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夏治斌 張家振 上海報道

隨着復工復產提速,上海市受新冠肺炎疫情“倒春寒”影響而按下“暫停鍵”的諸多企業正日漸忙碌起來。

5月19日,上海市副市長張爲表示,“鏈式復工”帶動、支撐了上海、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相關產業的持續平穩運行。作爲中國製造業中心城市之一,上海市相當部分產業牽引帶動作用極強,比如佔全國三成的關鍵汽車零部件產業,通過龍頭企業牽引,以點帶鏈、以鏈帶面,支持帶動了一系列產業鏈的穩定與復甦。

4月以來,上海市打響了重點企業復工復產“攻堅戰”。據瞭解,4月16日和28日,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以下簡稱“上海市經信委”)先後公佈了首批和第二批覆工復產重點企業“白名單”,汽車製造及配套企業所佔比例較大,衆多整車企業正忙於復工復產,恢復產能。

5月20日,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汽集團”,600104.SH)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在嚴格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公司加快推動人員返崗、供應鏈恢復、物流打通等重點工作,目前在上海市的整車基地已實現單班生產,產能也在快速恢復,力爭5月份產銷能夠儘量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努力減輕疫情造成的損失和影響。”

此外,作爲中國首家外商獨資整車企業,特斯拉同樣也在積極復工復產。特斯拉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相關部委和上海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公司正陸續恢復生產工作,在確保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探索出一條供應、製造、運輸、交付的產業重新運轉全通路。

浙商證券研報指出,從供給層面來看,上海市此輪疫情拐點預期漸強,上海市計劃於6月1日起加快全面復工復產,行業全面復工復產曙光在望。

汽車行業重鎮

上海市不僅是中國汽車產業重鎮,更是全球汽車產業的核心聚集區,不僅擁有上汽集團和特斯拉等全球知名車企,還是衆多全球汽車零部件跨國企業的中國總部所在地。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報告顯示,在汽車行業關鍵核心零部件企業中,長三角地區的發動機企業佔比爲47%,變速器和動力電池企業佔比分別達53%和56.65%,電池控制系統企業佔比更是超過了70%。

業內人士表示,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上海市可以說是國內汽車行業發展好壞的“晴雨表”,重要性不言而喻。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汽車產量爲2652.8萬輛,其中上海市的汽車產量爲283.32萬輛,佔全國的比重爲10.68%。這也意味着,國內每生產10輛汽車,就有1輛是“上海製造”。

在全國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看來,上海市是全國汽車產業的核心,這是上海市整車和零部件體系佈局良好的結果。長期以來,上海市汽車行業就一直處於領軍地位。“上海市汽車產業鏈如果受疫情影響較爲明顯,又會波及環滬的周邊地區,整車廠及配套零部件企業都會受影響。”

“上海市同時擁有完善的汽車產業鏈。”崔東樹認爲,上海市在20世紀80年代引入桑塔納並積極推動國產化建設,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自主化配套措施,強化了桑塔納共同體的建設,把上汽大衆旗下的桑塔納國產化變成了一個重要的汽車產業拉昇機遇,推動了汽車產業鏈自主化配套體系的改進。這也使上汽集團汽車產業鏈抓住了強勢增長的機會。

在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方寅亮看來,今年3月份以來,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捲土重來,給中國汽車行業帶來了巨大沖擊,打亂了正常運轉節奏。“吉林省長春市、上海市及毗鄰的江浙地區對中國汽車產業的穩健運行至關重要。”

“以上海市及毗鄰的江浙地區爲例,該地區整車產量約佔全國的15%~20%,零部件產業規模約佔全國的三成。此外,在供應鏈傳導下,該地區密集佈局的諸多主流零部件企業對下游整車企業的輻射範圍遠超長三角地區,甚至遍及全國。”方寅亮表示。

復工復產提速

隨着疫情防控成果不斷顯現,位於上海市的各大汽車整車和零部件企業也在積極推動復工復產。以上汽集團旗下所屬各企業爲例,5月24日,記者從上汽乘用車方面獲悉,上汽臨港乘用車基地自開啓復工復產壓力測試以來,截至5月20日已有包括智己、飛凡、榮威和MG名爵四個品牌在內的6800餘輛整車陸續下線。

