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水滴

這兩天兒,太陽的小脾氣來了,可勁兒地鬧。住在城內的我,感覺這個夏天該咋過?喫西瓜?坐地攤、喫燒烤、喝冰鎮啤酒?開空調?自己想想,還是老家山裏好。夏天來了,俺山裏人避暑的方式特多特管用。今天小水滴就給您聊聊小時候在山裏那會兒過夏天的事兒。

01 綠豆湯

第一次喝綠豆湯我的印象是在麥場裏。也不完全是綠豆湯,裏面還有紅小豆,實際是兩種豆子熬出來的湯,顏色呈淺紅色,挺誘人的。開鐮收麥的時候,一般都是每年六月初。那時天氣狂熱,山裏人有“麥熟一晌"的”說法。在打麥場上,拖拉機帶着石磙碾場,司機也好,在場邊的人也好,都是滿頭大汗的。這時候就需要來碗綠豆湯喝喝,避暑消喝,不然幹活的人會中暑的。隊上專門有人熬綠豆湯的。熬好後,就用兩隻桶挑到麥場來,供打場人喝。當然,家家戶戶此時也有熬製綠豆湯的習慣,再配以山韭菜包子,或者地鍋烙饃,那可就是一頓美美的夏日午餐了。

02 打涼粉

記憶中,山裏人一般家家戶戶種紅薯的。因爲那時打得糧食不太夠喫。每年國家還要供應救濟糧給每個村莊。紅薯是山裏人的寶貝。紅薯葉可以做糊塗菜飯,紅薯梗可以燙一下做鹹菜喫,紅薯可以蒸喫和煮喫,還可以切成紅薯幹曬乾喫,部分磨成粉芡,製作成粉條粉皮。夏天來了,爲了避暑,山裏人每家每戶都會用粉芡打地鍋涼粉。就連我這笨笨的小熊,也跟着母親學會了打涼粉兒,並且水平還不低。

喫涼拌涼粉時,需要添加醋、蒜汁、黃瓜絲,石磨香油幾滴。天哪,香味這來了,想着就美滋滋,喫進肚裏,可就涼爽爽、得勁勁兒了。

03 拌合菜

合菜,是俺山裏人夏日避暑的另一道特別美味。合菜一般由綠豆芽、黃瓜絲、粉條、雞蛋、韭菜、香油、鹽等合成涼拌而成。綠豆芽可是提前幾天就開始捯飭了。先把綠豆用水泡一下,用一盆子盛上,之後用一塊布蓋悶着盆子,隔一天一灑水,利用酷熱的自然溫度,來生髮豆芽。

這種長豆芽的方法,無需任何添加助長的東西。長出來的豆芽,芽嫩細短,色澤亮光,口感生脆。開水微燙,加之上述食料組合,拌合菜即可生成,尚未入口,已滿口生津了。合菜也是山裏人端午節的午餐必食。

04 河水澡

山裏人夏日午飯後河灘裏去洗個澡兒,是常態,更是必須。不是胡噴兒,

小水滴童年時期就是“浪裏白條”一枚了。側身一隻手遊着,一隻手個可以舉一塊石頭過河的。那時候,誰沒有這個本領,可不行,不然在水裏打水仗可是要喫虧的。再說了,山裏人,特別河邊長的人,不會游泳,會遭人笑話的。沿滄河古道的村子裏的人,大都是游泳的高手,男、女都會遊。有的女孩游泳比男孩都好,人家平躺在水面上可以簡單休息,之後再繼續遊。因爲炎炎夏日,避暑消熱,痛痛快快熬過暑天,滄河水潭裏洗個澡,是山裏娃生存的基本功。

05 峭壁下

山裏人夏日避暑,除了河裏游泳外,高山峭壁下也是避暑的最好去處。

小水滴生長在滄河岸邊,東山頭下有個東潭,東潭邊就是懸崖峭壁。巧了,懸崖之下,正好是避暑的好地方。那個懸崖之下正好有一方洞天,可以躺下休息,也可以坐下來閒聊。那地方我們小學生還在那裏讀過書,因爲學校沒有條件裝空調。尤其是懸崖下還有紅衛乾渠繞山腳通過。水渠岸一身寬,正好可以聽着水流聲音,躺下納涼去暑。我小時候基本上在那裏避暑,村上人稱那個地方叫“避暑廳”。

06 石條上

小水滴家大街門前置有多個長石條,最長的石條有五六米多長,最短的也可以躺下一個兩米高的漢子。非常壯觀,有氣魄。我現在也沒有弄清楚先輩祖上的人是從哪裏取材?是如何運輸置放在那裏的。

這些石條,平時主要用於坐下聊天、歇腳、喫飯的。其實大家不知道,這些石條還有個特別用處,那就是夏夜來臨,星月爲伴,俺和哥哥或者叔叔們飯後躺下納涼用的。一般人,躺着在石條上休息到午夜時分,一天的熱氣沒了,就回屋裏去睡了。當然,我記得小喜老兄那時一躺下涼快就是一整夜。哈哈,過癮吧。

07 平房頂

時代在發展,小水滴家家居在清代民居建築羣落裏,那些房子均爲青磚黑瓦結構。隨着時代的發展,有不少戶逐漸從大宅院裏搬遷出來,蓋了新房子。而這些房子大都是水泥鋼筋混凝土結構得平頂房。房頂的面積特別大,夏秋兩季可以在上面曬糧食。

這些新蓋房子的房頂,除了正常使用外,也是我們夏日夜晚納涼的最佳去處。因爲白天房頂曬了一天,晚上的熱度一下子難以散去。開始鋪開涼蓆不能躺下,有點灼熱感。我就坐下來聽哥哥叔叔們講故事兒,噴大江東。然後,水泥房頂溫度下了,我再躺下休息。叔叔說,這熱熱溫度還可以治腰椎頸肩病呢。你看看,納個涼避個暑還能治病,這真是一舉兩得呀。對了,那時候年歲小,就聽哥哥們的指揮,讓我們去聽聽人家新媳婦的窗戶跟兒。現在想想,“噗呲”就笑了,感覺那時候有點傻。

08 坐過道

夏日放學了,到家裏盛了飯,就端着出來了,直接到過道和衚衕口吃飯,那裏非常得風,免用蒲扇的。俺那家院裏有三個院子,裏面住着男女老少幾十口人。午飯時集中聚堆喫。

過道,俺那裏指的是通過大門的地兒,老年人稱爲門庭,也算是方言吧。村莊裏的十幾個大宅院都有過道。我家喫雞蛋撈麪,那家喫小米悶飯,這家喫炒米湯,一目瞭然。有時還相互嚐嚐,比比誰家的飯好喫。說說笑笑,聊聊東,談談西,熱熱鬧鬧,把飯喫。

當然,坐過道和衚衕口吃飯的目的不僅僅是爲了涼爽,其實這已成爲俺村的一種民風了。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