认知,去看到自我的认知之外的东西。个人当下存在着某个认知,但认知之外还有未知的事物。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都是不与自己争,不执着于小我,所以才能够去看到小我之外的大我。

02、广义的自己?

狭义的我也就是我个人的身体和思想。虽然小我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与外界在相互的影响、作用着。既然外界一直对小我有影响,小我也在不断的认知外界和作用外界,那么就很难去绝对的区分小我和外界。这样就可以把我和外界看成是一个整体。

这样当从广义的自己来看待自己的时候,也就不存在与狭义的自己去争的情况了。

03、不与自己争的状态?

当从整体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和外界,整体会给个人清晰的指引,告诉个人如何去为人处事,这样也就是在顺道而行。不过顺道而行的前提是需要能够清除掉内心的执着妄想,所以才能是清静的状态,能够去感知到整体的指引。顺道而行,天下也就不存在任何会阻碍我们前行的东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