上汽乘用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上汽臨港乘用車基地目前到崗人數超過4000人,計劃採取單班工作制,目前還存在包括供應鏈暢通和物流保障不少的挑戰和不確定性,基地將綜合考慮疫情走勢和壓力測試結果等情況,進一步制定復工復產的動態規劃。

上汽大衆相關負責人亦表示,目前,上汽大衆安亭汽車三廠、MEB新能源汽車工廠、發動機廠和衝壓工廠正進行閉環生產;二線部門主要採取線上辦公形式,全力以赴保供保產。“復工復產後,首批整車已順利下線,包括途觀L、輝昂和全新奧迪A7L等多款車型。”

“疫情前,工廠的生產節拍最高到了一小時生產45輛。目前,生產節拍已經恢復了一半,產能正在逐步爬坡中。”上汽大衆上述負責人以MEB新能源汽車工廠舉例稱。

採埃孚集團一位發言人向記者表示,集團旗下幾家工廠也均位列上海市經信委公佈的首批、第二批重點企業復工復產名單中,在上海市各級政府的支持和合作夥伴的通力配合下,其他工廠的復工復產申請工作正在有序推進。“集團也持續與所有的客戶和供應商保持緊密溝通與協作,以盡最大可能來保持我們供應鏈的穩定。”

記者瞭解到,在汽車產業供應鏈方面,上汽乘用車臨港基地目前已排摸了上海400多家一、二級供應商,並對供應商產能、庫存和原材料等進行了全面摸底;同時密切關注下級供應商的人員動態、生產情況等,儘可能協助支持下級供應商加快流程推進復工復產工作。

“目前,供應商在儘快取得復工復產證明的同時,也在想辦法確保封閉式生產的人員儲備。同時,我們也正在積極對接政府部門,爭取儘快打通跨省市通行的綠色通道,儘早緩解供應鏈保障和物流保障壓力。”上汽乘用車相關負責人表示。

重塑供應關係

事實上,業內對汽車產業鏈上下游關係的塑造也有了更多新的認識。

麥肯錫研究發現:“汽車供應鏈的突發衝擊性事件雖然難以預測,但也有規律可循。不同規模和頻次的突發事件對供應鏈的衝擊不可精確預測,更遑論避免;但企業並非只能‘徒呼奈何’。”

方寅亮也表示,全行業需逐步改變傳統學院式、追求成本及效率最優的供應鏈策略,轉而以增強供應鏈韌性爲核心目標。“面對接踵而至的各類突發事件,各級供應商及整車廠長期奉行的準時制生產方式(just in time,簡稱JIT)理念,可能已無法滿足業務可持續性發展的需要。”

而在應對疫情過程中,國外部分企業已率先開展了諸多供應鏈轉型的實踐,試圖提高供應鏈韌性和可持續性。

何爲高韌性供應鏈模式?方寅亮告訴記者,高韌性供應鏈模式是指整車廠需要針對不同的供應品類去做動態判斷。“既要考慮整個宏觀大環境的變化,也要考慮和新供應商之間的溢價關係,動態調整跟供應商的合作模式,包括保供條款等,以此在安全庫存方面有更好的彈性準備,確保企業能夠平穩地生產經營。”

麥肯錫全球供應鏈領導者調研顯示,73%的企業不滿意疫情前的供應鏈佈局,並表示將通過提升關鍵物料庫存水平,以及多來源採購等方式加以應對。同時,也有89%的企業意識到提升供應鏈韌性的重要性,並將持續監控供需兩端的風險以提前應對。

“企業可以通過短期應急管理、中期業務連續性管理和長期構建供應鏈新常態‘三步走’策略,逐漸從‘救火式’應急反應,轉變爲‘常態化、高韌性供應鏈管理’。”方寅亮表示。

方寅亮進一步表示,企業還應積極介入上游核心零部件產業。“爲打造高韌性供應鏈模式,車企可以考慮改變原本單純的外採策略,更積極佈局上游核心零部件環節,以增強相關環節能力水平並提升在產業鏈中的話語權。同時,對各品類採購以及介入策略開展更爲動態的管理。”

“以備受矚目的汽車半導體爲例,車企長久以來奉行傳統價值鏈模式,在‘缺芯’大背景下,這一模式已顯得左支右絀。不同車企應結合自身業務實際,探索參與半導體價值鏈環節的可能性,更積極應對汽車半導體‘保供’挑戰。”方寅亮舉例稱。

相關文章