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在新京智庫春季峯會“金融之策”論壇上,來自數字文化領域的學界、業界以及金融機構等多位嘉賓,圍繞着“‘數字時代’金融助力打造中華文化全球影響力”這一共同主題,從文化企業的轉型發展、國際化佈局以及金融的助力等多角度,分享了各自的觀點與看法。

在主旨演講環節,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文創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趙岑談到數字時代到來對文化產業影響時表示,以文化和數字技術融合爲特點的文化新業態,不斷豐富着國際傳播的形式與內容,也爲中華文化突破時空界限、文化壁壘、語言障礙,以及進一步擴大文化傳播力、影響力提供了更多空間和可能。而北京銀行行長助理、公司業務總監、北京分行行長戴煒,則主要就銀行等金融機構將如何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推動文化金融融合升級,分享了他的四點看法。

圓桌環節中,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立言金融與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金巍,藍色光標集團(下稱“藍色光標”)副總裁、黨委書記孔晶以及北京中文在線閱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杜嘉,則結合近期出臺的國家政策以及各自關注領域的特點,對數字文化企業轉型、數字文化企業的國際化推進,以及在此過程中,金融該如何更好地助力數字文化企業發展等幾方面內容,展開了討論。

數字經濟時代,文化企業探索轉型路

“數字經濟(是)近年來最重要、最熱門的關鍵詞之一。”在談及本次論壇的主題時,戴煒首先這樣說道。

在國家數字經濟戰略引導下,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賦能下,文化產業數字化推動文化產業的迭代發展已有鮮明的應用領域。以影視產業爲例,同樣來自戴煒的觀察,應用於IP創作和劇本環節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製作和後期的虛擬現實、數字特效技術,應用於宣發階段的大數據技術,應用於傳播階段的第五代移動通信(5G)的高清技術以及應用於版權保護和交易的區塊鏈技術等,當前都正在促進整個影視產業數字化變革。

金巍介紹,事實上,數字文化產業不是這一兩年纔開始發展的,若往前,可以追溯至上世紀九十年代互聯網發展之時,不過,我們現在提到的數字文化產業與當年的互聯網文化產業或網絡文化產業有一定區別,原因是技術迭代和技術創新與原來相比已有較大不同。

不能忽視的是,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數字化已成爲文化產業發展的主動力。網絡視聽、數字文旅、數字營銷等線上新興文化業態爆發式發展,爲文化金融融合創造着新機。

“冰墩墩是一個例子,數字化的技術極大地推進了冰墩墩這個產品的推廣。”杜嘉則通過舉例提出,疫情期間,正是在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加持下,事實上爲數字出版企業“走出國門”帶來了更好的方式,更加有利於“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孔晶則從本企業出發,回憶了藍色光標的數字化轉型戰略,從最初團隊都“理解不了”到大家突然“開竅”的全過程。在她看來,藍色光標這些年取得的進步,實際上都是藍色光標2012年戰略轉型的成果。

金融推動文化與科技的融合

數字化文化企業個體及整個產業發展過程,金融——既包括二級市場爲代表的直接融資,也包括銀行等金融機構爲代表的間接融資——又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對此,趙岑首先在主旨演講中直接表示,金融發揮着資源配置的作用,推動文化與科技的融合。通過文化產業的投融資市場,推動必要的資本流向文化與科技融合的重點領域。

他以一組數字舉例稱,根據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文創金融研究中心發佈的《中國文化產業投融資市場報告(2021)》,2019年~2021年,以智能化、虛擬化爲方向的文化產業融資項目數量增加明顯。同時,文化企業通過滬深股市股權再融資獲得資金主要用於“文化+科技”新項目的開發。

而據戴煒的介紹,過去幾年中,北京銀行已加大了對有主動意識進行智能化管理、數字化運營文化項目的支持,以金融手段引導和助力文化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

此外,戴煒還表示“近年來,北京銀行以開放銀行技術平臺爲基礎,圍繞數字文化產業等領域,開放API接口,輸出科技能力,打造具有北京銀行特色的場景生態體系”,同時“依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賦能,與(文化)產業鏈和產業生態中相關的企業、政府、個人建立數字鏈接、共建開放生態,將北京銀行的數字服務延伸至豐富的服務場景中。”

從另外一個角度,金巍針對文化企業融資過程中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提示。他提出,文化企業和文化產業有雙重屬性,即經濟屬性和文化屬性,而文化屬性背後常有意識形態屬性,所以在監管上有一定的難度。這涉及投資促進和風險管控保持平衡的問題,要讓資本不要放棄文化企業,同時又能保證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的安全,這非常考驗治理智慧,這與其他行業不太一樣。

迴歸金融支持文化的本源

必須看到的是,數字經濟時代,全球化、國際化戰略已成爲中國文化產業者的渴望與追求。

長期來看“中國的數字文化產業在全球應該是有更大的發展機會的。這個我們有足夠的自信。”孔晶如是表示。但是她也就文化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

“數字文化企業全球化發展,不僅是有沒有‘錢’的問題,而是說在境外發展的時候,能不能籌到足夠且相對成本較低的‘錢’的問題。”孔晶坦言,文化企業當前國際化、全球化發展中,所遇到的境外募資問題,短期內受到了國際交流環境的影響。

融資難似乎並不只存在境外,來自趙岑的介紹,文化作爲輕資產是國家軟實力的一種體現,但是,金融在服務文化產業的過程中面臨着與傳統業務不同的問題,評估難度較大,標準化程度不高,造成了很多文化金融項目難以實現精準的風險定價,金融行業對文化產業的特點和特徵把握還不是很準確。這些因素都制約了文化金融本身的有效性和效率,所以出現了有效供給長期不足的問題。

杜嘉也提出,當前,疫情在給數字文化產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對文化企業的融資帶來影響。“北京是全國文化中心,北京的文化中小企業數量也相對比較多。北京乃至全國的文化中小企業,怎樣才能利用好北交所這樣的平臺,在發展模式、發展方向上持續得到融資服務”,在這個問題上,他期待着來自多方面的進一步探索。

“我們認爲,金融支持數字文化產業應以助推優質數字文化內容有效供給水平提高爲根本,北京銀行也將一如既往重點支持那些創新運用數字技術對文化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和開發、不斷加強數字文化產業原創內容和能力建設的企業。”戴煒主要從間接融資的視角給出自己的看法。“迴歸金融支持文化的本源,才能真正撥開迷霧見明月。”他最後說道。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黃鑫宇 潘亦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